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想为你的深夜放一束烟火
更新时间:2022-09-30 14:46:07
最新章节:全书完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刘同2022全新作品,书写23个疗愈心灵的故事,暗处亦有光亮,深夜亦可疗伤。在本书中,刘同用120%的真诚,记录了人生中狼狈、尴尬、不想面对的23个深夜时刻,也同时记录了身边人一次次鼓舞自己的23个烟火瞬间。每个人都会经历那种深夜难熬、白日难眠的日子。但要知道,人生不光只有白天或艳阳,也有深夜与烟火。纵有起落,冲要冲得无畏,丧要丧得热烈!祝你深夜快乐。刘同想对读者说的话——为什么书名叫《想为你的深夜放一束烟火》?写这本书时都在深夜,常常写完一个故事,自己也被治愈了。
品牌:果麦文化
上架时间:2022-06-01 00:00:00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果麦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学海拾贝
“地理学人随笔”系列是国内地理学知名学者的散文、随笔集,旨在反映学者以地理资源为基础所进行的人生思考与感悟。本书是该系列中的一本,作者是国内知名地理学者,书中收入其近几年来的随笔,内容包括作者关于人与地理、时间与空间、时间与空间、历史与世界、写作与生活几个方面,阐释了中外先贤和哲人的地理思想,展示了作者对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些思考。本书主要内容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地理学海”为作者对地理学文学11.3万字 - 会员
字字珠玑:那些曾经的流行语精粹
这是一部捕捉时代脉搏、汇聚语言智慧的书籍。它精选了近些年来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的流行语,从网络热词到社会口头禅,每一句都承载着时代的情绪与文化的变迁。本书不仅收录了这些流行语的原始形态,更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含义及传播路径,展现了语言作为社会镜像的独特魅力。阅读此书,仿佛漫步在语言的森林中,每一颗“珠玑”都闪耀着智慧与创意的光芒。文学13.2万字 - 会员
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性德的情与词
纳兰性德在词中表现出的深情,让他被后人称为“清代第一情种”,而他短暂的一生也如他的词,令人伤感、叹息。纳兰性德,字容若,又被称为纳兰容若,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清初第一词手””。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慨。他的词集初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寓意其词作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自我体悟。本书介绍纳兰性德的作品和生平,旨在让读者对其有进一步了解。文学3万字 - 会员
金庸小说的微声
坊间写金庸及论述金庸的小说很多,作者另辟蹊径,主要从金庸小说中不为人注意的小事、细节入手,如《神雕侠侣》中的情节疏漏、《笑傲江湖》中的回目为何是两字、《倚天屠龙记》中小昭所唱歌曲的来历、《书剑恩仇录》中的阿凡提与动画片阿凡提的关系、《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为何以“药师”为名、武当七侠之一张松溪的历史原型等等,每篇皆从细微角度切入,深入到金庸著作的版本、人物原型、创作背景,以及典故出处等。文学18.3万字 - 会员
崖边农事:二十四节气里的村庄
本书作者以二十四节气及农事活动互为经纬,用田野笔记的形式记录落谷有声,讲述了百年农业生产变迁、传统农耕人家的农事生活、乡村熟人社会的生活图景。文学12.1万字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词传
在中国古代诗词的璀璨星河中,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犹如一颗深邃而哀艳的流星,划过唐宋之交的天际,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他的词,情感深沉,文笔优美,既反映了个人的悲欢离合,又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风雨飘摇。南唐宫廷的瑰丽与哀愁,是李煜早期诗词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构成了李煜作品中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映射出他作为君主的双重身份带来的内心冲突。本书将带领读者一同走进那个时代,品味“千古词帝”词中的瑰丽与哀婉,感文学2.9万字贾平凹作品集(11册)
贾平凹十一部作品横跨乡土魔幻、时代裂变与灵魂叩问,构筑中国当代文学的“秦岭山脉”。从《废都》到斩获茅盾文学奖的《秦腔》,从野性迸发的《怀念狼》到血色浪漫的《极花》,贾平凹用魔幻的笔锋解剖现实,以悲悯的视角追问永恒——在这里,遇见一个民族灵魂的震颤与回响。文学311万字- 会员
摸索仁道:随笔集
本书是张祥龙先生新近编著的一部随笔集,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期待儒家再临”“贺麟恩师思想阐发及受教追记”“品味人与思”“中华之大美”和“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哲学与儒家”。该书较全面地记录了作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一些生活经历和思想上的追求历程,是其与师友一起在大时代中颠簸后的思考,去摸索人生的真理——仁道。阅读这部随笔集,读者能够了解张祥龙先生这一辈人所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对仁道的摸索。或许这些记录和思考文学21.2万字 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记得你
这是一本阿尔茨海默照护者回忆录,年过七旬的语言学家诚恳地书写个人经历,记录了伴侣患病后,从无话不谈、文质彬彬的大学教授变得一语不发、失智失能的过程。作为二十四小时的贴身照护者,她在被爱人遗忘和照护重担的双重打击下,一度失去睡眠,也失去自我。从“不敢生病”到“接纳脆弱”,作者通过洞察自己和病人的处境,并从亲人、朋友和社会机构方面获得支持,最终走出孤独,为自己和伴侣找到了新生活的秩序。她希望借由这本书文学7.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