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三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杨秋林教授是我的师长。记得1993年9月我步履艰难地进入魂牵梦绕的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求学时,时任学院副院长的杨先生居然一见面就喊出我的名字,令我受宠若惊。要知道,我只是一个穷山沟长大的农村孩子,因家境贫困,投奔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而依靠国家补助完成大学学业,经过几年拼搏,在王治方和白玉良两位先生关怀下,有幸成为了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就我这样一个贫穷的山村学子,未曾谋得杨先生一面,先生居然知道我的名字,可见杨先生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之情。就是杨先生这一喊,我初始进入北京农业大学时的怯生生之情顿然全无。随着学业深入及年龄增长,我更加感受到经济管理学院家庭般的温暖,这也是我竭尽全力而挑灯夜读回报知遇之恩的原动力。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是有杨先生这样一代宗师的言传身教,经济管理学院无一人不视学院为家庭,师生教学相长,为学院、为学校、为国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在经济管理学院求学工作至今二十余年,无一日不感受到这个家庭的温暖。我等何德何能,竟然有幸入此莲花深处?
杨先生在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方面的贡献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相信读者可从这本书中一睹先生之风采。先生邀我作序,真是折煞我也。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一职本应由德才兼备之学者担任,方不辱使命。而我生性愚钝学识浅陋,尽管承蒙经济管理学院师长启发教诲而有长进,于学问仍处蹒跚学步。大家见我有些许憨厚,加我行政之职,安心为学院家庭服务。浪得虚名,夙夜匪懈,犹踉踉跄跄。师长面前,竖子安敢置喙?何况,给杨先生作序的张仲威先生和赵冬缓先生均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宗师,我给先生作序实乃狐假虎威而沽名钓誉。无奈,先生“要挟”我:“在其位谋其政,关心教学工作是院长正事。”我待先生如恩师,先生待我如同事。这又是杨先生之我毕生而不可企及之处,可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恭敬不如从命,是为序。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辛贤
2014马年之春写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