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海洋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海洋社会学着重围绕人类海洋开发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涉及海洋观调查、海洋社会组织、海洋民俗研究、海洋环境问题研究等多项内容。就研究方法而言,海洋社会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学的一般方法的应用,另一方面则要重视比较研究方法。
(一) 海洋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海洋社会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整体上看,海洋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海洋观调查与研究
所谓海洋观是“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在内的实践活动所获得的对海洋本质属性的认识”。海洋观会对人类海洋开发的实践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海洋社会学不仅要研究海洋观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而且应该对海洋观进行调查和研究,为整个社会树立科学的海洋观作出贡献。
2.海洋区域社会发展研究
围绕特定的海洋环境与资源,人类的海洋开发活动形成了特定的海洋区域社会。海洋区域社会深受海洋开发的影响,有其独特性。通过海洋社会学研究,要揭示海洋区域社会的特征、结构与变迁以及海洋区域社会与整体社会的互动关系。
3.海洋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研究
人类的海洋开发实践活动形成了一些与海洋息息相关的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以捕捞为生的渔民是最为传统的社会群体。在现代社会,随着人类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形成了众多的海洋社会组织,如海洋行政管理组织、海洋企业 (如海洋石油公司、海洋运输公司、海洋捕捞公司等)、海洋教学与科研组织、海洋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等。上述海洋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有着与其他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同的特性,需要通过海洋社会学研究加以揭示。
4.海洋环境问题研究
无论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国内,海洋环境问题都很严重,其表现就是海洋环境污染严重、海洋资源枯竭、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等。海洋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陆地污染的延续,如沿海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等产生的污染,二是海洋开发活动日益频繁。海洋社会学对海洋环境问题的研究就是要揭示海洋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与社会影响,并找出解决海洋环境问题的对策。
5.海洋渔村研究
海洋渔村是以近海捕捞为生的渔民的聚集地,是一种与种植为主的农村社区不同的社区类型。海洋渔村散落在海岸带和海岛上,其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深受海洋的影响,在海洋环境变迁与海洋渔业不断升级的影响下,海洋渔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海洋渔村的变迁与未来发展非常值得关注。
6.海洋民俗研究
以捕捞为生的海洋渔民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如妈祖信仰等。海洋民俗研究历史比较长,成果也比较丰富。海洋社会学应该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的研究继续深化海洋民俗的研究。
7.海洋移民问题研究
海外移民问题研究的历史比较长,成果也比较丰富,但此项研究在传统上更多地关注历史上的海外移民问题。海洋社会学应该结合已有的研究去关注海外移民群体及其后代的现实生活和“新海外移民现象”。
8.海洋政策研究
海洋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系列关于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制度的统称,它对人类海洋开发实践活动起着引导与规范的作用。各个沿海国家与地区都有一系列的海洋政策。海洋社会学要对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海洋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本国或地区海洋政策的建议。
(二) 海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海洋社会学研究方法,既包括定量研究,也包括定性研究。就具体的方法而言,包括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和SPSS分析等。整体上看,海洋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研究法
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海洋社会学研究文献主要包括:(1) 前期相关研究文献,主要是学术界既有研究成果。比如,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对今天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学术意义。(2) 相关统计资料,主要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洋年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等。(3) 海洋主题的发展报告,主要为国家海洋局每年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等。(4) 地方志文献。地方志是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书籍文献,包括方志和年鉴。实地调查研究时,研究者需要认真查阅当地的地方志文献。
2.实地调查法
海洋社会学还处于初创阶段,在这一阶段,在坚持理论研究的同时,需要强化实地调查。在很大程度上,海洋社会学能否成为“显学”,能在多大程度上服务“海洋世纪”和“海洋强国”建设,主要取决于社会调查。只有强化社会调查,获得大量的一手研究资料,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可操作的方法,才能为国家的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开发战略的科学实施提供理论支撑。因此,海洋社会学者需要强化社会调查,要开展扎实而深入的实地调查。当前,海洋社会学者要充分运用好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问卷调查等常用的调查方法,对失海渔民的生存状况、海洋渔民的转产转业、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渔民的社会分层等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分析,这既可以在实践层面服务相关政策制定,也可以在调查中形成海洋社会学的“中层理论”(theories of middle range)。
3.比较研究法
古罗马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社会学界历来重视比较研究方法的应用。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 (Emile Durkheim) 还开创了一个新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就是比较社会学 (comparative sociology)。之所以重视比较研究,是为了探讨两组以及两组以上研究对象的同质性与差异性,更好地寻找社会规律,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
就海洋社会学研究而言,尤其需要加强比较研究。这是因为,海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海洋渔民的社会分层为例。首先,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海洋渔民群体分层较内陆农民群体分层更趋“成熟”。吉林省农民绝大部分处于社会分层的下下层和中下层,处于中层的农民仅占15%,远远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中间阶层,阶层结构呈现“金字塔型”。而处于中层的海洋渔民群体占总数的58.2%,超过了一半,处于下下层和上上层的渔民比例较小,呈现“橄榄型”的阶层结构。其次,海洋渔民群体较内陆农民群体的分层标准更高。吉林省农民分别以家庭总收入5000元、10000元、20000元、30000元作为划分不同阶层的分界点;而海洋渔民群体则以14000元、36000元、120000以及600000元作为分界点,明显高于农民的分层标准。最后,海洋渔民群体比内陆农民群体的阶层差异更明显。吉林省上上层农民的家庭年收入至少是下下层农民家庭年收入的6倍,而上上层海洋渔民群体的家庭年收入至少是下下层渔民家庭年收入的43倍,海洋渔民群体阶层之间的经济差异更大、更明显。可见,海洋渔民群体的社会分层有着特殊性。事实上,不仅是海洋渔民群体的社会分层,海洋社会学的其他研究议题,包括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社会群体,等等,相比较内陆而言,都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只有通过深入的比较研究才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