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在职场,早已身不由己
过度勤奋能致病
这一天来到我咨询室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互联网公司白领,他叫William。
William对我说:“Vivian,虽然在外人看来,我在一个很有前途的互联网公司上班,拿着还算不错的薪水,但其实每天上班的时候我都很没有安全感。
“我时而焦虑,时而沮丧,情绪反复不定,睡眠也时好时坏。我生怕哪一天自己在公司中不再重要了。
“我大学毕业的这十多年来,经历了太多的变动,总结起来就是奋斗、失望、转岗,再奋斗、再失望、再转岗……
“我大学的时候学的是通信工程,但是毕业的时候发现计算机系的学生最好找工作。
“还好我上大学的时候对编程略有了解,在找工作之前自己也刻苦学习了一下,毕业后,我得偿所愿地进了一家外企的研发团队,做了一名软件研发人员。
“在我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码农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大上,说白了就是一颗螺丝钉。
“作为一个研发人员,基本就只能看到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没有机会看到big picture(大蓝图),没有机会接触到研发之外的人。自己的眼界和能力在这样的工作内容下是无法得到快速提升的,而且编码这种技术性的工作人才辈出,很容易分分钟就被别人取代了。
“然而,在一个团队当中,最有价值感的人是‘项目经理’,这个职位负责着整个产品的规划、预算的控制、进度的把握。项目经理掌控着全局,对上汇报给老板,对下沟通着公司的所有职能部门,很有存在感。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对于个人能力的锻炼和晋升的空间都有很大的帮助。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为了不被轻易取代,为了自己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我终于从一名码农成功转型成了项目经理。
“刚做项目经理的那段时间,我很有干劲,也很快乐。新的舞台能够让我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我的能力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当时我觉得之前三年的刻苦努力和奋斗都是值得的!
“但是,突然之间互联网的概念席卷了整个产业界,不论是团队的规模,还是产品研发的周期,都在向着更小、更灵活、更敏捷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背景下,项目经理一下子又变得不重要了,而‘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开始异军突起!
“因为项目经理的职位越来越少,跳槽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紧俏。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我又开始向‘产品经理’这个方向靠拢。
“等我好不容易快要接近‘产品经理’这个目标的时候,突然发现做产品经理的都是些比我小将近十岁的小孩子,他们对于产品定义和用户体验的思考角度和我完全不一样。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我好像要和这个时代、这个行业脱节了,那也是我第一次对于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害怕自己再也无法在这个行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了!
“之后的几年,我又尝试了转岗到‘商务’、‘运营’等岗位,但是再也找不到当初转岗到项目经理时的那种‘满是幸福’的感觉了。
“虽然经过了兜兜转转,我现在的公司、职位、薪水在外人看来还都算不错,但是只有我知道自己每天都在经历着怎样的煎熬。
“十年间,每一次岗位的转换,仿佛都在告诉我前一次的选择是错误的,而当我发现新的岗位上更多的都是些年轻的小朋友的时候,我又会时时刻刻担心自己被公司淘汰掉。
“这种不自信、提心吊胆的感觉特别糟糕。以前这种感觉还是偶尔出现,后来慢慢地变成每天都会有。到现在,我会从每周日晚上开始,心里就慌慌的,而且觉得头很疼,这种感觉会一直持续到每周五下班后。Vivian,我真的不想再这样下去了,请你帮帮我!”
他描述的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
在我的客户当中,有很多都是互联网行业的白领和高管。在这个热点快速转变、技术日新月异的行业当中,背负着这样心理负担的人不在少数。
其实对他们来说,能在历次的变革中走到今天这个位置,这足以证明他们之前一步步的选择和积累都是正确和有效的。
既然之前做的都是对的,现在的结果又都还不错,那为什么他们还会如此焦虑和彷徨呢?是不是他们的能力真的不够?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应该是被淘汰的那批人,而不是现在屹立不倒的这批人。那既然他们是被事实证明的“有能力的人”,他们为什么还会如此不自信呢?
其实,他们的不自信源于太过强烈的危机感,这些极端的危机感源于他们太过消极的思维和判断。而他们的状态和情绪之所以这么消极是因为他们的身心太过疲劳,没有能量保持自己的积极能动的状态。也就是说,他们的不自信并不是他们本身的实力不高或者努力不够,恰恰相反,其根源是他们从来都不允许自己休息!
难道“勤奋”也是错吗?
诚然,“勤奋”是好事!但是“过分的勤奋”,不允许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和休息,时间长了,势必会造成心理上的疲劳。当心理上已经太疲劳了就容易产生厌烦、松懈的情绪,就会失去斗志、失去朝气、失去应有的弹性。
对于任何新事物的学习都是需要足够的热情才能够完成的。当一个人心理极度疲劳的时候,在碰到新的事物时,那么他本已消耗殆尽的能量在新事物的学习面前一定是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结果对于任何的新事物,这个人就不会积极地迎接和学习,而是消极地拒绝和逃避了。
所以,不论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如果他不能做到适当的休息和调节,一直打持久战,那么总会有一个时间点是他精力耗尽、热情耗光的时候。在那之后,对于任何的挑战和机会,他都不会去积极拥抱,而是消极逃避,并且会随之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和判断。
我们用这个理论来分析一下William,来看看他是如何从积极拥抱新事物,到被迫应付,到最后的焦虑拒绝的。
正如William所说,从码农转到项目经理,他是有着满满的干劲和幸福感的,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他刚刚大学毕业,刚刚从“学生状态”转换到“职场人状态”,体内储备了满满的能量。对于任何新的事物,他都会像一块干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吸进每一个水滴。所以,那个时候新事物对于他来说就代表新的机会。因此,他对于新的事物是持一种拥抱的、积极的态度的。
在他如愿以偿地做了项目经理之后,虽然享受了一段时间志得意满的感觉,但是因为眼界不一样了,他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所以就开始强迫自己要不断工作、不断努力,不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懈怠、更不要提休息了。
这就好像一块已经吸了水的海绵,只允许自己长期在水槽里面浸泡着,不允许自己到太阳下面晒一晒、享受一下阳光和鸟鸣声。如此持续下来,到了下一次换到一个新的水槽里的时刻,这块海绵的吸水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这时,我们便可以理解,后面几次的转岗对William来说为什么越来越困难、越来越痛苦了!
直到最后,这个海绵里的水已经趋于饱和,不能再吸进更多的水了,这个海绵必定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吸水能力,并且对于新的水槽会产生莫名的恐惧。这也是为什么,始终不放松自己、不让自己休息的William会开始产生自我怀疑、焦虑、消沉和紧张了。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对于看这篇文章的你来说,想想看,在过去的几年中,你已经放弃了多少天的年假了?你已经有多长时间不曾让自己远离工作、邮件和钉钉了?你自己内心里的那块海绵是不是也已经饱和了呢?
如果你现在也会如William一样,时不时地对自己的能力、选择、前途产生怀疑,甚至有焦虑、消沉和情绪不稳定。别紧张,不是你遭遇了“中年危机”,不是你到了“更年期”了,只是你内心当中的那块“海绵”已经饱和了,你需要做的只是允许自己放松一下、喘口气,把那块“海绵”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等到“海绵”脱离饱和状态之后,再把它放到新的水槽中,它必定会积极兴奋、如饥似渴地吸收水分和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