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3月12日
走向世界的万维网
凡是经常上网的人,都熟知“www”这3个字母。要查找资料,输入网址,就要先打出这3个字母来。这里面有着一个庞大的资料库,但它没有任何壁垒,没有相貌、年龄、种族、贫富、社会地位的限制,人人都可以在其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人人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提供者。这里为芸芸众生提供了一个平等的运作舞台,这就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它的出现,是最近的一次影响巨大的科技革命,它把世界带进了快速信息交换时代,也让每个人走向世界。
1989年3月,被称为万维网之父的蒂姆·伯纳斯·李(图1)正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出于工作需要,他向公司的主管提出了设计万维网的构想,也就是把超文本嫁接在网上,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各个实验室连接起来,成功以后再向世界推广。在1989年3月12日这天,他首次向公司交出了万维网建议书,万维网犹如雨后春笋,崭露头角。
图1
蒂姆的这个想法并非出于一时的灵感,早在牛津大学读书期间,他就曾设想找到一种像人脑一样,能通过神经传递,做出自主反应的程序。后来,在他所写的《编制网络》一书中,他提出了关于建“网”的想法,即把当时信息技术的成果,如“超文本”和“因特网”这两项技术归纳到一张“网”中。这本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建议,却引起所内同事的不满。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毕竟是核物理实验室,并非计算机网络研究中心,因而没能得到积极的响应。
在当时,超文本技术刚刚出现,国际上的超文本学术会议频繁召开,每次都有大量的论文出现,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除了蒂姆还没谁能针对这一局面想出把超文本技术引入到计算机网络中来的点子,他决定自己完成这个计划。想到自己的主意可能不被人认可,蒂姆又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重新修改建议书,拿出了浑身解数,把超文本开发的意义、开发步骤及应用前景等做了一番详细阐述,最后终于获得一笔经费。他购买了一台NEXT计算机(图2),率领助手摩拳擦掌地干了起来,很快地发明了一个全球网络资源的认证系统,这就是资源标识符。
图2
1990年11月12日,蒂姆与罗伯特·卡里奥合作,提出了关于万维网的技术性建议。接着,在这年的圣诞节期间,制作出第一台万维网的浏览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并把这一发明定名为world wide web,简称www。1991年5月,www在互联网上正式露面,立即引起世界轰动。
1993年4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正式宣布万维网免费推向世界,以帮助人们走入网络时代。1994年,美国网景公司推出了万维网的产品,顿时,万维网风靡世界,仅在第二年,全球网站即已达到1.8万家,到了2004年,网站数量达到了5000万家,又过两年,即2006年10月,突破了1亿大关。
很早以来,人们就曾梦想拥有一个世界性的信息库,在这个信息库里,不仅能方便地共享全球人所存入的信息,还能轻松地把信息链接到其他地方,万维网的出现使这一梦想得以实现,全世界的人们可以在瞬间跨界交流,实现全世界的资源共享,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情感的交流,成为人类历史上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传播媒介,由此引发了世界的第五次信息革命。万维网出现引起的轰动效应是有原因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际互联网就已经诞生了,但是并没有迅速地传播开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要链接到互联网上,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网络的权限也不分明,由于来源受限,内容也单调枯燥。相较之下,Web通过一种超文本的方式,把网络上不同计算机的信息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可以很方便地从万维网服务器上检索信息,所发布的信息图文并茂,甚至还可以在软件的支持下得到音频或视频信息,此外还增设了很多功能,如电子邮件、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输(FTP)、广域服务系统(WAIS)等都可以在万维网上实现。
1989年万维网的出现,成为国际互联网在历史上划时代的分水岭,这种全新的浏览方式无疑创建了一个知识、信息交换的新生态环境,在赋予了国际互联网强大的生命力的同时,也破除了一些固有的传统,就这样,一个资源共享、无中心、无高墙的自由交换、共同参与的新平台出现了。
长期以来,人类习惯了适应有“中心”的环境,由“地心说”到“日心说”以至“宇宙中心说”,当这些“中心”一个个被破除以后,不仅使科学得到了发展,同时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一系列的不适应。同样,在知识与信息的海洋中,万维网的出现也必然招致一系列不适应,社会管理、教育、经济往来、科技发展以至日常生活和人与人间的关系上,都将会带来一系列巨大的变革,在“阵痛”中,万维网改变了人类,也改变了世界。
万维网的诞生,也催生了一批网络公司的崛起,当网络公司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之时,一批富豪也应运而生,但发明万维网的蒂姆·伯纳斯·李,却没有为这项发明申请专利,他依旧坚持自己清贫的生活和单调的科研工作。
蒂姆发明万维网的15年之后,芬兰技术奖基金委员会创立“千年技术奖”,以奖励对新世纪科技领域有重大影响力的发明。“千年技术奖”评奖委员会的8名成员一致同意蒂姆是当之无愧的首位获奖者,评委会主席佩卡·塔亚内更是认为蒂姆获奖是“众望所归”。
2004年4月15日,49岁的蒂姆获得“千年技术奖”,成为这一全球科技类最大奖项的首位获奖者。当蒂姆拿到这100万欧元奖金时,他喜不自胜地说:“这的确是一个惊喜,但金钱还不至于使我疯狂。100万欧元的奖金我得妥善分配。我家住在郊区,子女上学都不方便,另外,妻子总在抱怨说,我们该修修厨房了。”
蒂姆没有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有其深层次的缘由,蒂姆也做了解释。在他之前,没有浏览器,没有“www”,在网络世界的相互联系上“一片空白”。如果那时他申请了专利,当然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但是现今的互联网世界将会完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蒂姆说:“那样的话,世界上至少会有16种不同的Web,有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网,有微软网、苹果网……,那样的局面是不可想象的。”蒂姆认为,这将违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核心精神。蒂姆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需要思想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面对世界新的挑战”。因此,他坚持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核心精神,应该是“消除边界、跨越壁垒、没有高墙、没有中心与权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思想的多样性”,才能适应“新知识的多维、松散和彼此碰撞的网状结构,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蒂姆看得很透,他认为万维网的发明可以给人以这样的启示:“你能够拥有一个梦想,而且这个梦想能够实现。”图3为2012年夏天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蒂姆为万维网推出的大告示牌,上面用英文写着:“为了每一个人”,这就是蒂姆心中的宗旨。
图3
自2009年创建了万维网以来,蒂姆积极倡导互联网的自由和数据资料的开放,2012年,又与他人合作创建了英国开放数据研究所(ODI),由于这些成就,他被授予德拉普尔奖,被《时代周刊》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百人之一,被誉为“改变世界的人”。
2007年6月13日,由英国女王亲自授予他“荣誉勋章”,成为获此殊荣的24位获奖人中唯一一位在世的人。图4是蒂姆从女王手中接受勋章的情景。
图4
关键词:万维网,蒂姆·伯纳斯·李爵士,world wide web,Sir Tim Berners Lee
图1:图http://www.theguardian.com/media/2013/dec/26/atheist-radio-4-thought-day-tim-berners-lee
图2:http://googleblog.blogspot.ca/2014/03/on-25th-anniversary-of-web-lets-keep-it.html
图4:http://www.inventor.admits.forward.slashes.‘a mist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