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等都需要党和政府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2015年10月26—29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专门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农村扶贫等利好政策,从而为“三农”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业发展迎来新契机
1.粮食问题由“危”转“安”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粮食安全是首当其冲的重要问题。而对于当前农户普遍关注的粮价下跌情况,国家有望出台相应调整政策。在未来5年,一方面,国家会继续大力支持适度规模农业的发展,加大防范土地非农化、非粮化;另一方面,会适时推出对糖类、油料、玉米等产品的差价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绿箱”支持,同时也会提高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等。
2.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获发展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现代化效果已逐步显现,生产方式调整取得成效。目前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比重已超过30%,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大幅提升。未来我国的农业发展中,合作社、农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主体将发挥主要带动作用,国家对此的扶持力度也会更大。
3.生态农业倍受青睐
农业生产的环境负效应日益突出,如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地下水超采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等,不但阻碍了农业发展,而且相互叠加。因此,“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支持,与之相关生态农业盈利空间将得到扩大,有志于进军农业的人们也将更加青睐于生态农业。
二、农村扶贫引发无限商机
1.光伏产业挑起农村扶贫重担
能源是制约农村地区致富的因素之一,产业的发展需要能源支撑。《建议》指出,能源扶贫是5年内农村地区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举措。在这方面,光伏产业将挑起能源扶贫的重担。在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小组便印发了《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利用大约6年时间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通过建设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电站等,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可见,未来光伏产业将炙手可热。
2.乡村旅游业前景广阔
《建议》指出,“十三五”期间,国家层面将加强对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的政策支持。在2015年8月11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将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可见,采摘园、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将得到极大发展。
3.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壮大
农村扶贫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发展。如今,政策扶持农村金融,如央行对涉农贷款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与城商行实行定向降准与额外降准、财政部注资农发行等。在大量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前,金融机构若能做好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完善风险定价机制、做好风控工作,就有望分得农村金融的一杯羹。
三、农民生活将更加幸福
1.收入增加更快捷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都将翻一番。
2.人口政策更科学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3.教育政策更公平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4.环保法规更严格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史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5.健康建设更重视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6.就业制度更灵活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等。
7.社保范围更全面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保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重点解决上亿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等。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我国的迅速兴起,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由温饱到小康转变过程中大中城市城郊结合部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农家乐”现象,是一种旅游现象,表现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重在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农家乐”现象,更是一种城乡协调发展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到一种“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城乡互动、相互促进”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的雏形。如今,“农家乐”、民宿、乡村酒店等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乡村旅游形式和旅游设施已经呈燎原之势,遍布我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深入研究这种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分析这种现象对城乡发展的价值,进而大力开发、推广和规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无论是对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步伐,还是对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都将大有裨益。
作者长期从事旅游管理、旅游地理、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出版了《当代非洲旅游》、《南非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研究》、《寻访我国的“国保”级工业文化遗产》等学术专著,还撰写出版了《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旅游资源学》、《旅游美学》和《国际旅游学》等重点建设教材。
本教材由作者单独完成全部的策划、撰写和修改。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鲁鱼亥豕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批评、斧正,以便在再版时有进一步的提高。
骆高远
于杭州钱塘江畔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