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如何交流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人类是靠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交流的。其实,昆虫也有各自的联系方式。它们通过自己的“语言”系统——声音、动作和化学气味等,互相进行联络或传递信息,彼此沟通“情感”,甚至发生交配行为等。这是一种非常奇妙而有趣的“语言”。
交流对于昆虫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群体成员通过嗅觉、味觉、触觉和声音互相交流,有些昆虫也能通过视力交流。强烈的气味,也叫信息素,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这种气味由一种特殊的腺体发出,可以散发出影响同伴行为的各种不同信号。工蜂可以发出警告的信号,召集同伴一起保卫蜂巢。生活在地上的蚂蚁和白蚁在地上留下气味,标记出巢穴与食物之间的路线。蚁后发出的气味能告诉工蜂它生活得很好。
昆虫还可以靠声音进行交流的。蟋蟀、纺织娘、油葫芦、蝉都是“歌唱家”。不同的蝉有不同的叫声:蚱蝉的叫声像一声长长的“蚱——”,它也因此而得名;蟪蛄蝉的鸣声是尖锐的“吱吱……吱吱”,连续不断,从4月到7月都可听见它的鸣叫声;寒常在深秋时节鸣叫,声音凄切,在瑟瑟寒风中,就像凄婉的哀歌;红娘子从6月开始“吱吱……”鸣叫,声音单调、高尖、刺耳;黑艳蝉的幼虫无法单独觅食,但它的腿上有一个发音装置,饥饿时只要“鸣号”,母虫便会给它喂食了。
有些动物是以气味语言进行联络的。蚂蚁就是一种典型代表。蚂蚁的“化学语言”其实是一种激素,它是由蚂蚁某一器官或组织分泌到体外的一类化学物质。当蚂蚁在外觅食时,它会一面爬行,一面在路上洒下这种化学物质,哪里的食物多,哪里分泌的激素就多。其他的蚂蚁根据激素的气味,就知道应该去哪里觅食。如果许多蚂蚁一起释放这种激素,那么这条路便成了一条“气味长廊”,成群的蚂蚁就会沿着这条长廊忙碌地搬运食物。
蝉的不同叫声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白蚁的气味
蚁后大部分时间被工蚁包围,工蚁则是被蚁后的气味吸引过来。蚁后发出的气味可以让工蚁去取食物、照顾后代,扩大或清洁蚁穴。
蚂蚁根据激素的气味,就知道应该去哪里觅食。
是敌是友
两只黑蚂蚁在蚁穴外碰面,它们互碰触角以确定对方的身份。它们检验双方是否有群体成员共有的一种专门气味。如果有,它们则是同伴,外来的入侵者会受到攻击。
这边走
工蜂为了召集同伴,露出腹部的腺体,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这个腺体被称作那沙诺夫腺,用来标记水源。在寻找新巢的过程中,蜂群以这种气味作为一起行进的信号。
警告
这些蜜蜂来到蜂房的入口与敌人对峙。当危险临近时,蜜蜂会发出香蕉味的信息素,请求其他士兵蜂的支援。在杀手蜂中,这种警示的信息素会把所有成员召集过来,而不仅仅是守卫巢穴的蜜蜂。
气味的痕迹
木蚁足够强壮,可以把弱小无助的虫子搬运回自己的巢穴里。工蜂如果碰到大个的猎物,就会到巢穴里把同伴叫来,通过摩擦腹部在地上留下气味,它的同伴只要跟着气味就能找到食物。蚂蚁可以通过释放信息素和身体的其他动作传达50种不同的信息。
工蜂舔一下蜂后,以获取它身上的味道。如果蜂后离开这一蜂巢,这种信息素也会停止。工蜂会培养新的蜂后,让它产生这种至关重要的气味。
声音交流
蝈蝈通过振动翅膀来交流,是靠其左翅叠在右翅上来发声的。蝈蝈的声音除了用来吸引异性外,还能起到自卫和报警的作用。如果周围出现异常或危险,蝈蝈便通过发声器向其他同类发出警报。
一只木蚁正在把虫子搬运回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