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结构性改革 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1)

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极为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发展态势和走势如何、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主要举措是什么、今后五年怎么规划和部署,对此不仅全国人民非常关心,国际社会也格外关注。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系统总结了过去一年政府工作,深入阐述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全面部署了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加强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点突出、回应关切、措施有力,是做好政府工作的行动纲领,我们必须理解透、把握准、贯彻好。这里,浅谈一些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2015年,面对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这份出色的成绩单,给13亿多中国人民带来了福祉,给复苏艰难曲折的世界经济带来了福音,也让曾甚嚣尘上的中国经济崩溃论、悬崖论等唱衰论调不攻自破。这再次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有独特的制度优势、内生动力机制和强大的抵御风险能力,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前行的步伐。

过去的一年,国内外形势跌宕起伏,多种挑战和风险不期而至,我国发展过程历尽艰辛,常常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最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路走来,确实很不容易。对此,《报告》提纲挈领进行了回顾。概括起来,可以说去年我们面临“三难”挑战,取得了“三稳”、“三好”成绩。

——“三难”:一是国际环境极为复杂严峻。2015年世界经济步入深度调整期,经济增长再次“以希望开局、以失望结尾”,国际经济和贸易增速均创6年来最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分别测算世界经济仅增长3.1%和2.4%,世界贸易组织预计世界贸易量仅增长2.8%,仅为国际金融危机前平均增速的一半。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增长2.4%。欧元区经济增长1.5%,失业率仍高达10.4%。日本经济增长0.6%,一年中两度出现萎缩。新兴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部分国家陷入滞胀甚至衰退,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的巨大压力。世界经济表现十分脆弱,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市场多次出现大幅波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交融,世界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震荡,必然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直接冲击和影响。二是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的局面,粗放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扭转,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暴露,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领域风险隐患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既要解决短期稳增长、保就业问题,又要考虑长远转方式、调结构;既要着眼增添动力促改革,还得有保有压惠民生,不可避免地遇到两难甚至多难问题。这就像走平衡木,稍有不慎就可能顾此失彼、进退失据,对宏观经济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发展基数高、难度增大。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难度随之增加,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这犹如推车爬坡,车载愈重,花的力气愈多。许多发达国家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都经历过增速放缓的过程,增长速度能保持3%—4%就很不错了。在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高基数上,我们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难度可想而知。在国际和国内因素相互影响、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相互叠加的情况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三稳”:一是经济增速稳。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同比增长6.9%。这一增速所对应的经济增量超过5000亿美元,不仅相当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也超过了目前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为世界平均增速的2倍多,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二是居民收入稳。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66元,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同时,物价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三是就业形势稳。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效应增强,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这也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重要标志。这“三稳”充分表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也与一些国家增速明显回落、通货膨胀高企、失业率大幅上升形成鲜明对比。

——“三好”: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优质农产品供给充裕。装备制造业特别是中高端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一般工业,柔性化、网络化、个性化生产发展态势日益明显。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达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二是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突出表现在“四新”并进: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注册资本增长52.2%。新产业快速成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5%。新业态蓬勃发展,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1.6%,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20.9个百分点。新产品不断涌现,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61.2%。这些新动能对稳就业、促升级发挥了突出作用,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三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5.6%和6%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8%、3.1%、3.6%、10.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9%。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14.1%。这“三好”标志着我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细致、结构更合理的方向演进,发展方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近年来特别是去年我国经济形势和走势,国内外有一些看法和议论,甚至有的人特别是境外的媒体对我国经济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提出怀疑。有不同看法和议论,其实很正常。经济现象本来就很复杂,中国又是一个规模居世界第二且处在发展转型中的经济体,经济运行状况和特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很多情况不仅与我们过去不同,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更不一样,同时不同的人研究经济增长也有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多个指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见仁见智是自然的。但要对我国经济态势和走势有准确的分析判断,还得用实事求是的科学观点和方法,即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经济运行的“形”与“势”、“量”与“质”、“变”与“不变”,切忌以点代面、以局部代替整体、以过去的尺度衡量现在的状况、以短期的波动断言长期的趋势,否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就拿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用电量、货运量、银行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等指标之间的关系来说,近几年随着结构调整优化速度加快,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比如,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前几年可带动就业130万人左右,现在则可带动180多万人,这主要是因为结构变了,吸纳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新兴产业比重持续上升,这几年经济增速放缓而就业不减还增的原因就在于此。再比如,为什么去年用电量下降而经济增长较快,主要是去年服务业增速加快、比重提高,而服务业单位用电量不到工业单位用电量的1/8。至于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统计数据是否准确真实,除去要看统计方法和基础数据获得方式外,还要看数据是否与这个国家经济实际状况特别是民生改善状况相吻合,因为民生是观察经济的晴雨表。我国的统计方法和基础数据的获得方式是与国际接轨的,统计数据的质量是被国际权威统计组织所认可的。从老百姓的收入、生活状况和消费行为,更能说明和验证我国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比如,居民储蓄存款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是做不了假的。《报告》中讲,去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8.5%,新增4万多亿元。比如,去年个人所得税增长16.8%,这也是真金白银。再比如,去年中国的旅游突破了40亿人次,收入4万亿元,其中出境旅游的有1.2亿人次,在境外的消费约1.5万亿元。要知道中国人自古就有量入为出的传统,如果去年的收入没有较大的增长、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看好,是不敢消费的,更不要说旅游了。他们现在敢于去消费、去旅游,就说明他们腰包是鼓的,对未来继续增收是有信心的。当然,我们的统计也确实有需要改进、完善和提高的地方。比如,很多新业态如家政服务、网络经济、无形资产等领域尚未完全纳入统计范围。再比如,现在发布的月度、季度统计数据,主要仍是传统的工业等指标,其增速较慢,而增长较快的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等新经济指标未列其中,这就往往容易给人以经济情况不好的印象。

过去一年,在多年少见的困难和压力面前,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决心和信心。《报告》从六个方面,总结了2015年政府主要工作。

一是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注意在多重目标中找到平衡点,在多项任务中找到关键点,在当前和长远之间找到结合点,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提高调控的精准性和及时性。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实施营改增减税2660多亿元,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减免税1570多亿元,为小微企业减免税1000多亿元,同时对小微企业免征4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或暂停征收57项中央级行政事业性收费。下功夫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面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3.2万亿元到期存量债务,降低利息负担约2000亿元,缓解了偿债压力,为地方腾出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新增地方债券6000亿元。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松紧适度,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3.3%,多次降息、降准,改革存贷比管理,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去年金融领域还遇到较大的风险挑战,先是股市大幅震荡,后是汇市波动,我们果断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修复市场功能,并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防范住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扩大有效投资,设立专项建设基金,加快铁路、水利、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等薄弱环节建设。出台促进消费政策,积极挖掘传统消费潜力、扩大新型消费,使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

二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解发展难题,根本上要靠改革开放。我们继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70%的中介服务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进了“历史博物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激发更大的创业创新热情。扎实推进财税改革,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三分之一,营改增、消费税改革稳步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扩大。金融改革办成几件大事,取消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推出了存款保险制度,深化了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改革,建立起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价格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中央、地方政府定价项目分别减少80%和55%,具备竞争条件的定价项目全部放开。国有企业、农村、投融资、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