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三板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之对比
简单来说,创业板、中小板、主板皆为上市公司,而新三板市场上的企业并不属于上市公司。如果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用教育体系来形容的话,深圳、上海两个交易所的主板是“大学”,深圳交易所的中小板是“大专”,创业板是“中学”,而新三板则是“小学”。眼下,新三板这所“小学”已经开始了全面扩招。
正如中学以上的招生标准远比小学高出很多一样,成为上市公司远比进入新三板市场难得多,它们在资本要求、财务要求、业绩要求上都有不同的标准。
(由于上市条件对比表中采纳了广义的主板概念,即将主板与中小板统称为“主板”)
◆中小板、创业板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对于很多希望上市但又受条件限制无法登陆主板,而将中小板、创业板当成主要目标的企业而言,在上市时,也应考虑到中小板、创业板所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等待者过多
据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受理IPO企业868家,其中,已通过申请的有113家,未通过申请的有755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有693家,中止审查企业有62家。
在正常待审的693家企业中,并未包括已申报材料、证监会暂时压住还未受理的企业,按以往数字来推算,这些企业预计也有200家左右。
按往常企业上市的速度来计算,平均每年上市最多不过250家,如果企业在2016年8月份申报的话,那么最乐观也需要到2020年才能完成上市——250家的数量预计已是过往上市家数最多的时候的数量,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后面将很难有机会再超越这一数字,这就意味着,哪怕是在2016年8月申报,企业也未必能够在2020年上市。
业务波动压力引发的风险
受上市政策所控,申报至上市期间,企业业绩不允许发生大的波动,同时还要时刻注意利润、现金流量表、存货指标等,更要避免所有与企业相关的负面新闻。在这种关头,哪怕有极好的投资机会,由于需要时刻考虑到利润指标,且严格要求利润不允许下滑,企业也往往会以上市为重,避免所有对外大额投资的发生。
在一个时间就是金钱、机遇稍纵即逝的年代里,在申报至上市的几年间只关注利润不发生大波动的谨慎行事,只会使公司错过一些虽然有风险但极佳的投资机会。
无法上市的风险
根据证监会历年的审核数据可以算出,证监会对各大企业所递交上的申报材料的审核通过率仅为70%左右——这就意味着,即使谨小慎微地等待多年,最终也有可能落得无法上市的结果。很显然:失败的概率为30%,明显过大。
持续披露引发的问题
企业上市的申报材料被受理后的3个月内,材料将会在证监会的网站上正式披露。这样一来,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所有公众都会看到公司的全部详细情况,如果公司有什么营利技巧的话,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导致泄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过程需要多年,届时,将会出现无数媒体炒作、负面新闻等内容,公司也将承受巨大的压力。
◆登陆中小板、创业板与登陆新三板的优劣之处
登陆中小板、创业板与登陆新三板能够得到的好处多有不同。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
中小板与创业板可以在发行时便立即募集大额的资金。
相比之下,由于新三板只允许“定向发行股票”,因此,新三板挂牌以后并不会立即取得资金,只是其股权可以流通。而在中小板、创业板的发行上市上,可以立即稀释25%的股份,以便企业募集资金。不过,虽然在挂牌时无法立即获取资金,但是在挂牌以后增发,便可以得到资金,特别是那些成长潜力巨大的企业在挂牌以后,其市场价值会迅速得到认可,进而迅速地增发而获得资金。比如,九鼎投资挂牌成功后,于2014年6月22日便增发300万股,每股750元,成功募集资金22.5亿元。
流动性
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以后可以立即流通,其流通性较强。
新三板在挂牌以后只能定向发行股票,目前流动性一般,不过,随着2014年8月25日做市商制度的出台,发行股票已全由“做市商”完成,这使得新三板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不过依然逊色于中小板、创业板。
时间成本
相比于中小板、创业板需要长时间等待才可上市的现实,新三板的申报、挂牌时间更短,一般情况下,只要企业符合相关规定,最长排队时间3个月,当年便可实现挂牌。
股东减持
中小板与创业板在挂牌以后,只要过了禁售期,便可以通过转让退出。
新三板则有不同规定:股东在挂牌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基本上都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完成部分退出。
①担任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超过本人所持有股份总数的25%,本人离职以后半年内,不转让本人直接或者间接所持有的股份。
②控股股东要分成三批解禁,所谓的“分三批解禁”,是指公司股票需要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以前,直接持有的股份分三批解除转让限制,每一批解除转让限制的数量皆为本人挂牌前所持股票的1/3,解除转让限制的时间分别为挂牌之日、挂牌期满一年或者两年。
综上所述,在目前状况下,相比于中小板、创业板而言,新三板对于一些有潜力的中小微企业来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