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政治活动篇(1)
人类历史走过了数千个春秋,回顾已经逝去的时光,留在人们记忆里的往往是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大事。历史犹如一条绵延万里的长河,有时波澜不惊,有时也会波涛汹涌。正是那些卷起波澜的浪花,使得人类历史不是一汪死水,富有生机与活力。
1.古埃及统一王国的建立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贯穿全境。大约在一两万年以前,地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非洲北部寸草不生,炎热干燥。而尼罗河为干燥的埃及带来了充沛的水源。每当河水泛滥时,来自赤道密林的肥沃腐殖土形成了大量的淤泥,为河谷耕地带来了理想的肥料。早期的埃及人聚集在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附近,建立了一定规模的聚落。他们将尼罗河河谷建立的聚落称为上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的聚落称为下埃及。由于尼罗河的涨潮具有一定的规律,古埃及人运用智慧建造了庞大的水利灌溉工程。但这一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这远远不是一两个聚落所能完成的,埃及人便采用了联合的方法。他们由氏族联合成公社,再由公社联合成州。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整个埃及已经形成了40左右个州。这些州相当于一个个独立的王国,它们有各自的自然崇拜、行政组织、语言以及军队。他们的首脑被称为“阿塔兹”,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集军事首脑、最高祭司和审判官于一身。
古埃及最早形成的国家叫做诺姆,也叫州,它是一种城邦式的国家。古埃及在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最初阶段,这些州就形成了最早的国家。它们之间经常因争夺土地、水源等爆发冲突。它们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兼并和战争,使得狭长的尼罗河流域被分为北部下埃及王朝和南部上埃及王朝两个王国。其中下埃及王朝国王头戴白色王冠,其保护神为鹰,国徽为白色百合花;上埃及王朝国王头戴红色王冠,其保护神为蛇,国徽为蜜蜂。这两个王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分裂状态。
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逐渐强大起来,于是国王美尼斯为了吞并下埃及,率军攻打下埃及。经过几天的激战,最终下埃及军队不敌上埃及军队,不幸败北。下埃及的国王不得不亲身脱下的红色王冠双手将其献给美尼斯。从此美尼斯便享有同时戴两个王冠的特权,这也标志着古埃及统一王国的建立。为了纪念战争的胜利,美尼斯别出心裁,把战胜对方的地点命名为“白城”。后来这里成了统一的古埃及王国首都——孟斐斯城。从此,美尼斯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的第一王朝,同时他也成为了埃及历史上第一个法老纳尔迈(也就是美尼斯)。
然而,仅仅凭借上埃及兼并下埃及还不能足以说明整个古埃及已经实现统一。埃及的真正统一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只有在几百年后的古王国时代埃及才实现了真正的统一。那时的埃及无论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建筑业都全面发展。各州之间不断相互兼并,逐渐实现统一,最终形成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当埃及第五王朝时,地方贵族和僧侣集团实力大大增强,中央与地方势力、专制政权与广大人民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以上原因最终导致了古王国的灭亡。
【要点提炼】
古埃及作为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最高统治者为“法老”。法老的权力极大,涉及到军事、行政、宗教等方面,同时他还拥有并支配着全国的土地,是埃及最大的奴隶主。法老自诩太阳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化身。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加强自己的统治,以法老为代表,借助古埃及王国这部庞大的国家机器对本国人民和其他民族进行疯狂的掠夺与攫取。
2.古印度种族制度的形成
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都曾经创造过灿烂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同样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几千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的成就振奋人心,而印度社会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印度社会发展缓慢,正是因为受到了印度一直盛行的森严的种姓制度的影响。
公元前2000年,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七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认为自己白嫩的皮肤是高贵的象征;而达罗毗荼人天生黝黑的皮肤意味着品质低贱。为了更加明确地将他们区分,雅利安人在占领区内使用了瓦尔纳一词,这样便出现雅利安瓦尔纳与达萨瓦尔纳。雅利安人一直认为自己拥有高贵的品质,所以向来拒绝自己的子女与达罗毗荼人通婚,这便形成了最初的种姓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职业的分化,当时仅仅局限于区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的种姓差别,但后来范围不断扩大。同时雅利安人之间的贫富差异导致出现了内部分化,从事祭祀的僧侣和以部落首领为首的武士集团从雅利安一般人民大众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两个特权等级。而一般人民大众则成为雅利安人社会内部的第三等级。这样加上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印度社会上逐渐形成了四个地位不同的社会等级,出现了种姓制这一森严的等级制度。
随着社会分化的进一步加剧,森严的种姓等级制度已经演变成为一种社会体系。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第一种姓婆罗门,是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侣阶级、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报道农时季节、垄断文化,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其次是刹帝利,是掌握军政的武士阶级,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中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吠舍,是商人、手工业者,也有从事农耕的农民阶级,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最下层的种姓是首陀罗,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包括农人、牧人、仆役和奴隶,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现实中,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姓别占据了古印度社会的大部分财富。他们作为统治阶级,整日无所事事,凭借残酷剥削首陀罗来维持生计。各个种姓之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以保持严格的界限。那些因不同种姓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称做贱民,他并不被包括在种姓之内,因此最被社会所歧视。
种姓制度在政治、经济以及饮食等方面都深刻影响着印度的发展。
政治上,种姓制度造成印度人民彼此仇视,缺少团结;社会等级分明,四分五裂。当外敌入侵破坏家园时,印度人民因种姓制度相互仇视,不能团结一致反抗外敌。所以印度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经常被外族征服的屈辱史。当印度摆脱殖民统治走向独立时,种姓制度又将人们严格地划分为十分鲜明的等级,造成选举过程中难以化解的矛盾。所以人们之间经常发生斗殴冲突。
经济上,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在种族制度的影响下,社会分为不同的集团。人们都只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造成社会的分裂与不和。对于一个民族来讲,民族团结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存亡。而印度则因种姓制度导致民族分裂,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种姓制度还造成人们确信与生俱来的宿命,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从事的职业都是前生已定,代代相传。这样他们就产生懒惰的思想,没有了奋斗的激情。
饮食上,种姓制度严格要求那些下级种姓的人不能吃肉、鱼和蛋类等。这使得印度民众没能得到足够的营养,阻碍了身体以及智力的发展。这也使得印度不少民众身体健康水平难以提高,有的甚至体弱多病。由于种姓制度实行内婚制,极易造成近亲结婚,影响了儿童的智力。
【要点提炼】
种姓制度危害颇多,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文明古国印度的现代化发展。
3.古罗马建国
古罗马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所创造的文明旷世空前。在其鼎盛时期,疆域之广,影响之大,无与伦比。无论是西部的不列颠半岛,还是东部的小亚细亚以及非洲的一小部分都曾是古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然而,历史对罗马的起源却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提起罗马的建国,人们会想到一个关于母狼的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特洛伊首领伊尼亚在与阿加门农为首的希腊军队的搏斗中因中了“木马计”而丢了特洛伊城,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他们的逃亡历经磨难,不过最后他们终于到达了意大利海岸的拉丁区,并在那里定居下来。不久伊尼亚与当地土著国王的女儿结婚生子,并在台伯河出海口附近建立了阿尔巴龙加城。伊尼亚和他的子孙后代成为了阿尔巴龙加城的统治者。到第15代国王侬米多尔时,其弟弟阿穆流斯阴谋篡位,将其囚禁。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保全自己的王位,阿穆流斯还对兄长的儿子下了毒手,让兄长的女儿西里维亚做了女祭司。阿穆流斯本以为西里维亚当上女祭司就可让她结婚生子的愿望成为泡影,没想到她早已和战神玛尔斯两情相愿并生下一对孪生儿子。阿穆流斯得知后,赶尽杀绝,杀死了西里维亚,并令其使女将孪生子扔到台伯河里去。使女疏忽大意,本以为河水上涨就能淹死篮子里的孩子,没想到这对婴儿被冲到河岸,被一只口渴饮水的母狼发现。这对孪生婴儿被母狼所救,后来一位牧人发现并抚养了他们。牧人给孩子们起了名字,哥哥叫罗慕洛,弟弟叫勒莫。两兄弟在牧人的精心呵护下长大,成为了健壮的青年。当他们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兄弟二人立志为母亲和舅舅报仇,推翻阿穆流斯的统治。他们揭竿而起,发动了人民起义。在人民的响应下,他们推翻了残暴的阿穆流斯统治,重新夺回了王位。他们拒绝做阿尔巴龙加城的新主人,他们在台伯河旁的帕拉丁山岗建造了一座新城。但是兄弟俩在新城的名字上产生了分歧。飞鸟是神派来的使者,他们让飞鸟决定输赢。开始弟弟勒莫先看到6只飞鹰,随后哥哥看到12只飞鹰。弟弟以为自己先看到飞鹰就已经赢了,而哥哥却坚称因自己的数量多而应成为赢家。双方争执互不让步,难分高下。最后哥哥罗慕洛狠心把自己的弟弟杀害,成为了新城的主人。后来罗慕洛给这座城市起了个名字,叫做罗马;他又修渠沟、建城墙来确定边界。
公元前753年4月21日,罗马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古罗马后代以公元前753年为纪元元年,依此后推。这个关于“母狼与婴儿”的美丽的传说便是罗马城的起源。
据历史考证,约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700年,罗马人的祖先迁徙进入意大利半岛。他们的后代拉丁人,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台伯河畔拉丁穆境内创建了罗马城,并在那里繁衍生息。起初罗马城人烟稀少,接受的都是包括流氓、小偷在内的流浪者,其中大多数是男性。由于没有妇女愿意嫁到罗马城,城内便出现了男多女少的现状。罗慕洛巧施妙计,以举办盛大竞技汇演为名,向附近的萨宾人发出邀请。萨宾人和附近的其他族人并不知情,高高兴兴前来观看,没想到就在大家聚精会神观看表演的时候,罗马青年一哄而上,将年轻少女抢回家中。随后以萨宾族的国王为首组成的联军为报此恨,发动战争进攻罗马城。但是由于联军准备不足草率发兵,节节败退,不但没有攻占罗马城,自己反而丢失城池。后来联军又不断发起攻击,战争时断时续,一下子三年过去,不分胜负。一次,一场血战正在进行,突然,当年被抢去成亲的萨宾妇女从山上跑下,拼命哀求停止战争。因为对于她们而言,一边是娘家,一边是丈夫,都是自己的亲人,战争只能带来伤害。他们的诉求让双方的士兵感动,决定停止战争,和平解决争议。从此曾经交战的双方言归于好,合二为一,世代居住在罗马城。
【要点提炼】
作为世界上最为伟大的古代文明之一,古罗马的风俗习惯、拉丁语、法律以及一些社会制度在其后传播至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给欧洲、近东和非洲地中海沿岸带来了极大影响。
4.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打开历史的大门,民主政治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其典型代表就是雅典民主政治。它是希腊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希腊精神的伟大创造。它的出现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雅典城邦中,君主和贵族实行蛮横的专政制度,他们享有选举权等种种特权。为此工商业阶层的人士强烈不满,普通大众更是苦不堪言。为了消除这种社会不公的现象,执政官梭伦开改革之先河。他以财产的多少为标准,将公民划分成为四个等级。其中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力就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梭伦的改革沉重地打击了氏族世袭特权的利益,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不过这仅仅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开始。
克利斯提尼被称为雅典民主之父,执政期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设十个地区部落作为雅典各项公职的选举单位;以五百人会议代替四百人会议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设立十将军委员会作为最高的军事机构,委员会由十个地区部落各选一人组成,一年一任,轮流统帅军队,其中一人为首席将军;设立了陶片放逐法,以秘密投票的方式表决流放危害国家的分子,打击贵族顽固分子,防止僭主政治再起。克利斯提尼改革意味着数百年以来平民反抗贵族斗争取得了胜利,使得雅典公民更加团结,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