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心灵的重构:后世俗美国小说研究(北大欧美文学研究丛书)
更新时间:2025-03-25 13:57:43
最新章节:第16章 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作者通过细读沃克、盖恩斯、米尔豪泽、多克托罗、萨尔兹曼、鲁宾逊、厄普代克、戈德斯坦等当代美国优秀作家的有关作品,试图描述后世俗美国小说在堕落的现实中重构心灵的艺术探索,重新思考何为后世俗等后世俗小说研究这一新兴领域里的基本问题。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08-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20世纪初中国小说中的西方形象
本书主要研究了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小说中的西方形象。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具体历史和文化语境下,通过文本细读晚清重要作家的代表作,梳理和分析了不同小说中的西方形象及其特点以及西方形象形成的原因与自我形象的内在关系。文学19.7万字 - 会员
秦腔与当代西北作家创作关系研究
当前各学科交叉发展和各领域知识融通的趋势日益加强,秦腔和当代西北作家创作关系的研究正是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秦腔是秦人的生命命脉,被称为西北的“语言符号”,秦腔给了作家们沁入骨髓的文化熏染,汇聚了当代西北作家对乡土的情感和记忆,其慷慨悲凉、热耳酸心的美学特点直接影响了当代西北作家的创作。本书在当代西北作家的作品中发掘秦腔影响的痕迹,并对这些戏曲质素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等功能方面做出有益文学21.2万字 - 会员
网络时代的文学书写
2015年10月10-12日,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举办“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2015年网络文学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在新的文化语境与价值导向下,处理好思想、艺术与市场的关系,实现网络文学和主流文学机制的对接,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实现网络文学评论的良性互动,是当前网络文学作者与评论者们不能忽视文学20万字 - 会员
《楚辞》英译研究:基于文化人类学整体论的视角
《楚辞》是承载丰富的中国远古人类文化资源的经典诗歌文本。本书借助于文化人类学整体论的跨学科视角,以《楚辞》的文化英译为取向,分析其英译的历史状况和发展势态;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考察了《楚辞》各经典译本的整体翻译面貌,思考译者主体性对《楚辞》英译的影响;探索《楚辞》所蕴含的人类文化的表层物质系统、中层技术系统和深层社会意识系统的文化价值在翻译中的整体开采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典籍英译实质、翻译文学16.8万字 - 会员
語言的張力:中國古代文學的語言學批評論集
本論文集收錄了作者三十多年来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單篇論文,其範圍上至先秦,下至明清及近代,而以唐宋文學研究為中心。論文集的內容大致可分稳兩大類型,一是文學現象和文學作品的討黹,如初唐四傑、元祐文人、江西詩派等文人集團和流派,以及歌行體、六言詩、演雅詩、詠馬詩、白戰體等等;二是文學理論舆詩學理論的研究,如“以意逆志”、“文無隱言”、“奪胎换骨”、“自持與自適”等等。論文涉及詩、詞、文、賦多種文學樣式,文学33万字 - 会员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学
21世纪的中国,挑战与机遇并存。该确定一个什么样的基本立场去理解历史,思考当下,探索未来?本书的作者坚守现代性的价值观,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中国现代文学内在规定性,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发生,世俗化思潮的流行,并从现代性历史演进的角度来探讨启蒙现代性与革命现代性的关系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强调五四文学革命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原点的历史地位,又以现代性的观点选取新文学期刊的角度,来考察俄文学17.5万字 - 会员
休闲文化与中国闲适散文:奠基篇
休闲是人类存在的理想状态,也是当今社会人们的基本生活诉求。本书以中国古代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儒家和道家为主的休闲观念的梳理,探索中国休闲文化的思想根源及其基本特质。与一般对休闲的纯理论论证或社会现象描述不同,本书力图将休闲与文学联系在一起加以探讨,特别是借助对散文文本的分析,发掘散文中的休闲文化意蕴,探寻休闲文化对散文,尤其是对闲适散文的影响。由于篇幅的限制,本书对中国休闲文化与闲适散文的论述限于文学17万字 - 会员
继承·解构·重塑:当代美国南北战争小说研究
本书在新现实主义潮流的背景下,从艺术形式、历史认知、社会问题、哲学思考等层面探讨当代美国南北战争小说如何在继承与解构的平衡中实现对南北战争的历史重塑。同时,本书还关注文学创作实践与新现实主义小说理论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书深入探讨当代美国作家如何通过南北战争小说参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以及表达对未来战争、未来社会的忧思。文学19.2万字 - 会员
乌托邦与科幻文学阐释
“乌托邦”是许多理论家科幻批评的关键词,尤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幻批评中居于核心地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幻文学的密切联系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达科·苏恩文发起的科幻批评标志着西方科幻批评的马克思主义转向。自此以后,乌托邦逐渐演化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幻批评的终极视域。本书分析西方科幻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转向的成因,深入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科幻批评的“乌托邦”视域。在此基础上,对苏恩文、詹姆逊、莫伊兰文学13.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