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习题集:会计基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过关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本题考核会计的概念。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而不是唯一计量单位。

2.A【解析】选项B,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把收入、支付日期和数量等信息记载下来,生产尚未社会化,独立的会计职能并未产生;选项C,近代会计最大的标志就是复式记账法理论的产生和运用以及“簿记论”的问世;选项D,会计可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3个阶段。

3.A【解析】本题考核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4.A【解析】本题实际是对会计对象的考核。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即会计对象就是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

5.D【解析】本题考核资金运动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资金运动过程可以分为资金投入、资金循环和周转(资金的运用)、资金的退出3个环节。

6.C【解析】发放工资属于资金运用。

7.A【解析】本题考核会计目标的作用。在现代公司制下,强调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

8.B【解析】本题考核会计核算职能的概念。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为会计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或称特定对象)的主要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9.C【解析】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提供的信息,监督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依据。

10.D【解析】本题考核会计的计量单位,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特定主体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经济信息。

11.C【解析】本题考核会计循环的内容。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

12.B【解析】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即为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13.C【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在进行会计核算之前,首先必须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14.B【解析】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根据正常的经营和既定的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如果说会计主体是一个空间界定,那么持续经营则是一种时间上的界定。

15.B【解析】本题实际是对会计基本假设中,持续经营假设的考核。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只有企业持续经营,会计核算才能正常进行。

16.D【解析】持续经营假设从时间上对会计核算进行了有效界定,而会计主体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17.C【解析】本题考核会计分期的作用。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18.B【解析】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等间距的会计期间。

19.B【解析】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货币计量的前提包括币值不变这一假设。

20.D【解析】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该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因此A项错误;一个法律主体一定是一个会计主体,而一个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因此B项也错误;会计主体确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C项有误。

21.A 【解析】我国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22.C【解析】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等会计处理方法。

23.D【解析】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虽然6月份支付了7~9月份的保险费,但该笔费用不属于6月份,因此应将其分摊到7~9月份。

24.B【解析】本题考核在收付实现制下,收入和费用的计算方法,凡属于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当归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本期未收到的收入或未支出的费用,即使应该归属于本期,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所以本期的费用为3600元。

25.C【解析】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月负担的费用=12000/12+700+1300=3000(元);支付的上年第四季度水电费,不属于1月份发生的费用,故不能计算在内。

26.D【解析】本题考核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相关性的含义。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27.D【解析】本题考核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28.B【解析】本题考核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谨慎性要求的理解。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29.D【解析】我国已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本题考核会计的基本特征。会计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5)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2.ACD【解析】本题考核会计监督职能中的合理性审查内容。选项B属于会计监督职能中的合法性审查内容。

3.ABCD【解析】本题考核会计职能的内容。选项B属于会计的基本职能,选项ACD属于会计的拓展职能,4个选项均属于会计职能。

4.ABCD【解析】本题考核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会计核算方法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构成。

5.BCD【解析】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都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也可以是单一企业,或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6.ABCD【解析】会计主体与是否是独立法人没有直接关系,它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或其中一个特定部分;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7.ABC【解析】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较短的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其中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这里的会计年度采用的是公历年度。

8.BCD【解析】营业周期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而会计期间是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等间距的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其中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会计年度采用的是公历年度;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4个方面。

9.ABCD【解析】本题结合会计核算和基本假设进行考查,只有假设了4个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才谈得上进行会计操作和相关的财税管理。

10.BD【解析】按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收入和费用是应收应付还是实收实付,会计计量基础可以分为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类。

11.ACD【解析】本题考核对权责发生制概念的理解。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是指以权利或义务的发生与否为基础来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而不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记账基础。

12.ABCD【解析】本题考核会计信息使用者包含的内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13.BCD【解析】本题考核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含义。选项A,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①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②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14.ABCD【解析】本题考核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的内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5.ABC【解析】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调控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开展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会计准则具有严密和完整的体系。

16.BCD【解析】会计核算工作的三大环节是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

17.ABCD【解析】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

18.AB【解析】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19.ABC【解析】选项D错误,其中会计监督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20.ACD【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是有区别的,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1.ABCD【解析】本题考核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

22.ABCD【解析】资金的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退出。

三、判断题

1.×【解析】本题说法不完整,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解析】本题考核会计对象的相关知识。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

3.×【解析】一般情况下,资金运动过程分为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资金的运用)、资金退出这3个基本环节。在第二个环节中不仅有资金耗费,还有物资消耗等,资金耗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4.×【解析】本题考核会计的基本职能中监督职能的定义。题目中的描述属于核算职能的定义,而非监督职能。

5.√【解析】本题考核会计监督职能的概念。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

6.√【解析】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法人)是有区别的。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7.×【解析】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而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8.×【解析】会计假设是对不确定的经济事物和会计现象,根据长期的会计实践而逐步认识和总结出来的,而不是推测和臆想出来的。

9.×【解析】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不能超越范围核算和监督其他主体的经济活动。

10.√【解析】会计核算的前提就是会计基本假设,企业发生破产清算,就结束了“持续经营”这一会计基本假设,因此,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就不再适用。

11.√【解析】本题准确叙述了会计基本假设的作用,考生需要留意的是:关于四大假设的叙述经常出现的字眼有“空间”“时间”等。

12.√【解析】本题考核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到,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13.×【解析】在权责发生制下,可以正确反映企业在各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所应负担的费用,从而可以正确地将收入和费用相配合,并加以比较,正确确定各期的财务成果。

14.×【解析】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作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15.×【解析】本题考核《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时间。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16.√【解析】本题考核《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经济规模较小的企业,具体标准参见《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17.√【解析】本题考核《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2012年12月6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施行。该准则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予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