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中医处方手册(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节 细菌性痢疾

【概要】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及里急后重。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严重时也可发生低血压和中毒性休克等。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痢疾”范畴,多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生冷所致。①湿热痢,患者湿热并重,治宜清热解毒、化湿导滞;②疫毒痢,由热毒炽盛、蒙闭心包而导致肝风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凉营息风;③寒湿痢,多由饮食生冷所致,治宜温化寒湿,行气散结;④虚寒痢,患者久痢、脾肾阳虚、湿从寒化,治宜温补脾肾、收涩固脱;⑤休息痢,患者正虚邪恋、时发时止,治宜清肠化湿,健脾和中。

处方1 蓼苋地锦汤

【方药与用法】 水蓼15g,马齿苋30g,地锦草20g。上药均取全草、晒干,加水500ml同煎,每剂水煎2次,每日上、下午分服,每日1剂。病情严重者,每日增服1~2剂。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简释】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此方具有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应注意的是,方中水蓼和马齿苋为草药,它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在妊娠期妇女禁用。

处方2 加味白头翁汤

【方药与用法】 白头翁20g,葛根、槟榔各15g,秦皮、芍药、黄柏、黄芩各10g,黄连、木香、甘草各5g。上药加水煎2次,混合后,每日上、下午两次分服,每日1剂。

里急后重明显者,宜加用大黄、枳壳、厚朴;伴恶寒发热、头痛者,加用荆芥、金银花、连翘等。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处方3 柏马汤

【方药与用法】 黄柏100g,鲜马齿苋200g,陈皮、大蒜各50g。上药加水800ml,煎至600ml;每次取100ml口服,每日3次。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宽肠止痢;主治湿热型细菌性痢疾。

处方4 香参汤

【方药与用法】 木香、山楂各15g,苦参30g,地榆20g。上药加水600ml同煎,先用武火煎沸后,改文火续煎20min,取药汁分2次口服,以姜汤送服为佳,每日1~2剂。

【功能与主治】 清肠化湿,行气活血;主治湿热内蕴型细菌性痢疾。

处方5 清肠饮

【方药与用法】 葛根、黄芩各10g,黄连、木香各6g,白芍、藿香、焦槟榔各10g,车前草15g,炮姜1.5g,生甘草6g。上药加水600ml煎煮2次,浓缩至150ml,瓶装密封、冷藏备用;每次温服50ml,每日4次,连服7天为1疗程。服药当日若患者体温不降,宜加肌注复方柴胡注射液1次;若患者腹痛加重、热势较盛、舌苔黄厚,须加大黄以通腑泄热;若患者赤痢多血,可加用生地榆、金银花炭等。

【功能与主治】 解肌达表,清热化湿,行气导滞;主治湿热型急性细菌性痢疾,伴有高热,体温在39℃以上。

【简释】 此方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方中葛根、藿香疏表达邪、宣化湿浊;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木香、槟榔行气导滞。

处方6 白地诃片

【方药与用法】 白头翁、地榆、诃子、丁香。上药按5:6:6:3的比例配伍,共研细末、压制成片剂,每片净重0.3g;治疗时每次4~8片(含生药1.2~2.4g)口服,每日4次,通常口服3~7天即可。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温中止痛;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简释】 方中丁香温中止痛,且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霍乱弧菌有抑制、杀灭作用;诃子具有止痢作用,故于本病初期应予忌用,同时也不宜久服。

处方7 香参丸

【方药与用法】 苦参1200g,广木香600g,生甘草150g。取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治疗时每次6.5g口服,每日3次。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燥湿行气;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简释】 方中苦参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之功效;现代医学证明,苦参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显著抑菌作用;木香能行气止痛,与苦参同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处方8 泻痢合剂

【方药与用法】 地锦草、凤尾草各60g。上药加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口服,每日2~3次,连用7天。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凉血;主治湿热型细菌性痢疾或肠炎。但是,煎服此方应慎用于脾胃虚寒或妊娠期妇女。

【简释】 方中地锦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效;凤尾草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涩肠止泻的功效。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该合剂在1:8的浓度下即能对大肠杆菌、宋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不同的抑杀作用。

处方9 二白苦艾汤

【方药与用法】 白头翁、苦参各100g,白芍60g,艾叶30g。上药洗净,先用蒸馏水浸泡一夜,首次用武火煎30min,滤出药汁;随即加入适量冷水,以文火煎40~60min,滤汁后两药混合,续用文火煎至250ml;再加入1%苯甲酸钠0.2ml,放置12h,密封后备用。治疗时,成人每次口服50ml,儿童每次口服2ml/kg,每日2次。此药液也可选择实施高位保留灌肠疗法。连续治疗3~4天生效。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此方治疗急性菌痢150例,痊愈13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其平均治愈天数为3.1天。

【简释】 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苦参清热燥湿,白芍敛阴养血、缓急止痛;艾叶化湿止血。

处方10 附子厚朴汤

【方药与用法】 制附子8g(先煎1h),厚朴、木香30g,黑地榆20g,白术、枳实、藿香各10g,白头翁9g,干姜6g。上药加水煎3次取汁,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服7天为1疗程即可生效。

呕吐明者,宜加用半夏;发热明显者,宜去附子、干姜,另加葛根、黄芩;伴有气虚时,可加用党参、黄芪等。

【功能与主治】 温脾化湿,清热解毒,行气导滞;主治寒热错杂型细菌性痢疾。

处方11 四君芍药汤

【方药与用法】 党参、炒白术、茯苓各15g,甘草9g,炒白芍、秦皮、黄芩、诃子各12g,黄连、当归、木香各9g。每剂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用6~8天。

【功能与主治】 健脾补气,清热燥湿,和血行气;主治脾虚湿阻型慢性细菌性痢疾。

处方12 温脾理肠汤

【方药与用法】 椿根皮12g,制附子15g(先煎2h),石榴皮、黄连、干姜各9g。先煎附子取汁,余药共细末,装入布袋,扎好口,放入锅中,另加水800ml,以文火水煎20min,滤其汁混入附子,续煎浓缩至500ml,加入食醋15ml,再煎煮3~5min,放至适合温度后实施灌肠。治疗时,以每分钟60~80滴输入,滴后嘱患者卧床休息1~2h,每日2~3次。

【功能与主治】 温阳祛寒,涩肠止泻;主治寒湿型细菌性痢疾。

【注意事项】 湿热痢疾,患者舌黄苔腻、发热口渴者忌用。

处方13 念君痢疾散

【方药与用法】 当归、硼砂各12g,水飞朱砂、沉香、甘草各6g,大黄、广木香各8g,巴豆霜1.0g。将上药煅干、不见火,共研细末,瓶装、勿漏气潮湿备用。治疗时每次取0.3g口服,温开水送下,每日3次。但在年老体弱者慎用或禁用。

【功能与主治】 抑菌杀虫,清热解毒,化积行气,祛腐生肌;主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等。

【简释】 方中硼砂、朱砂、巴豆霜、大黄清涤热毒、抑菌杀虫、化积滞、祛腐生肌等;与当归配伍可养血,与甘草配伍能和胃,与广木香、沉香配伍,故能调气暖脾而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