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籍

亲爱的儿子: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的你足迹遍及法国,对某些事情已经有了一针见血的洞察力。可最让我感到欣喜的是,你已能够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书中的问题了。对于很多问题,有时还有必要去搜集资料,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有的人尽管看了很多书,但不加思索,他们只是把书中的内容一股脑儿地堆进脑子里。久而久之,他们的脑子就会变成一个垃圾场,各种杂物云集。

我认为,在了解有关历史性的知识时,要做到一点:除了作者的姓名,对于书中所叙述的观点和所谓的正确结论,切勿囫囵吞枣地接纳,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全盘考虑。特别是当牵涉到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时,最好能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比较它们对同一件事情所持观点的异同,然后再加以综合的评判分析、比较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是因为,历史都是后人根据一定的个人或集体的价值判断写出来的,打上作者本身喜好的烙印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我们已无法获知“历史的真实面目”,所以对于同一段历史事件,多搜集些资料,多接触些不同的观点,对正确地认识历史没什么坏处。

以凯撒大帝被杀为例来说吧。翻开各种历史书籍,几乎所有的书对于这段历史都进行了描述,而且还都记述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但我们却不能完全相信这些论断。

首先,在分析这一事件的真正原因时,我们必须把当时与该事件有关的人物的想法和利害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考虑进去。然后,我们才可以判断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这其中还包括是否有其他可能性较高的动机,这一点很重要。

在考虑同一历史条件下相关人物的动机时,我们应特别细致,要做到即使是卑微的、微不足道的动机也不放过。这是因为,人是极端复杂且又充满矛盾的、善变的动物,人的意志往往非常脆弱。另外,一个人心情的好坏时常还会受到身体状况的影响。

总之,人是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一个人无论多么伟大,也有不足的地方;一个人无论多么卑微,也有值得赞许的地方。哪怕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也会有某方面的优点,也有可能在某一天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就是人类的实际情况。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探究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时,多半只会去寻求那些较为高尚的动机,而这样就不容易找到事情发生或发展的真正原因。

以路德的宗教改革为例,这件事发生的真正原因有可能是路德的金钱欲望受挫引起的,但是那些偏重理论的历史学家们,却把当时所有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无论大小事,都套上了政治性的动机。我对于这点就深感疑惑。

人是一个矛盾体,所以人的行动不会只受到人性中较高尚的一面的影响。聪明人也会做傻事,傻人也可能做出聪明的事情来。人类拥有矛盾的感情,而且时时刻刻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一个人当天的身体、精神状况不好,那么他的表现也就会与平常不一样,这就是现实的人。即便消化系统良好,睡眠非常充足,行动极为果断的男人,也不排除在某一天会消化不良、睡眠不足,甚至也会在某个十分平常的场合表现得胆小怕事。

因此,我们切不可把所有动机都与人类的高尚联系起来,这样推断过于简单化,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关于人类的行为,无论搜集多么完备的材料,也不管怎么努力深入地去探究,对于真正的原因,仍然很难脱离臆测的范围。

还以凯撒被杀为例。凯撒是被一个阴谋集团杀害的,这个集团有23名成员,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据一些史料记载,这个阴谋集团的23名成员全都是由于爱好自由、热爱罗马才勇敢地杀死凯撒的。

对于这一论调,我就不得不加以三思了。难道仅仅是这个原因吗?难道这真是他们谋杀凯撒的主要原因吗?如果证据充足,或者历史重现,真相大白于天下,也许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谋杀凯撒的主谋布鲁特斯,其实是基于个人的自尊、嫉妒、怨恨、失望或其他种种私人的动机而行动的,至少是基于这些个人动机中的一部分。

但无论如何,我始终认为,读史可以有效地培养人正确的判断力和分析力,是培养人对事物持有怀疑态度的好“材料”。而事实也正是如此,自古以来,人们对历史事实与动机的怀疑从来没有间断过,至少人们对和某一事实有关的各种背景,几乎都是持怀疑态度的。

有时候,就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诸多不同的说法也经常让我们感到怀疑,更不要说离现在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历史史实了。所以,我们应该心知肚明,所谓的历史事实,其可信度是非常脆弱的。

再如,当警察就最近发生的某一案件取证时,人们的证词能够完全一致吗?我想应该不会吧!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来作证,就会出现供词的差异。当然,有人会凭自己的良心作证,完全按照事实讲述,但也有人会出于个人目的作伪证,有意地扭曲事实。就算是在庭审时,法官也不见得会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我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表明一点,那就是对于历史学家所记述的历史事实,我们无法确定是否公正。也许那位学者想借此大发议论,或者是想及早地结束那个章节。因此,我们在读历史类文章时,最好持有怀疑的目光,就算那篇文章是由某位著名的历史学者写的也一样。对待历史事实,我们必须自己分析,保持自我判断。

无论历史的可信度如何,对于生活在复杂社会中的我们而言,历史远比任何科学都来得重要。习惯性地去怀疑历史,有利于我们保持冷静、清醒的思维,这也是你学习的态度。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切勿以“历史的标准”来预测现在,乃至未来。不要愚蠢地认为,过去是这样,现在也会是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事实来警惕现在的问题,但是,对此要非常谨慎。

因为在历史上,无论多么轰动的事件,后人都无法真正地了解其真相。对其原因,也都只是“推测”而已。何况过去的证言,要远比现在的证言暧昧得多,其可信程度也是大打折扣的。

时代愈久远,证言的可信度就越低。还有一些伟大的学者,不问公私,只凭着“类似”的缘由,任意地引用史例,这是一种很愚昧的做法,也许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然而,自古以来,太阳底下就没有发生过完全一样的事。因此,即使是最伟大的史学家,也不能完全掌握历史事件的全貌,也就不能完整地记述当时事件的因果。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以前的学者是这么写的,以前的诗人是这么写的,就当作真理来引用。当然,我们可以拿历史作为参考,不过要坚守一条准则:只是作为参考,切勿作为判断事态发展的依据。

再见!

爱你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