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百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猎豹

猎豹的奔跑速度非常快,它们的整个身体结构简直就是为了快速奔跑而特别设计的。它们有轻巧的体格、纤细的腿、窄而深的胸膛、小巧精致而且呈流线型的头部,这些“装备”能使它们的奔跑速度达到95千米/小时。因此,猎豹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

你能非常容易地区分开猎豹和其他猫科动物,这是因为它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如灵活而修长的体格、小巧的头部、位置靠上的眼睛和小而扁平的耳朵。猎豹经常捕捉的猎物是瞪羚(特别是汤氏瞪羚)、黑斑羚、出生不久的黑尾牛羚以及其他体重在40千克以上的有蹄类动物。一只独立生活的成年雄猎豹捕猎一次就可以吃好几天,而一只带着几只小猎豹的母猎豹则几乎每天都要捕猎一次,否则食物就会不够吃。猎豹捕食的时候,先是隐蔽地接近猎物,然后在离猎物约30米的地方突然启动,迅速奔向猎物,这种迅速出击约有一半次数以成功地捕获猎物而结束。

平均起来,猎豹每次奔跑持续约20~60秒,长度约170米。猎豹每次奔跑的距离超不过500米,如果与猎物的初始距离太远的话,它就很难捕到猎物了,这也是猎豹经常捕猎失败的原因之一。一般说来,野生猎豹每天要吃大约2千克的肉食。

母猎豹单独照料幼崽

社会行为

在分娩之前,母猎豹要选择一处地方作为产崽的巢穴,一个突出地面的岩洞或一片生长着高草的沼泽地,都可能被选择用来作为巢穴。猎豹每胎会产下1~6只幼崽,每只的体重约250~300克。母猎豹都是在巢穴里给幼崽喂奶,当它出外捕猎的时候就把幼崽单独留在巢穴里,而雄猎豹是不负责照料小猎豹的。幼崽在前8个星期的时间里都是和母猎豹待在一起的;从第9周开始,小猎豹开始试着吃固体食物;到它们三四个月大的时候,就会断奶,但是仍然要和母猎豹待在一起;在14~18个月大的时候,它们就会离开母猎豹。

与其他大型猫科动物不同的是,猎豹的爪子坚硬僵直,不能完全缩回去,这就能起到“跑鞋”的作用,有助于它们在追捕瞪羚等猎物的过程中疾速转弯,抓住猎物。一旦猎豹抓住了猎物,就会紧紧地咬住它们的脖子,使其窒息而死。由于猎豹有如此高超的捕猎本领,因此,它们曾经被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们训练以用于打猎。

小猎豹们在一起互相玩耍打闹,并且在一起练习捕猎的技巧,它们练习的“道具”是母猎豹捕捉回来的仍然还活着的猎物。当然,如果这个时候它们单独捕猎,仍然会显得水平非常“业余”。出于安全保障的原因,同胞小猎豹发育到“青春期”之后,仍然要在一起再待上6个月。然后,“姐妹们”都会分离,各自过着自己独立的生活,而“兄弟们”则有可能一生都待在一起。成年母猎豹除了喂养小猎豹的时候和小豹待在一起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单独生活,而成年雄猎豹可能单独生活,也可能两到三只组成一个小的团体共同生活。

来自狮子的威胁

保护现状及生存环境

从基因多样性上来说,猎豹的基因多样性水平很低,这说明现代猎豹的祖先在0.6万~2万年前可能是一个比较小的群体,这种遗传基因的单一形态可能会导致幼豹的大量死亡。因为一旦一种病毒找到了某种遗传隐性等位基因的弱点,并且攻克了一只幼豹的免疫系统,该病毒就会通过一些途径传染给其他的小猎豹,而小猎豹的基因序列差不多一样,这样就会攻破一个群体中所有小猎豹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小猎豹的大量死亡。一项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美猎豹繁育中心的保护区里,由于猎豹群比较封闭,缺乏与外面猎豹的联系,导致猎豹缺乏遗传基因的多样性,进而导致猎豹群疾病爆发,猎豹生育和捕猎出现困难。这就要求人们想出某种办法来使保护区里的猎豹走出困境。

但是,在完全野生状态下的猎豹与在保护区里的猎豹并不相同,它们的繁殖速度很快。野生母猎豹平均每18个月就生一窝幼崽;如果幼崽过早死亡的话,母猎豹就会很快地再生一窝,根本用不了18个月。在完全野生状态下生长的猎豹群很少暴发疾病,迄今为止还没有猎豹群大规模暴发疾病的报道。另外,野生的成年猎豹能够成功地克服交配和抚育幼豹的困难。因此,猎豹在保护区内出现的种种困难在野生状态下可能并不会那么严重,因此并不能证明遗传基因与生育困难有明确的关联。之所以在保护区内出现困难,大概是猎豹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太好。由于人口扩张对猎豹栖息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他大型猫科动物也对猎豹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而猎豹对于这些改变没有很好地适应。

知识档案

猎豹

食肉目

猫科

有两个亚种,即非洲猎豹和亚洲猎豹。另外,曾经有人称南非的某些猎豹为“王猎豹”,并把它定为一个亚种,但现在证明这是不正确的,那些猎豹只是发生了某种基因突变,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亚种。这种“王猎豹”浑身布满了小斑点,皮毛上有条纹。

分布 非洲、中东。

栖息地 稀树大草原、较干旱地区的森林。

体型 体长112~135厘米,尾长66~84厘米,体重39~65千克。雄性比雌性在各方面都大15%。

皮毛 大部分是茶色的,有黑色的小圆点,面部有两条明显的“泪痕”从眼角垂向嘴边;出生不到3个月的幼猎豹皮毛上略带黑色,而且颈部和背部有一层烟灰色的鬃毛。总体上说,每只猎豹身上的斑点都各不相同。

食性 在非洲,主要捕食中等体型的羚羊,包括汤氏瞪羚、瓦氏赤羚、黑斑羚,有的时候也捕食野兔和新生的小羚羊。

繁殖 母猎豹在24个月大的时候就能生育,一年中有多次发情期,每隔12天就有一次;雄猎豹在3岁的时候才能交配。

寿命 野生猎豹最大12岁,而人工圈养的可达17岁。

保护状况 所有地区的猎豹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其主要原因是栖息地被破坏,人类对其主要食物——羚羊的猎杀导致其食物减少,以及人类对猎豹的直接捕杀。现在非洲猎豹约幸存5000~15000只,而亚洲猎豹更被IUCN列入了“严重濒危级”的名单,现仅存200只。

猎豹和牧羊犬

目前,全世界仅存约12500只野生猎豹,其中大多数都生活在保护区之外,这使得它们必须面对当地牧民的威胁。在1980~1990年间,有超过6000只猎豹被当地牧民杀死,因为这些牧民认为,如果不杀死这些猎豹,他们喂养的家畜就可能会被猎豹咬死。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那些损失的家畜中由猎豹所造成的比例只有不到5%。

为了使畜群免遭猎豹和其他食肉动物的侵害,纳米比亚的牧民开始采取一种新的手段来保护畜群。他们现在通过恢复蓄养一种大型的犬科动物来对付那些大型的猫科动物,这就是安纳托利亚牧羊犬。其实在土耳其干旱的中部高原,人们早在6000年前就开始养这种牧羊犬了。安纳托利亚牧羊犬体型高大,视力极好,听力超群,而且常常能单打独斗。

这种牧羊犬从小就被养在畜群里,再加上犬科动物的天性,非常忠于职守。如果它意识到了危险就在近前,它会大声地吠叫,向畜群发出警告,同时也是向企图袭击畜群的猫科动物发出信号,告诉它们:“有我在此,休得胡来。”如果这些“大猫”还不知难而退,企图继续进攻,这种“大狗”就会跳出来,站在畜群和袭击者之间。面对这种凶猛高大的牧羊犬,大多数的猫科动物都会不战而逃。在对付不怎么可怕的猎豹的袭击方面,以及在对付非常可怕的狞猫、胡狼、狒狒甚至人类偷猎者的袭击方面,这种牧羊犬都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捍卫者。

对于大型的食肉目动物来说,猎豹幼崽的死亡率实在是很高。现在,人们发现这种高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他更为大型的食肉动物控制的结果。例如,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平原,狮子经常跑到猎豹的窝里把小猎豹杀死,致使这一地区95%的小猎豹在没有长大独立生活之前就死了。在非洲所有的猎豹保护区里,狮子密度高的地方猎豹的密度就低,这表明在物种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生存竞争。

因此,从食物链上说,猎豹处在食肉目动物的中级,它的种群受到了更大型食肉动物的控制。对于猎豹的保护,仅仅在生态系统中去除其他顶级食肉动物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会产生新的生态系统变化。许多专为保护猎豹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里已经没有了狮子和斑鬣狗等猎豹的天敌,但是,猎豹的数量仍然没有恢复到安全的水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还必须把人类的牧场和农田从保护区里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