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9 20:23:48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小说的兴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文化现象,既需要将其放到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去理解,也需要从其自身的特征和生产方式去探索。符号学作为一种通约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便于从形式文化的角度追寻其意义机制。网络文学场内的规则是围绕着读者“人气”而来,在剥夺传统“把关人”权利的同时建构了一种新的评价体系。网络小说写作行为、文本叙事随之表现出旨在与读者建立亲密关系的间性特征。而资本对文学网站的注入,网络平台生产范式将评价体系与消费能力挂钩,把网络文学场内的权利主体进一步明确为读者中的消费者。网络小说文本性别身份区分一直比较明显,单一性别主体的个性张扬与作为写作主体的作者姿态下移形成反比。网络文学的价值来源有二:一是小说文本本身的文学价值;二是围绕着小说文本展开的交际和身份认同价值。二者并无主次之分,而后者是非网络文学所难以提供的。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明清文学与文献(第七辑)
《明清文学与文献》系黑龙江大学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辑刊。书中重点以明清文学、文献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并着力呈现明清文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特色。文学29.7万字 - 会员
宋代哀祭文研究
本书以“宋代哀祭文”为研究对象,对宋代哀祭文各类文体,诸如诔文、哀辞、吊文、悼祭文等进行文献考求、梳理、研读,对不同文体的缘起、流变、特点、界说及相关文体观念进行初步的考论,对其文献存在情况、主要内容及文体特点等,力求做出全面、细致、有深度、多角度的描述和研究。并将宋代哀祭文置于历史发展脉络之中,揭示宋代哀祭文的文体特征与文化意义,借以审视宋人生命意识和文化观念的变迀。文学11.8万字 - 会员
方象瑛研究
方象瑛,清初诗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卒年不详。方象瑛字渭仁,号霞庄,浙江遂安(今属浙江淳安)人。本书以方象瑛文集所存诗歌、散文为基本研究对象,从第一手材料爬梳入手,力求具体而深入地厘清方象瑛的家世、家风、生平、交游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论述诗文作品的内涵、艺术特征以及在清初文坛的地位。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客观地呈现出方象瑛个体真实而丰满的形象,展现出清初文人作家群体的生存状态、文学创作、文文学25.7万字 - 会员
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类型的初始建构
《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类型的初始建构》在宽阔的历史语境中以影响较为深远的中国现代经典作家的小说代表作为解读对象,分阶段较为全面地考察了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类型的初始建构过程和叙事特点。文学20万字 - 会员
乡村中国的社会主义想象:20世纪40—70年代小说研究
20世纪40—70年代小说对乡村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想象充满丰富性和复杂性,或以乡村现代的本土性想象方式重建乡村人情伦理秩序,或以乡村阶级、革命意识思索干部、望城青年的主体性,或以德性标榜的叙事让未来社会的想象失去实践可能性。话语的显隐、叙事的裂隙等,让识字、卫生、效率、技术等表征现代性特征的话语变得多义。作为一种想象新社会秩序的文学,对乡村社会主义的认同、热爱和想象,让这段文学充满青春气息、文学39.9万字 - 会员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本书聚焦于一种特定的文学现象,即古代文学中的文史互动,包括诗歌与历史的互读、历史与小说的互渗、历史与文化的互融等专题,涉及文史领域的重要体裁如咏史诗,经典作品如《三国演义》,重大事件如荆轲刺秦,并收录了与柯马丁、钱南秀、艾朗诺三位教授的对谈。在搜集英语世界的大量研究成果(大部分是新世纪以来、尚未被译成中文的论著)的基础上,结合海外汉学的发展,阐述汉学家对中国古代文史互动的最新研究方法和视角。文学19.7万字 - 会员
20世纪前期中国文学人类学实践研究
文学人类学在中国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不过作为一种学术方法,其实践可以上溯至20世纪前期。本书的研究对象,正是作为“方法”的文学人类学及其在20世纪前期的实践。主要内容分上下两编:上编围绕中国文学人类学的思想渊源、“神话”概念在中国的输入及人类学派神话学的兴起、中国文学人类学的早期实践历程、20世纪前期学界对“三重证据法”的倡导等问题作宏观考察;下编围绕周作人、茅盾、郑振铎、闻一多、文学21.7万字 - 会员
文学术语
本书是按照首字母顺序排列将教学和学习中常见的文学术语进行整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避免了连篇累牍的枯燥同时满足了文学爱好者的基本需求。该书得到了西北民族大学的大力支持,并得到犹他州立大学的吉姆·罗杰斯(JimRogers)教授的鼎力相助。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文学8.3万字 - 会员
中国当代小说与佛教文化之关系研究
本书以“中国当代小说与佛教文化的关系”为核心,旨在将1949年以来的中国小说文本置于与佛教文化关系的发展脉络中,考察佛教故事原型、基本观念、话语表达方式对故事本体的塑形及小说精神内涵的生发;对中国当代小说叙事体例、时间及空间结构的创设意义;对特定意象、意境及语言表达方式的生成与开掘等。通过将中国当代小说与佛教文化的关系放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维度中梳理,突破了前人指证性的研究和作家作品个案研究,深化和文学20.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