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国大运河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哪几条标准?
根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国大运河申报遗产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Ⅰ)、(Ⅲ)、(Ⅳ)、(Ⅵ),共4条标准。
符合标准(Ⅰ):中国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水运工程的杰作,创造性地将零散分布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区间运河连通为一条统一建设、维护、管理的人工河流,其为解决高差问题、水源问题而形成的重要工程实践是开创性的技术实例,是世界水利水运工程史上的伟大创造。中国大运河以其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决心与勇气,是在农业文明技术体系之下难以想象的人类非凡创造力的杰出例证。
符合标准(Ⅲ):中国大运河能为现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中国大运河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已消逝的一个特殊的制度体系和文化传统——漕运的形成、发展、衰落的过程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漕运是中国大运河修建和维护的动因,中国大运河是漕运的载体。中国大运河线路的改变明显地受到政治因素的牵动与影响,见证了随着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改变而带来的不同的漕运要求。由于漕运的需求深刻影响了都城与沿线工商业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围绕漕运而产生的商业贸易促进了中国大运河沿线地区的兴起、发展与繁荣,也在中国大运河相关遗产中得到呈现。
符合标准(Ⅳ):中国大运河是一种建筑、建筑群、技术整体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现了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延续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运河,被《国际运河古迹名录》列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价值的运河”,是世界运河工程史上的里程碑。中国大运河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状况异常复杂,开凿和工程建设中产生了众多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践,并联结为一个技术整体,以其多样性、复杂性和系统性,体现了具有东方文明特点的工程技术体系。它展现了农业文明时期人工运河发展的悠久历史阶段和巨大的影响力,代表了工业革命前土木工程的杰出成就。
符合标准(Ⅵ):中国大运河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文化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大运河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与观念的印证,并作为庞大农业帝国的生命线,对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运河通过对沿线风俗传统、生活方式的塑造,与运河沿线广大地区的人民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关联,成为沿线人民共同认可的“母亲河”。
高邮湖运河水道连接处
浙江湖州南浔古镇居民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