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要有自己的主见,绝对不能随波逐流(2)
我们说过,宗庆后的少年时期正是新中国成立后阶级斗争的时期,经济相对落后,开放程度较低,因此宗庆后的思想中有不少传统的东西。宗庆后最崇拜的伟人就是毛泽东了,也正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避实就虚”等思想,被宗庆后应用到了商业中,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宗庆后深知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活”的,实事求是才是真道理。当代的企业管理都讲求自由民主、人性化治理那些西方管理制度,这些其实没有错,只是在某些方面还要加一些“中国特色”,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否则可能会有执行力差、效率不高的情况发生。宗庆后就是这样的一个有特色的决策领导者,他不会偏听偏信,只要自己认为可行的就坚决执行。他在公司不设副总,事无巨细地把事情都揽在自己肩上;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他依旧用手写批阅文件,这表明了他严谨务实的态度。他对于企业的权力可谓是抓得非常硬,有人说他是搞专制不自由,他不管这些,依旧我行我素。这些年下来,娃哈哈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了一个个的商业神话,成就了今天的饮品帝国。事实证明,宗庆后的“专制”机制下少了很多行政上的程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因此,娃哈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宗庆后的“固执己见”,正是宗庆后强有力的领导使得娃哈哈在一次次历史抉择中选对了道路。
娃哈哈在开始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产品销量以几何式的速度增长。在获得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娃哈哈也因为发展过快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当时除了总部一家公司以外,娃哈哈还没有建立分部,这给娃哈哈的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地域限制。按照当时的生产能力,娃哈哈每年各种饮品的总产量已经达到了数十亿瓶,也就是说需要几万个火车车皮来运输。这笔费用是巨大的,无疑大大增加了娃哈哈的成本,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对于娃哈哈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实行“销地产”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合适的办法。“销地产”选择的第一个场地对于发展分公司的战略非常重要,因此要格外重视。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三峡水利工程的开工建设给娃哈哈进驻西部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1994年,宗庆后随着浙江省政府考察团对四川地区进行考察。就是在这次考察中,宗庆后对四川的涪陵地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的自然风景、风土民情都深深吸引了宗庆后的目光。由于涪陵是宗庆后外祖母的故乡,他对这里有着先天的十足的好感,并且萌生了在涪陵建立分厂的想法,使涪陵成为“销地产”的供给之地,并作为娃哈哈进军西部的基地。
涪陵位于三峡库区,当地的国有企业对于外来企业持支持的态度,鼓励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本地企业。其中涪陵市糖果厂、涪陵地区罐头食品厂、涪陵市百花潞酒厂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不善,面临破产的境地,急需外来企业的救助以重焕生机,因此对于娃哈哈的介入,当地政府是非常支持的。涪陵与浙江是对口支援关系,这也就减少了娃哈哈进驻西部的压力。宗庆后考察完后,回到公司进行集体决议。娃哈哈的上层大多数不看好这个方案,认为涪陵的自然条件太差,交通不方便,国有企业的管理设备都很落后,职工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等等。考察团经过多方面的论证,也认为此举不利于娃哈哈长久的发展。所以在集体表决时,出现了21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结果摆在了宗庆后面前,各项分析数据也是有条有理,反对的理由算是十分充足了。可是宗庆后就是不买账,“一意孤行”向西部进军。这时候就看出了宗庆后的“独断专制”和高瞻远瞩了,他的力排众议为娃哈哈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不久,娃哈哈就和涪陵市签署了协议,成立娃哈哈涪陵公司,这也是娃哈哈在外地设立的第一家子公司,对于娃哈哈集团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娃哈哈涪陵公司成立之初,双方各出资了4000万元,各控股50%,宗庆后为合资公司的董事长。涪陵市粮食局所有的一个矿泉水源也划归公司所有,合资公司在这一基础上建设、经营矿泉水厂。宗庆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越是困难重重越能激发出宗庆后的无限斗志。与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一样,宗庆后也是对自己下了严厉的军令状:四年内实现公司利润7560万元,若达不到这个目标,娃哈哈负责赔偿不足部分的70%;如果超额完成,就把超额部分的70%奖励给娃哈哈。
宗庆后接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厂濒临倒闭,工人士气涣散,各种设备有待更新。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宗庆后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为工厂的新生而奋斗。他知道这一次自己是要破釜沉舟,如果失败了,不光是娃哈哈的损失,也会使自己身为带头人的威严受损。不过宗庆后的团队没有让他失望,娃哈哈人奋起拼搏,搞基建、装设备,不怕苦、不怕累,让原先一家濒临破产的工厂重获新生。到1995年,涪陵娃哈哈完成产值6649万元,实现利润八百多万元,成为西南地区最有效益的企业之一。涪陵娃哈哈的成功,带动了娃哈哈集团西南地区的广阔市场,有了这个成功的典型,娃哈哈在西部多个地区建立分厂,使得娃哈哈“销地产”战略得以顺利地实施。
娃哈哈进军西部的战略是非常有效的,在娃哈哈涪陵分公司成功建成后,娃哈哈又在湖北的宜昌和红安、四川广元、甘肃天水等地建设了几家分厂,均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在对外办厂的过程中,娃哈哈坚持“双不”原则:不把投资地作为试验田、不把经营风险转嫁给投资地。这样的原则使得许多分公司成为当地的产业支柱,同时对娃哈哈自身的壮大也有重大的意义。截至2007年10月底,娃哈哈已经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四十多个生产基地,总产值超过了一百二十多亿元,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这些子公司和娃哈哈总部构成了统一的整体,辐射全国各地,为娃哈哈成为饮品业的巨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宗庆后的成功之道不是仅仅限于他自我的世界中,并非独断专制、一意孤行。他的“专制”是建立在整个团队之上的,是一种民主集中的表现。他深知一个团队必须要有一个主心骨和精神领袖,这样的企业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团结一致向前冲。宗庆后便是这样的领头羊,引领着大家走向未来。所以宗庆后在决策上是相当果断的,甚至有的时候近乎专制。这样不仅在企业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还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娃哈哈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宗庆后始终是决策的一把手,并把他的思想有效地传达给了全团队的成员,凝聚了企业的团结之心,成为了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
力量来自自己的偶像
偶像的力量一直在宗庆后的内心深处,他会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前进。只要有机遇摆在宗庆后面前,他就会像腾空的飞鹰向着自己的目标飞去。
“自古英雄多磨难”,宗庆后正是因为家境贫寒,才在念完初中之后就开始在社会上打拼。在社会中,宗庆后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直到进入了马木农场,宗庆后才算结束了到处漂泊的生活。但是初入农场的宗庆后并没有过得很好,农场的荒凉和环境的恶劣也让宗庆后饱受了风霜雨雪。但他没有因为这样就向命运低头,而是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