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就是要搞定用户痛点:99%的人都不知道的销售新思维与新技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什么是痒点

痛点,时不我待,对应的是相对紧迫的需求,是消费者必须要设法尽快解决的问题。

如果说痛点对应的是消费者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那么痒点就是消费者心目中“想要”解决的问题,“想要”得到的商品,“想要”享受的服务。

客户有了痒点,也并非一定要得到相应的商品和服务,但他们一旦听说、看到这样的商品和服务,心里就痒痒,就特别感兴趣,特别向往,渴望拥有,渴望去享用。

比如,如今手机成了一种必需品,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手机,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购买苹果手机,这并不妨碍他们十分渴望拥有一部苹果手机。一想起那一流的工艺设计,一看到那赏心悦目的外观,一体会那超酷的用户体验,甚至一感知苹果的品牌,他们心中就激动万分,哪怕省吃俭用几个月,也要换取一部苹果手机。

再如,面对疯涨的房价,面对徘徊不决等待降价的购房者,一些房地产代理销售公司给出了这样的对比(见图1):

图1 败家、兴家排行榜

住房是刚需,房价买涨不买跌,再不买,你就是败家,这种促销措施就是在给用户挠痒。

我想起了网络上一个经典的段子——

某人觉得上班走路累,想买辆自行车。结果一看,要价2500元。有人说,都2500元了,不如加点钱买辆电动车。

遂问电动车,价格3500元,某人决定买,却被人劝说不如多花点钱买小踏板摩托划算。于是看摩托车,4000元,想买,又被告知小踏板不安全,不如大摩托。于是再看,大摩托要6000元,有点心动。最后挑来挑去,发现能入眼的都上万了。

又听说1万元都可以买辆二手车了,于是改作买车。看来看去,二手捷达都接近3万元了,决定买。

可隔壁奇瑞专卖店说3万元都快能买他们的新车了,架不住他们的热情,坐上去体验了一把,空间有点小,干脆加点钱买A3,看来看去,车子有点矮。

就又去看瑞虎,算下来落地价要10万元出头,还不如去买合资车。看了看POLO,车还是有点小,去订高尔夫,人家说得加价。

一咬牙,干脆上本田CRV,价格和高尔夫差不多。结果又听说大众途观好像也那个价,于是去看途观,不料却相中了新帕萨特,决定买。一问价格,都快够买奥迪A4了,又反悔,去看奥迪。

途中路过宝马4S店,又看上了宝马3系,看完一算价格,要30万元左右,不禁又想买SUV,于是去隔壁看科帕奇,看着挺拉风想买,门口开过一辆酷酷的JEEP指南者,一问价格差不多,改!

去JEEP 4S店,碰到一个熟人开辆福特锐界,眼红,过去一问,40万元,想买。又一想,都40万元了,何不一步到位,直接买路虎?于是去看极光,外观价格都挺满意,决定买。单位的司机却告知,极光越野性能不如丰田普拉多,价格差不了多少。

好!就普拉多吧!去丰田4S店,普拉多有点丑,看上了兰德酷路泽,要100多万。都过百万了,算了,不买SUV了,直接买宝马7系……

好一番折腾,最后买了辆劳斯莱斯幻影,提车,开心得不得了!

段子本身只为博大家一笑,但它背后的逻辑却值得思考——在不考虑消费者购买力的前提下,本来想买自行车的消费者,最后提了一辆劳斯莱斯,中间颇费周折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消费者痒点不断被挠中的过程。每当看到更好、更高级的商品时,心里就痒痒,从而使其期望值和消费欲望被不断放大。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婚博会的大部分顾客都会在付款后,收到销售人员赠送的优惠券,可以直接抵用现金。这时,手持代金券的顾客心里就会感觉痒痒的,觉得不用了这张代金券心里就会不舒服,就是一种损失。

其实这个痒点,还可以设置得更高级一些,如代金券仅限当天使用,往往更能挠中顾客的痒点,使其头脑一发热,就很有可能作出冲动消费的决定。

痛点对应的是解决客户想要解决的各种问题、麻烦、痛苦、不适;而痒点就是满足客户更深的欲望、更高级的需求。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当人们没有房子的时候,有一个小小的栖身之地就感觉非常满足。可是随着欲望的放大,随着痒点的升级,对住所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大户型、商业区、学区房、花园小区、大平层、复式楼、洋房别墅等高大上的需求渐渐涌现,销售人员只有把握好这些深层次的需求,提供一些超越痛点的痒点,才能吸引打动客户。

巧用客户痒点促成交易,有两个前提:

第一,发现客户痒点,并设法通过语言和行为,去挠中客户痒点,使其心里痒痒,不买就感觉不舒服,就是一种损失;

第二,客户要有相应的购买力,即意欲推销给客户的商品或服务,要在其经济能力承受范围之内,可适当超出用户购买力。给买自行车的顾客推销劳斯莱斯,终究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