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文化与地方历史:人类学的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人类学文萃·名家文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编 总论

人类学的问题及其学科体系本文原载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5年第3期。

引言

在人类学引进中国几乎将近一个世纪的今天,继续在这样的题目上费脑筋似乎有些可笑。然而,现实就是如此,直到现在,人类学在中国的学科定位依然相当尴尬。这样的窘境盖与国内的“学术治理”格局有关。资源的过度集中导致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不对本来应该平等相待的不同学科划分等级。因此,曾经被当作资产阶级学科而加以取缔的人类学,现在竟被要求从属于因国家政治需要而存在的原先称为“民族问题研究”而后为进入学科分类堂奥而改头换面的民族学。本文无意于纠缠人类学和民族学谁应该当老大的问题,而是老生常谈地说说人类学,讨论它所关怀的主要问题和学科体系,以期读者能透过此窥及人类学整体样貌。

按照定义,人类学应当是一门研究人(human beings)的学科。在西方语言里,人类学——anthropology来自希腊语anthropos(人)和logos(研究)。人类学家寻求几乎所有有关人类存在和生存意义问题的答案。他们试图发现人类从何而来,地球上什么时候有人类,以及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人类如何改变自我和为什么改变自我,等等。人类学家对过去和现在的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和变迁感兴趣。他们关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类群体观念的演变,以及古往今来的人类是如何因应社会或者自然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但是,上述的定义显然过于宽泛,因为其他学科也可以声称研究人类的某些方面,如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人类学定义为研究人的科学。即便是强调多学科交叉互渗的当下,许多人类学家也无法接受把人类学同其他有关学科混为一谈的做法。从社会人文科学的整体存在来看,大部分学科的历史都比人类学的要长,而且各有其独特之处。所以,人类学自身也一定有其卓尔不群之处,否则无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不可能百余年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学科认同。如此说来,我们应当从人类学究竟关心什么问题来进入人类学的堂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