
会员
自制搜索引擎
(日)山田浩之 末永匡更新时间:2020-01-10 15:38:07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内容摘要>《自制搜索引擎》聚焦于Google和Yahoo!等Web搜索服务幕后的搜索引擎系统,首先讲解了搜索引擎的基础知识和原理,接着以现实中的开源搜索引擎Senna/Groonga为示例,使用该引擎的源代码引导读者亲自体验搜索引擎的开发过程。这部分讲解涉及了倒排索引的制作和压缩、检索的处理流程以及搜索引擎的优化等内容。最后又简单介绍了一些更加专业的搜索引擎的知识和要点,为读者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本书适合所有对搜索引擎感兴趣的技术人员阅读。
品牌:人邮图书
译者:胡屹
上架时间:2015-12-14 00:00:00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邮图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日)山田浩之 末永匡
主页
最新上架
档案智慧化管理与开发利用的探索研究
近年来,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显得越来越落后和低效。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的检索、编研、提供利用与服务受到限制,纸质档案的存储、调阅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档案的管理与发展带来安全隐患,这使得档案智慧化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本书旨在探索档案智慧化管理与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通过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效率,推动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智慧化建设。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社科14.7万字- 会员
档案学的性格
本书从档案学的研究主体、研究对象和研究环境三个方面,系统剖析和阐述了档案学科的要素、结构和环境特点,从性格的视角对档案学科进行了理性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完善与发展档案学性格的设想。档案学的性格是关系到档案学科性质、特色、面貌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问题,是档案学无法跨越的元问题。本书为促进学科反思、解决学科发展困惑提供了一个新视野,对于增强学科现实关怀、探索学科未来走向具有现实借鉴和理论启示意义。社科12.9万字 - 会员
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现代化论纲
本书围绕大学图书馆现代化问题的主要方面选取了31篇正式发表的文稿。其内容聚焦于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包括整体现代化、馆员现代化、服务现代化和治理现代化,立足于新兴的信息服务学理论和北京大学一流图书馆建设的生动实践,揭示了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学理和时代命题,阐释了图书馆最基本的整体性特征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价值引领,馆员为先”的基本思想、“用户导向,服务至上”的基本理念、“斯文在兹,道隐无名”社科25.2万字 - 会员
让文明得到更好的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
本书立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背景,主要从公共档案馆发展的理论研究及建设实践、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研究的价值取向、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环境、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路径、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对公共档案馆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作者认为,公共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涵盖面非常广泛的一项综合性工程,关系到多个行业领域、部门,涉及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档案管理体社科23万字 - 会员
民国文献辨伪学研究
民国时代是中国文献辨伪学发展史上一个异常活跃的阶段。民国文献辨伪学是一个颇受学界关注的问题。但是迄今为止,未见有人真正从“文献辨伪”的角度,解读这个广为人知的“文献辨伪”问题。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民国文献辨伪问题的专著,是作者《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的姊妹篇。本书在全面回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理论方法,从文献辨伪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文化转型之间关系的角度,探社科21.5万字 - 会员
档案修复与历史资料的数字化:第六届东亚史料研究编纂机构联席会议论文集
2018年10月15—16日,“档案修复及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与研究:第六届东亚史料研究编纂机构联席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召开。会上中、日、韩三国学者就“档案修复及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相关论文结集成本书,希望借此在历史资料的数据库建设、历史资料整理和档案文献修复方面扩大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东亚历史研究。社科41.9万字 - 会员
西南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研究
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进行经济活动的记录和总结,其中不乏成功和先进的经验,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需要从中继承精华,汲取教训。现存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分布相当广泛(经、史、子、集四部以及丛书、各类考古文献、档案文献之中),数量极其庞大,内容十分丰富。但目前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与其他专科文献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系统整理和开发民族经济古籍文献这一宝库,不但是民族经济学、古典文社科22.2万字 - 会员
古文献与学术史论稿
本书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对古文献与学术史上的相关问题作了专题研究。一、就方法论而言,本书以学术发生学的角度,提出了在学术认知史基础上进行“研究之研究”的必要,及对地上、地下文献需同等对待等问题。二、就古文献的研究而言,既有对传世文献《诗经》等的研讨,也有对清华简《系年》、上博简《孔子诗论》等个案的分析。三、就学术史研究而言,通过个案分析,既有对“周道”及儒、墨关系的讨论,更有大量篇幅探讨文化保守主义社科24.3万字 - 会员
基于价值全面实现的档案信息资源配置
作者致力于“多学科视域下的档案价值认知”及其之上的价值实现机制研究,首先,历史的看待档案价值尤其是凭证价值或工具性价值,作为本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其次,以经济学意义上的商品价值属性和资源稀缺视角研究档案价值,对于丰富我国档案价值规律实现途径、优化档案信息资源配置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最后,集成管理理念语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是稀缺的,不仅强调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的集成,而且强调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的融合,从社科30.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