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对互联网进入中国起直接驱动作用的是科学研究及其国际合作交流的需要。从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发出到全面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羊肠小道到应用多元化的繁荣,互联网基础资源不断提升和完善,网络普及率大幅提升,逐步形成互联网产业链,并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
1994年4月20日,中国以全功能链接接入了互联网。这件事在1994年被列为当年的十大科技成就之一。随后,1994年晚些时候,在德国卡厄斯鲁尔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Werner Zorn教授的帮助下,中国顶级域名“.cn”服务器被移回中国,并得到政府授权,设置在中国科学院,正式组建了中国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1年5月,互联网界民间社团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二十多年来,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向传统经济领域的渗透日益深化,在我国的经济、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照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轨迹,中国互联网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从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发出到互联网全功能连接(1987—1994年)
1987年9月14日,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一栋小楼里,13位中德科学家围在一台西门子7760大型计算机旁,进行了电子邮件的实验发送。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我国科研人员开始了互联网的技术探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X.25协议使该单位的DECnet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连网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简称NCFC)正式启动,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实施;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中国第一个采用TCP/IP体系结构的校园网。
中国连入国际互联网是一段奋争的历程。从1992年6月开始,中国科学院就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联网部正式讨论中国连入互联网的问题,直到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连入互联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第77个国家。
同时,中国的顶级域名“.cn”也于1990年注册登记,从此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1994年5月21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
根域名服务器
根域名服务器是架构互联网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所有互联网访问者的浏览器将域名转化为IP地址的请求,理论上都要经过根服务器的指引后去该域名的权威域名服务器。全球共有根域名服务器13台。这13台根域名服务器的名字分别为“A”至“M”,目前的分布情况是:1台为主根服务器,放置在美国,其余12台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台放置在美国,2台在欧洲,位于英国和瑞典,1台在亚洲,位于日本。中国只有3台根域名镜像服务器。之所以多了“镜像”二字,是因为DNS解析的结果最终还会汇总到根域名服务器上,但这解决了域名解析需由设置在中国境外的域名服务器提供服务的问题,使中国互联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进一步保证。
2.从四大主干网相继建设到互联互通(1994—1997年)
(1)中国科技网。中国科技网是中国科学院领导下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科研计算机网络。1993年11月,NCFC主干网网络开通并投入运行;1994年4月,NCFC网络与美国Internet互联成功;1996年2月,中国科学院正式将以NCFC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科学院院网(CASNET)命名为“中国科技网(CSTNET)”。
中国最早的顶级互联网络
1989年8月,中国科学院承担了国家计委立项的“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中国科技网(CSTNET)前身的建设。1994年4月,NCFC率先与美国NSFNET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互联网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
如今,中国科技网(CSTNET)已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广大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小区宽带、科研数据中心(IDC)、网络安全管理等基础性服务,以及视频会议系统、邮件系统、桌面会议系统、会议服务平台、团队文档库、组织通信录、科研主页、科信、中国科技网通行证等应用服务。此外,还提供网络前沿技术研究与创新试验环境服务,为国家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信息化支撑与保障。
(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1994年7月初,由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试验网开通,并通过NCFC的国际出口与互联网互联。1994年8月,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正式立项。1995年12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建设完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由中国政府资助的第一个全国范围的学术性计算机网络,由国家教委主持,清华大学等十所高校承担建设。
CERNET:我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平台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CERNET (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分四级管理,分别是全国网络中心、地区网络中心和地区主节点、省教育科研网、校园网。全国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负责全国主干网运行管理。
(3)中国金桥信息网。1993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任主席,正式部署了以“金桥”“金关”“金卡”工程(简称“三金工程”)为代表的重大系统工程,并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国金桥信息网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 Golden Bridge Network, China GBN),也称作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它是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是建立金桥工程的业务网,支持金关、金税、金卡等“金”字头工程的应用。该网络已初步形成了全国骨干网、省网、城域网三层网络结构,其中骨干网和城域网已初具规模,覆盖城市超过100个。
199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向各部委、各省市明传发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三金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三金工程”前期建设全面展开。“三金工程”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建成国家公用信息基干网“中速国道”,实现各个专业网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金桥工程”是以卫星综合数字网为基础,以光纤、微波、无线移动等方式形成空地一体的网络结构,是一个连接国务院、各部委专用网,与各省市、大中型企业以及国家重点工程连接的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可传输数据、语音、图像等,以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EDI)为信息交换平台,为各类信息的流通提供物理通道。
(4)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1994年9月,中国邮电部电信总局与美国商务部签订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建设开始启动。1995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开通64K专线,开始向社会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中国互联网进入商用化阶段。CHINANET是目前在全国各地最普遍的一个用户网,由各地的邮电部门负责。用户要加入CHINANET只需到当地的邮电部门办理入网手续。该项服务提供独立的Email、News和WWW服务器,支持拨号方式和专线方式入网。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是由国务院信息领导小组确定的、邮电部门组建的国际计算机互联网中国联网系统。它是在1994年由邮电部投资建设的公用互联网,于1995年5月正式向社会开放,是中国第一个商业化的计算机互联网。
1997年10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实现了与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的互联互通。
3.从政府推动到应用普及(1997—2002年)
1996年2月1日,国务院第195号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6年4月9日,邮电部发布《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1997年4月18日至21日,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深圳市召开,会议确定了国家信息化体系,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1999年1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
政府上网工程
“政府上网工程”由中国邮政电信总局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等40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联合策划发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局作为支持落实单位,联合信息产业界的各方面力量(ISP/ICP、软硬件厂商、新闻媒体),推动我国各级政府各部门在163/169网上建立正式站点并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服务的应用项目。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大决策,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确立了“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本思路。国家要全面建设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必须要发挥好带头作用,电子政务全面推进势在必行。2001年8月,党中央重新组建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其常设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也随之成立。2001年12月至2003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共召开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电子政务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确立了一系列重点建设工程,并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是要把推进信息化与改进政府管理结合起来,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政务公开。
在这期间,互联网应用迅速普及,出现了许多的中国互联网第一:中国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神州学人》与读者见面;中国第一个城域网“上海热线”正式开通试运行;中国第一家网络咖啡屋实华开公司设立;第一家中央重点新闻宣传网站——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网开通;中国第一个免费中文电子邮件系统163.net开通;在美国纳斯达克第一个中国概念网络公司股中华网上市;2000年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相继上市,登陆纳斯达克,掀起了对中国互联网的第一轮投资热潮。
除政府上网工程外,2000年7月7日,由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指导,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与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共同发起的“企业上网工程”正式启动。2001年12月20日,由信息产业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科技部、文化部主办的“家庭上网工程”也正式启动。
接着,网上教育、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第四媒体纷纷兴起。随后,中国互联网经历了资本狂飙、财富冲动、创业热潮、新媒体神话乃至最具戏剧性的泡沫破灭,步入一个平稳的理性发展阶段。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切实把网络产业与传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一种新的网络商业模式——以极小的组织成本,在规模人群中建立规模生意的商业模式逐渐形成。网络广告、短信、游戏成为互联网产业的宠儿,新的技术格局和产业秩序正在孕育。
4.互联网不断向其他领域渗透:(2003年以后)
在科技史上,一项新技术或重大发明成果的问世和普及并不能称作技术革命,只有整个经济社会随着技术的渗透和扩散引发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才能称得上技术革命。互联网从问世到普及,到对经济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这符合卡萝塔·佩蕾丝通过对人类历史上的五次技术革命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的“技术——经济范式”,新技术的渗透和技术革命的扩散会从“导入期”进入“展开期”。
2003年之后,互联网发展进入“Web2.0时代”,出现了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和组织融合的趋势。计算处理成本、存储成本、带宽成本及设备的制造成本随着技术发展飞速下降,开始出现一些依靠大数据提供解决方案的新型服务。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加快推进了资源配置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使“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
在这期间,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变已经从营销的互联网化、渠道的互联网化、产品的互联网化发展到运营的互联网化。阿里巴巴以“互联网+”传统集市的思路打造了淘宝和天猫,以“互联网+”传统银行的模式创建了支付宝和余额宝。同样,“互联网+”传统广告成就了百度,“互联网+”传统社交成就了腾讯,“互联网+”传统百货成就了京东,“互联网+”传统安保服务成就了360安全卫士。从2008年开始中国的电子商务井喷式发展。
纵观互联网在中国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渗透和扩散不断地深入,经历了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阶段。“+互联网”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方式获取或者发布信息,完成交流沟通的通用型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企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融合了传统行业的零售,在商贸流通领域迅速崛起。“互联网+”阶段的特征是互联网融入商业生态系统之后,正在从第三产业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深入实体经济中;与此同时,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经济之间经历了从碰撞、抵制、竞争到合作,呈现出顺势而为的融合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娱乐、互联网金融等经济活动领域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形态发生根本性改变。
二、互联网普及情况及网络经济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和应用的深入,不论是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从广泛应用的角度看,互联网都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并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约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较2015年年底提升了1.3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年底的90.1%提升至92.5%,如图1-1所示。
图1-1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资料来源:《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腾讯科技2016年8月3日
1分钟之内,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会发生什么呢?根据Intel 2012年公开的信息图表,1分钟之内会有4.7万个APP下载,亚马逊卖出8.3万美元货物,Facebook被查看了600万次。同样的1分钟,中国互联网又有什么变化呢?腾讯收入8.3万元、支付宝6250笔、百度搜索347万次、迅雷下载1.1万GB、新浪微博有9.5万条、14.8万人访问天猫淘宝、1.25万人观看搜狐新闻客户端等。
2.中国的网络经济
2016年1月,艾瑞咨询对外发布的2015—2016年度中国网络经济年度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1.1万亿元,年增长率为47.3%,网络经济规模快速增长主要是电子商务带来的营收占据核心,2015年中国电商营收规模超7000亿元(营收额,非交易额),占网络经济的比例为63.6%。其次是网络广告行业,2015年网络广告营收规模超2000亿元,在网络经济中的占比为18.7%。艾瑞统计预测,从细分市场2015—2018年复合增长率来看,增长较快的依然是电子商务市场、第三方支付市场和网络广告市场,其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5 %。而从PC及移动端市场来看,移动电商和移动广告将有大幅增长。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只占GDP的3.3%,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但到了2013年,中国的iGDP指数已经升至4.4 %,达到全球领先国家的水平,高于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其中,2013年中国电商零售额接近3000亿美元,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今后,互联网经济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度也会快速增加。
据新浪财经网报道,2015年“双11”购物节如约而至,11日0点正式开始。仅过72秒,淘宝天猫平台的在线交易额已突破10亿元;1分45秒跨境贸易成交额超过2014年“双11”全天;12分28秒,交易额突破100亿元。阿里巴巴2015年“双11”全天交易额突破912.17亿元,其中移动端交易额626亿元,占比为68%。
三、互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中国互联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呈现“新业态、深融合”态势,产业格局加速变革,产业链更加细分,业务应用日益丰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1.移动互联网助推产业纵深发展
2014年移动通信网络持续稳健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线上线下(O2O)应用体系不断创新,信息消费内涵丰富,新兴业态前景广阔。2015年第一季(2015Q1)整体上移动互联网市场同比保持超过100%的高速增长,如图1-2所示,环比增速略降,主要是受到季节因素影响,移动购物、移动广告等细分领域环比增长缓慢的影响。但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硬件的快速发展以及游戏、广告在移动端不断衍生的创新应用将推动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图1-2 2013Q1—2015Q1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
图片来源:《2015年Q1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761.6亿元》,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2015年6月3日
2.互联网产业联盟走向成熟
组建产业联盟是聚集产业资源、加强企业交流、实现合作共赢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互联网产业联盟以服务于企业、服务于政府、服务于社会为指导原则,通过互联网企业间的相互沟通、经验交流、行业自律、业务合作与优势互补等,携手互联网企业,共同推进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水平,加深互联网产业上下链间的业务合作与优势互补,加快互联网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达到互联网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于2011年1月成立,通过联盟凝聚中关村乃至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进成员企业之间的协作、创新与联动,提升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技术和商业创新能力;整合涉及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科技园区、科研机构等资源,改善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推动制定移动互联网产业技术和产品标准,努力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中心,进而推动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2014年11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中兴通信等11家单位倡导推动的中国首个空中互联网产业联盟在珠海航展宣布成立,来自民航、传媒、通信、金融等多个行业的成员单位将开展跨界合作,构建覆盖“空中上网”全产业链的共赢生态圈。在航空公司加速步入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国内的机上网络产业随之兴起,涵盖硬件供应商、系统供应商、平台内容供应商、互联网产业、航空公司等的中国民航空中互联网上下游企业,自愿发起成立“空中互联网产业联盟”,以协商行业标准,促成多边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空中互联网产业升级。
3.互联网产业生态链逐步优化
互联网产业生态链能够为互联网产业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可以减少企业大部分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通过整体的解决方案,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达到共生、共存、共享、共创和共赢,维持一个共存的生态环境。
一个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工业互联网推崇的是利用物联网和软件定义的设备,来充分开启工业领域的巨大效益。能源互联网将大幅提升能源产生和消费的效率,最终形成能源交易和能源资产交易两个市场。互联网金融通过第三方支付、众筹、P2P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撑。互联网向服务领域的渗透,使人们可以享受到高效的政务服务、数据服务和创新服务。
4.产业互联网蓬勃发展
随着互联网向高速泛在、智慧互联、平台聚合升级,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以产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为动力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加速形成。
产业互联网具备整合消费者、品牌商、制造商、渠道商和供应商的网络效应,有助于搭建协作共赢的智能生态网络,从而推进跨界融合,形成更高效的创新生态,成为新兴业态加速涌现的重要源泉。国内产业互联网的创新步伐与国际保持同步,其中电子商务、旅游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相继成为“互联网+”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活跃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