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 2016年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发展报告
摘要: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东部港口连云港,一路向西,绵延1.1万公里,贯穿亚欧30多个国家和地区,西达欧洲著名港口城市荷兰鹿特丹,覆盖超过世界75%的人口、60%的领土面积、50%的经济总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要想富先修路,亚欧大陆桥经济发展中,铁路建设一马当先,成效卓著,但问题也层出不穷,只有在沿线国家展开务实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上共赢。由于新亚欧大陆桥与中国古丝绸之路重合较多,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无疑在新亚欧大陆桥建设上将发挥突出的作用。
关键词:新亚欧大陆桥 丝绸之路经济带 合作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新蓝图,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节点,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脉,2013年,习总书记出访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四国,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了以打造新丝绸之路为中心的重要演讲,2015年国家在出台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文章简称“愿景与行动”)中,第一次以国家战略高度,从顶层设计入手,根据“一带一路”走向,确定打造东起中国连云港市,西至荷兰鹿特丹市的“新亚欧大陆桥”,以“新亚欧大陆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通道。2016年,习总书记又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总结“一带一路”经验、坚定信心、扎实推进,携手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丝绸之路”与“新亚欧大陆桥”相得益彰,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一次完美的契合。
一 新亚欧大陆桥发展现状及交通运输建设重点
(一)国内外区域合作
1.从国内看
(1)路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6年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546.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高出全国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73亿元,增长4.6%,高出全国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44.34亿元,增长4.0%,低于全国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97.08亿元,增长9.4%,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2016年,自治区坚持开放发展路线。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抓住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机遇,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按照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以“三通道”(能源、交通、信息综合大通道)为主线,以“三基地”(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为支撑,以“五大中心”(交通枢纽、商贸物流、金融、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为重点,以“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机械装备出口、轻工产品出口加工、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加工、建材产品出口加工、化工产品出口加工、金属制品出口加工、信息服务业出口、进口油气资源加工、进口矿产品加工、进口农林牧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与周边国家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
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乌鲁木齐市。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契机,乌鲁木齐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作为中国西部最接近俄罗斯、中亚国家的重要城市,2016年以来,乌鲁木齐市以“五大中心”规划为引领,启动实施了一批以公路、铁路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办第三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发展论坛,扩大了乌鲁木齐在天山南北和新亚欧大陆桥的影响力。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家批准并启动相关工程建设工作。持续开通中欧、中亚国际班列近百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利用新疆地处祖国西大门的地缘优势,打造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与昌吉、石河子金三角连通的交通网络体系,以高铁和航空为新突破口,推进高铁客站基础设施和航空产业园建设,以铁路、公路、航空三路齐发形式,编织陆空立体交通网,力争打造中国西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中心区节点城市。
(2)路上丝绸之路黄金带——甘肃省。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甘肃省实现生产总值2720.99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从第一产业看,贡献了225.50亿元的增加值,同比增长5.0%;从第二产业看,增加值达到1032.46亿元,同比增长6.7%;从第三产业看,增加值更是达到1463.03亿元,同比增长9.1%,体现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平稳发展,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呈现后发赶超的趋势。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97亿元,增速由一季度的下降32.5%转为增长10.0%。“十三五”时期,甘肃将认真参与丝绸之路经济黄金通道建设,并举全省之力,争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其在文化、旅游、有色资源、石化加工等方面的优势。
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市。2016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5.68亿元,同比增长8.5%,较2015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9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352.61亿元,同比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更是达到621.19亿元,同比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35.41∶62.39。“十三五”时期,兰州将通过建设国际港务区、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建设丝路信息走廊、推动区域合作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构建与中西亚及欧洲商贸物流、产业合作、信息服务、人文交流的大平台,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新高地,使兰州“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能力得到新的提升。2016年,兰州积极推动中哈产业园、中韩产业园建设,加快打造对外加工基地。鼓励和支持市内大企业向外拓展业务,通过跨区域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发挥兰州新区向西开放战略平台功能,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对接,引进与兰州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的资源、能源、技术和关键设备,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3)路上丝绸之路新起点——陕西省。2016年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8207.85亿元,同比增长7.2%,高于同期全国6.7%的总体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2.27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3936.73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3828.85亿元,增长8.2%。工业生产稳中趋缓,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657.99亿元,同比增长2.1%,进出口总值947.54亿元,增长11.75%,高出全国15.05个百分点,增速均位居全国第一。“十三五”期间,陕西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统筹的方式推进招商引资与外向型经济发展。坚持大项目与优效益并举,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搞好陕西韩国三星产业合作项目、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区和中国与中亚经济合作园区建设,利用丝绸之路、第二批西部大开发、第三批自由贸易区花落陕西的多重利好优势,发挥陕西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自然资源的优势地位,通过“一五”“二五”建设积累的纺织、机械、军工、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高新科技的产业优势,加强与俄罗斯、欧盟、中亚国家在资源勘探、开发领域的合作,利用陕西得天独厚的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陵,及中华文明奠基史——汉唐文明资源的优势地位,深化国际文化旅游合作,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重要文化城市共同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进一步提升陕西在文化领域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西安市。2016上半年,地区GDP为2684.93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86.14亿元、931.49亿元、1667.30亿元,三产发展迅速,尤其是实际利用外资突破历史新高,达到2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3%。西安作为总书记的家乡,历史上有周秦汉唐共计13个朝代在此定都,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市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上迈出了坚定步伐,并对外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行动计划。西安虽然是内陆城市,不临海不达江,经济发展在全国的地位并不突出,但由于其地处中国中心部位,属于“中国白菜心”,搞物流经济优势突出,无人可及,因此发展空港、陆(铁路、公路)港经济有其独特优势,以增加量程、延长线路、加大返程载货为重点,着力提高“长安号”运行质量,在西咸新区等地可设立“中亚·长安产业园”,搭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支持关中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类企业“走出去”,也支持中亚国家的农业、能源产品在中国扩大市场,双方经济合作与资源互补相得益彰,错位发展,使得西安这个曾经的国际化大都市重新焕发新魅力。在文化领域西安可与马雷、萨默尔汗等中亚文化名城携手打造新丝绸之路上旅游明星城市,西安将以新的形象展现在中国、世界面前。
(4)路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河南省。2016年,河南省经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河南省利用地处中国中部地区,是联系东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的桥梁,同时是中国交通枢纽,是中国物流、客流重要集散地的优势,享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美誉。另外,河南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资源开发、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大力推动与波兰、卢森堡等欧洲国家铁路公司战略合作,支持郑欧班列开辟新线路,打造境外物流枢纽。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国际产能、装备制造合作和跨境并购。鼓励企业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2016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7954.90亿元,增长8.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其中,全省规模以上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其中工业增加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8.0%、12.6%和11.5%,分别高出全国2.0个、3.6个和1.2个百分点。
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郑州市。郑州是连接东西、纵观南北的中国最重要的铁路线陇海、京广铁路的中心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的郑州更是一个产业门类齐全、经济步入中等发达地区的国际化、智慧化中原重镇,2016年上半年,郑州GDP完成3537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74亿元,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644亿元,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增加值实现1819亿元,同比增长10.6%,产业转型初见成效。“十三五”期间,郑州抢抓航空港实验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确立郑州中原乃至中国向东西及东亚开放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及物流中心、“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以郑州为陆路、空港货物集散地,积极开拓郑欧班列服务贸易,确保全年开行列车200班次以上,以建设航空、铁路、公路为中心大力发展复合型多式联运,谋划实施国际陆港二期,力争完成货运吞吐量12万标箱。
(5)新亚欧大陆桥、路上丝绸之路起点——江苏省。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2016年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6531.7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356.3亿元,同比增长几乎维持不变;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6715.8亿元,同比增长7.6%,与GDP几乎同步;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8459.6亿元,同比增长9.4%,高于GDP同期发展速度,经济呈现后工业化发展阶段趋势。“十三五”期间为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江苏认真落实和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上半年江苏对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印度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22.3%、10.2%、9.8%、14.3%。以连云港为中心,与周边地区日照、青岛、天津、大连、丹东、宁波、泉州等港口城市通力协作,发挥徐州与周边陆路城市济南、郑州、西安、合肥等新亚欧大陆桥支点城市密切联系的优势,加快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
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连云港市。作为苏北的重要城市,连云港是陇海铁路东部始发站,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发端,同时也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港口,2016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83.08亿元,同比增长7.9%。“十三五”期间,连云港的“一带一路”地位彰显,既与中亚、俄罗斯、欧洲形成向西开放态势,形成上合组织出海基地体系基础,又与东亚、南亚、东南亚、欧美、非洲形成向东开放局面,深入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是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交会点,基本建成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港口30万吨级航道全面完成建设,成为陇海铁路网、集装箱干线枢纽港和“一带一路”重要出海口。
2.从沿线国家看
(1)中亚国土面积最大的核心国家——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地处欧亚大陆结合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是贯通亚欧大陆桥的枢纽。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哈国评价称:“哈萨克斯坦占据着新亚欧大陆桥中心地理位置,保障着欧洲与亚洲的联系。”由于陆路运输较海上运输有极大的优势,减少了时间成本的同时,还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再加上政局不稳、海盗盛行、恐怖分子等威胁着当前面临多变的海路安全,使得这条陆上线路重要地位进一步彰显。中国是哈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列俄罗斯之后。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的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中哈两国贸易额占整个中亚地区与中国贸易额的70%。2014年12月,为落实习总书记2013访问中亚所达成的协议精神,李克强总理对哈萨克斯坦进行正式访问并签署了总额超过百亿美元的多个具体合作协议。一年以后,哈总理马西莫夫对中国进行了回访,签署了涉及能源、有色、建材、装备制造、汽车等多个领域,项目总金额达236亿美元的合同。中哈两国建立了以经济贸易为中心的多方面联系机制,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唯一一个国际跨境合作中心,中心实行封闭式管理,将成为中国与哈方乃至中亚合作的成功的范例载入史册,为我们总结经验、先行先试。
(2)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两国有4374公里的漫长边境线,2014年5月,在两国最高领导人见证下,中俄两国共同签署了《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体现出两国从全面战略高度建立两国协作伙伴关系的愿望。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俄、白三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俄、白分别签署了250亿美元和157亿美元大单,加上2014年底李克强总理访问哈萨克斯坦时签订的320亿美元(2016年确定产能合作项目236亿美元)的合作大单,中国与三国在经贸、能源、航天、金融、投资、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合作的协议金额超过600亿美元。这些表明,“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联盟建设的对接在成功地推进,是切实可行的,对接的前景非常广阔。2015年5月8日俄中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俄方愿与中方密切合作,推动落实该倡议。在2015年6月举行的第19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普京总统表示,俄中两国致力于将欧亚经济联盟发展战略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接,这将给双方和地区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愿景中的最大市场,是亚投行重要创始成员国,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3)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丝绸之路西部终点——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偏北的荷兰是世界上著名的造船国家之一,航海业发达,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鹿特丹港不仅是欧洲最大的港口,而且在20世纪60年代至2000年的40多年里一直是世界第一大港。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鹿特丹港集装箱吞吐量约为1200万标准箱,其中,中国货物约为300万标准箱,占其总量的1/4,荷兰的农业也发达,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农业生产实现了现代化,乳、肉产品供应国内有余,也是世界主要乳、蛋出口国之一。荷兰是中国对欧洲投资的第三大目的国,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荷兰第二大外商投资国。鹿特丹港是“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西边的终点,也是21世纪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会处,2015年10月,在北京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京会见来访的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时表示,中荷两国应当在已有经贸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全方位互联互通,两国应继续保持海运领域的合作优势,着力做大做强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中欧和亚欧大陆互联互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威廉·亚历山大国王28日在浦东干部学院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巨大机遇”,值得全世界与中国合作。他认为,“一带一路”将对地处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中国和荷兰带来重大影响。
(二)新亚欧大陆桥交通运输服务的提速
2016年4月15日,全国中欧班列平台联盟在新疆成立并发布《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联盟新疆宣言》。“一带一路”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联盟成立,标志着我国向西开行的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运营企业在新疆安家落户,制定行规共享共建成果。
2016年6月10日,对新疆阿拉山口火车站而言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从一日1~2趟到日快速交运5趟中欧班列,标志着西行国际货运班列运输提速工作成效显著,中欧班列交接通关速度实现了新的突破。
1.渝新欧
自首趟渝新欧铁路班列开行,至今已整整5年了。目前,“渝新欧”已经进入常态化运行。2015年“渝新欧”全年累计开行257班,2016年总开行量将突破300班,目前,渝新欧铁路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载体,渝新欧国际联运大通道也将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渝新欧”的成功开行,使内陆地区货物进出口在海运、空运之外还有了其他选择。不仅打通了一条中国内陆通往欧洲的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大大减少了货物进出口的时间成本和环节成本,还推动了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发展,推动了重庆成为内陆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城市。
2.郑新欧
利用陇海、京广两大干线在郑州交汇交通枢纽的地位,以及以中原为中心,收集货源覆盖半径2000公里、货源辐射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发达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优势地位,发挥郑州在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郑新欧2016年已开行的150班郑欧班列总货值近7亿美元,货物重量6.02万吨,目的地覆盖欧洲、中亚地区等20个国家、105个城市。郑新欧班列开行班次已占中欧班列的1/4以上,货运量占全国的40%以上,已成为中欧班列的“领军人物”和河南积极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桥梁。
3.长安号
陕西自古就有与中亚各国交往的历史,在中亚的陕西村还保留着传统的秦风民俗。带着三秦父老的期望和重托,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开行了两年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2016年,沿陇海兰新线继续开行,向中亚五国进发。“长安号”中亚班列自2013年11月28日首发以来,截至2015年底,已经开行超过140班约7000车,其中仅2015年就开行95班。实现从2013年运营初期的每月1班到2015年每周2~3班,以年2~3倍速度快速增长。累计运输货物总重达19.9万吨,出口总值约2.5亿美元。货物目的地遍布哈萨克斯坦等中亚5国的40多个城市和地区。班列从西安新筑站发车,抵达阿拉山口需71小时,运抵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只需7天,单程线路3860公里。“长安号”的货物品类包含工业原材料、机械设备、建材、工业零配件、食品、轻工产品六大类共计206个品种,涵盖了石油钻井设备、各型建材及近百种日常生活所需的轻工产品。货源主要来自陕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苏、河北、上海、浙江等地,货源的分布面向全国,形成了聚集效应。
4.汉新欧
武汉历史上被称为九省通衢之都,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利用武汉在长江黄金水道和京广铁路线的优势地位,2016年第一季度,“汉新欧”共发运班列39趟,共运送集装箱货物3512标准箱。数据显示,“汉新欧”货运量增长速度和回程货物量居全国第一,成为国内开行密度最高的地区。以往从武汉发往欧洲各国的货物大多选择海运方式,即使选择捷径,从中国海出发,走马六甲海峡,通过苏伊士运河,通过地中海,最后到达欧洲西海岸,海运时间也要两个月左右,海运费用也大于陆运费用,还不要说时间成本,一些商品即使送到也时过境迁,价值大大缩水。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武汉至法国里昂货运班列运输时间仅为半个月,节省了3/4时间,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对电子、农牧业、时令产品等意义重大。今后“武汉造”的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时间属性要求高的产品不仅能及时出口到法国,武汉市民也可以惬意地品尝到法国的葡萄美酒,用上“欧洲制造”了。
5.连新欧
2015年12月中旬,首列“连云港—哈萨克斯坦—欧洲”班列从连云港缓缓开出,半个月后,这趟由东部地区加工生产的电子、纺织、生活用品等货源组成的中欧集装箱班列将抵达德国工业城市杜伊斯堡。班列的正式商业首发,标志着连云港作为国家规划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端节点城市,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方面实现升级,连云港承担了全国50%以上、中亚国家60%以上的大陆桥向东通过中国海、太平洋海运出口欧美的业务量,是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太平洋最便捷、也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航运港口和交通枢纽,向西通过陇海铁路、兰新铁路、新亚欧大陆桥陆路出口中亚、欧洲,是中外过境运输业务的核心和枢纽。
6.蓉新欧
蓉新欧快铁作为中欧班列,随着货运资源的进一步拓展,在2016年增加铁路班次,争取从目前每周对开两列,增加至每周对开五列,全年共开行300列,从而加大中欧双边贸易往来,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布局中国西部。蓉新欧快铁2013年4月26日开行,该班列一头联系中国西部号称天府之国四川省省会城市——成都、另一头对接欧洲大陆新兴的交通枢纽波兰名城——罗兹。2016年9月6日,蓉新欧快铁实现双向对开,在将中国制造的IT产品、高精仪器、服装鞋帽和生活用品发往欧洲的同时,将欧洲的食品、消费品等运回中国。为提升蓉新欧快铁的影响力,成都正实施“蓉欧+”货运计划,以深圳、厦门、宁波等城市为商品货源中心和集散地,目前已经开通深蓉欧、厦蓉欧、甬蓉欧等班列,另外,为发展潜在的客户商品资源,近期还将开通成都至昆明、南宁、武汉等地班列。2017年,蓉新欧快铁还将新增德国、荷兰两条线路,从而将中欧班列辐射至西欧地区。
7.合新欧
从“合新欧”运营企业安徽新亚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获悉,由于货源充足,2016年4月30日、5月1日、5月2日,“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首次连发三趟。4月30日,安徽新亚欧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发运了今年第三趟中欧班列(合肥-汉堡),共计41个集装箱,运载包括液晶显示屏、无影灯、皮带运输机、服装等商品。5月1日、5月2日,该公司又连续发运了两趟从合肥到阿拉木图的中亚班列,共计95个集装箱,运载的商品主要有空调、洗衣机、滤清器、冷轧机等,其中1列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的专列。
二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6年7月27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各方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中欧班列建设有关问题,截至2016年6月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1881列,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约170亿美元,其中回程班列达502列,发展速度很快,但中欧班列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还存在大量问题,表现为硬件建设不到位,如铁路道轨的铺设和对接、车站基础设施建设、高铁道轨的建设与对接、集装箱码头建设编组等。软件服务更是缺乏,首先,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与沿线国家政策、法律衔接配套十分重要,各国之间由于长期发展形成不同的经济、政策、法律、文化背景,需要通过外交沟通、经济贸易往来、社会人文交往来增进了解、化解矛盾、求同存异、取得共识,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抓紧编制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应是重中之重。其次,加强道路建设、运行、管理的市场化发展应是当务之急,应当遵循市场规律的要求,打造优质品牌,促进内部良性竞争,形成发展合力。
(一)主要问题
1.来自国内同类班列同质化竞争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内一些省区闻风而动,抢抓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制高点,纷纷自行加密或开行国际货运班列,如“渝新欧”“郑新欧”“义新欧”“蓉新欧”“合新欧”“长安号”等,可以预见今后还将有更多地区、企业加入其中。但由于国内地区、企业发展的局限性,产品结构、生产行业的趋同性,导致出口的商品往往围绕轻工、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亚各国经济发展滞后,资源蕴藏丰富,进口较多的是能源、原材料产品,进出口产品同质化严重,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一是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利润率,二是增大了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使得我国企业产品不具成本优势,效益下降。
2.来自第一亚欧大陆桥的竞争问题
第一亚欧大陆桥从俄罗斯东部港口城市——海参崴出发,到荷兰鹿特丹,全长近1.3万公里。第一亚欧大陆桥大部分线路集中在俄罗斯境内,运营管理以俄罗斯铁路为主,第二亚欧大陆桥从连云港经阿拉山口到鹿特丹,全长近1.09万公里,虽然第二亚欧大陆桥距离缩短2000公里左右,但由于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的铁路管理错综复杂,经济利益协调难度较大,加上中亚国家以前归属于苏联,与俄罗斯关系微妙,与俄罗斯人文交往十分密切,从战略角度、经济利益考虑,俄罗斯对于中国发展“一带一路”颇具警惕性。另外,俄罗斯为了吸引更多日韩及中国东部的货物走第一大陆桥,采取了对货运企业低价策略,导致走第一大陆桥的运输费用要比第二大陆桥便宜一半左右,颇具竞争力。
3.道路管理难度问题
由于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铁路同采用宽轨(轨距1520mm),而中国铁路采用标准轨,与欧洲的波兰、德国与荷兰三国一样(轨距1435mm),这就意味着新亚欧大陆桥的货物在运往欧洲的途中需要在到达哈萨克斯坦和进入俄罗斯时要经过多次换装操作,由于哈国、俄罗斯等铁路部门的换装(或换轮)能力跟不上,导致比第一亚欧大陆桥距离近的比较优势不能彰显,这导致了货物运输的时间成本加大,经济效益不明显。
4.返程空箱率高问题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比中亚、东欧、俄罗斯国家有优势,但比西欧又有较大差距,加上贸易结构的问题,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状态,呈现出口数量大于进口数量的特点,因此导致了新亚欧大陆桥由东向西的货物数量超过由西往东的数量,从而造成了返程空箱率高的状况,加之国外货源点多面广,收集、组织、配货难度大、成本高,使得返程运输成本大大增加,如何平衡货源,减少返程空运成为难题。
(二)解决对策
1.有效整合国内运输资源
加强与国家发改委、铁路总公司等部门的对接,科学统筹班列布局,基本按照一省区一节点城市一条线路进行布局,按照市场要求,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打造精品班列,避免同质化竞争。一是在国家和地方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各地间增进与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运输企业货物的信息对接,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与我国各相关省区班列运营主体签订“量价捆绑”协议,即运量越大运价越低,引导打造出“少而精、专而强”的国际精品班列,集中力量和资源强化整体对外竞争优势。二是加强软件市场建设,推进统一品牌建设,实现运输管理的高效化服务,实现运输企业的优胜劣汰。三是增强服务能力,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运行质量,着力打造干支结合、经济高效、多元服务的全程物流服务平台。
2.建立全程统一的协调组织机构
要增进新亚欧大陆桥的运输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与沿线各国的协调与合作。首先,建立官方和非官方机构。由中国政府出面,联合、协调沿线各方,建立一个能够将新亚欧大陆桥沿途各国及地区组织起来进行统一协调的合作组织机构。参与统一组织的各国可一起协商制定规则,订立统一的通关报检规则和收费标准,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现一次性收费、一票运输到底的制度,加快新亚欧大陆桥的运输速度,提高货运效率。交通运输部、铁路总公司加强对西伯利亚大陆桥竞争策略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合作协调机制和运价、服务、货源等全程各个环节的竞争机制,为做大做强国际过境班列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此外,运输企业也可以协商建立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运输行业协会,铁路总公司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力度,引导并争取更多国内外客户参与利用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运输通道。
3.提高沿路换装能力
利用我国的“一带一路”政策之东风,加快亚投行的落地。亚投行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亚洲和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运输通道的基础建设进行投资、建设和改造。在以亚投行为主要投资银行的主持下,按照利益共享的原则,沿路国家和地区在资金与技术的投入支持下,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开发与建设能力,沿路换装能力会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成本降低,效益提升,这样新亚欧大陆桥的运输能力也会随之提升,与第一亚欧大陆桥的竞争力才有实质提高。
4.平衡货物往返运力
因为返程的集装箱空箱率较高、运力不平衡,针对这一问题,铁路运输企业一方面可以对通过新亚欧大陆桥返程的货物制定更有吸引力的价格优惠政策来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可参考美国大陆桥的小路桥运输模式,即不一定采取原路返回的方式,可采取其他路径、运输工具的方式,平衡运力。此外以政府出面、企业运营的方式在沿路设立货运中心作为集散地,大力加强平台建设,发挥电子商务的突出作用,也有利于为多式联运经营人提供多元选择,从而降低国际多式联运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