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国际金融治理与应对战略研究
前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暴露了原有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缺陷。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金融实力的上升,中国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得到大幅提升。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打开机遇窗口。
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现有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完善建议,有利于中国政府及早做好准备,争取在新一轮国际金融治理机制改革中取得突破。我们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梳理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演变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和判断国际金融治理存在的挑战与缺陷,评估和剖析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相关方案,把握国际金融治理演变的趋势与变化,提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可行的策略选择。目前国内有关国际金融治理体系的文献主要是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政策阐述,而且涉及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研究也缺乏系统性。我们的研究是建立在已有的文献基础之上,强调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是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全球经济治理理念的变化等因素是重要决定性力量,重点分析国际金融治理存在的缺陷,评估各项改革方案。我们的研究数据来源于国际机构、重要智库和主要数据库。分析方法采用理论与对策研究相结合,这其中,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收益、成本,并从国内和国际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本成果的主要结构如下。第一章在梳理国际金融治理概念和国际金融治理历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金融治理改革的宏观框架与基本原则,为后文的分析奠定基础。第二章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分析了国际金融治理演变的影响因素,这包括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演变等,这些因素虽然一直在缓慢变化,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却无疑是一个重要节点。在此基础上,第三章和第四章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国际金融治理存在的缺陷与挑战,并提出针对性改革建议。第五章系统阐述了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定位与目标,并以SWOT分析方法对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收益、成本进行总结,提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的应对措施。
我们的重要结论如下。第一,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方面,中国以及重要相关国家应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并促进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认为这一多元货币体系将比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更有利于提高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第二,在汇率制度与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方面,应注重各国经济与金融市场差异,考虑制定与结构失衡有关的指标来改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第三,在国际金融机构方面,应进一步推动基金组织治理机构改革,强化基金组织的合法性、可信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基金组织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作用。第四,在国际金融监管方面,应逐步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体系,防止各类金融产品出现交叉感染,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需要协调好国别标准和国际标准之间的平衡,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
中国能否实现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外的现实基础。从国内层面看,应继续营造良好的国内外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关系,保持中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为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夯实国内基础。同时,继续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发展金融市场并完善金融体系,为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扫除国内金融环境制约条件。从国际层面看,中国应加强与亚洲国家、金砖国家以及其他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合作,同时注意改革方案对于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降低改革阻力。应积极利用二十国集团等现有的多边治理平台,积极推动国际金融治理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