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述而批评丛书:字里行间的时势
朱羽更新时间:2025-06-30 18:02:58
最新章节:四、“朋友”:新的情感、新的严肃性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在晚清的语言与政治间寻找“中介”,在卢卡奇《小说理论》的棱镜中追索当代中国长篇小说的“形式”之“内容”,迷恋于《狂人日记》里“吃人”的不可转译性,试图为《繁花》的“不响”提供别一种解释……这部文集收录的8篇文章,既回溯“新文学”演进的重要时刻,也考掘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幽灵”。
品牌:世纪文景
上架时间:2025-01-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世纪文景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朱羽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土文学:溯源与评论
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集。该书集中了作者三十多年来相关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的思考成果。本书共收入文章31篇,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本土文学溯源”,下编为“本土作家评论”。本书所指的“本土文学”,其概念外延可以逐步缩小:面对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是“本土”;面对中国文学,湘楚文学是“本土”;面对湘楚文学,永州文学是“本土”。上编的“溯源”,就是根据这样的层次概念进行追溯的,从文学与文化及人的生活、生命的关系开始文学20万字 - 会员
文学与人(相山学术丛书)
本书是作者为学三十来年撰写的关于文学的论文和评论的结集,共计三十八篇。作者秉持和践行“掐尖儿式”研究的理念:选择顶尖级的名家、最优秀的经典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和阐释的对象,以实现研读经典、走近大师、与大心相遇的目标。文章虽类分三种(经典细读、名家评析、现象透视),时跨三代(古代、现代、当代),但却以人这根红线使其彼此融为一体:探究人心的玄奥幽深,体察人性多维百态,关注人生的处境出路,礼文学38.1万字 - 会员
允许爱情消失
《允许爱情消失》是一本文学研究和赏析类作品集,通过《包法利夫人》《巴黎圣母院》《傲慢与偏见》等十多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案例,探讨这个时代应有的爱情观。有人恋爱脑,幻想“霸道总裁爱上我”;有人卑微忍让,无条件去爱对方;有人委曲求全,“低到尘埃里去”。这样的单向关系,造就了爱情中的痛苦折磨。杜素娟以简·爱、爱玛、斯佳丽等文学史上经典角色为载体,探讨了这个时代的爱情观。爱情不是必需和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文学14.2万字 - 会员
创造自我:七十年代生人的文学选择
《创造自我:七十年代生人的文学选择》为文学博士岳雯的评论新著,本书细读10位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将文本逐一拆开,潜下文学的海平面,捕捉光与暗交接的神迹瞬间,探讨70后作家们如何从文学的“自我”漂浮跃向故事的对岸,从而完成对消失与永恒、人物与时代的理解。文学12.3万字 - 会员
厉鹗的文学思想和诗词创作
本书对清代中期浙派诗人群体领袖人物厉鹗的文学思想和诗词等创作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挖掘和研究。厉鹗诗词创作数量可观,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诗词之外,厉鹗的散文和散曲创作也颇有成就。本书对厉鹗的多方面文学创作做了深人研究;同时,对其在清代中期浙派诗人群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也做了必要探究,以期引起学术界重视。文学18.7万字 - 会员
新世纪诗歌批评文选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的急剧变化及诗歌在社会文化中位置的迁变,诗歌批评中形成了一种抵制诗歌“技术主义”、要求诗歌关注当下现实的呼声和一种“为诗辩护”、维护诗歌之“特殊性”与独立性的表述的冲突。在新的历史语境下,这一延续了传统写实主义观念与先锋文学之对垒格局的冲突,加入了不少看似新鲜的元素和议题,如“底层写作”“打工诗歌”及“草根性”“新乡土”等。这引发了关于诗歌与伦理或诗歌自身伦理的讨文学31.3万字 - 会员
中国史诗研究学术档案(1840~1949)
本书聚焦于1840~1949年中国史诗研究学术史,择选了13篇具有代表性并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史诗讨论文章,涉及荷马史诗、中国“史诗问题”等学术专题。对这些文章,本书或全文转录,或部分节录,力图最大限度地呈现原作精华。每篇文章均附有“评介”,以对文章内容进行简要述评,旨在阐述作者史诗观念背后的话语系统和思想轨迹,以及当时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文化对其史诗观念的影响。本书还附有1840~1949年中国史诗研究文学13.3万字 - 会员
闻一多讲唐诗
本书是一本名家文学评论读物。作者闻一多先生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唐诗的精华之处。全书冲破了传统的学术方法、学术研究的狭隘和封闭,从诗人的角度看待、研究诗歌,多有卓见。作为一部开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诗研究中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同时,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们今天的学者仍然富有启迪作用,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可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文学13.9万字 - 会员
容美土司家族文学交往史考论
本书在对“土司子弟入学”制度进行宏观考察的基础上,以“考”、“论”结合的方式,从对象补考、交往情况、交往特征、交往的影响及意义四个方面首次系统地对容美土司家族的文学交往史进行了历时性梳理,从一个角度揭示了这个家族文学传统承续数百年的原因。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进一步充实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同时,容美土司文学交往作为中华民族内部文化交流的经典范例,对其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文学29.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