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典生物学事件解析28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细节决定成败

——青霉素的发现

科学事件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英国微生物学家。1881年8月6日出生于苏格兰基马尔诺克附近的洛克菲尔德。13岁时,随其兄去伦敦做工,一边在运输事务所当杂工,一边跟随哥哥学习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仅仅小学毕业的弗莱明竟然进入了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1906年,他毕业后留在母校的研究室,帮助其师赖特博士进行免疫学研究。1922年,他发现了能消灭某些细菌的“溶菌酶”;1928年,他又发现了能杀灭葡萄球菌或防止其生长的青霉素;1945年,他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亚历山大·弗莱明

弗莱明的细菌实验室非常简单,仅有几张桌子,桌子上面最显眼的仪器是一台显微镜。除此之外,胡乱地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培养细菌的器皿。然而,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成为20世纪生物学上最伟大的发现。

1927年,弗莱明的研究课题是葡萄球菌。他经常培育出一些细菌来进行观察试验。虽说培育细菌并不困难,但要培育出单一的菌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培育过程中总会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不希望出现的菌种,这对试验来说常常起到破坏作用。

1928年初夏的一天,弗莱明像以往一样,一大早就来到实验室,对培养的菌种进行常规检查。在显微镜下,弗莱明突然发现一只器皿中出现了很多绿色霉菌,而原来在它四周正常生长的葡萄球菌竟然全都不见了。弗莱明拿起这只十分普通,被污染了的培养皿仔细观察起来,他的助手见了,满不在意地说:“先生,培养基发霉已经不能用了,我来把它倒掉吧。”“不,这里面好像有文章,我还要仔细看看。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会不见了呢?难道绿色霉菌与葡萄球菌相克?”弗莱明决定重新做一次试验。他先培养出绿色霉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得到了一小瓶澄清的绿色滤液。然后他又将绿色滤液滴在长满葡萄球菌的菌丛上,几个小时以后,他发现原先长得非常茂盛的葡萄球菌已经完全消失了。

“啊,我成功了!”弗莱明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极为兴奋。接着他又将绿色的滤液稀释1倍、2倍、10倍、100倍、200倍、500倍,然后再逐一滴到长满葡萄球菌的培养器皿中。他发现这些稀释后的绿色滤液仍然具有杀菌的作用,甚至在稀释到800倍以后,绿色滤液的杀菌能力还没有最后消失,只是消灭葡萄球菌所需的时间比较长。

“那么这种绿色滤液对其他细菌有没有作用呢?”弗莱明又一次问自己。这种念头在脑海里一出现,弗莱明就马上着手试验。试验的结果令人非常振奋:曾经夺去许多人生命的肺炎菌,只需要八十分之一的绿色滤液就可以将其完全杀死;而当时最凶恶的链球菌,也只需百分之一的稀释液就可以令其即刻消亡。

事实证明,这种绿色滤液具有很强的杀灭细菌的功能。但对人体或动物会有毒性吗?如果有毒性,这项发现意义就不大了。弗莱明决定做一次活体动物实验来验证这个问题。

他用注射器将一筒滤液注射到兔子的血管里,然后观察兔子的反应。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兔子并没有死去,而且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这充分表明这种滤液没有毒副作用。

这样,青霉素(弗莱明在确认这种霉菌是一种青霉菌之后,选定了这个名字)是否就是他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找的天然抗生素?它是可敷在伤口上的有效杀菌剂吗?进一步的试验表明,这种抗生素作用缓慢,且很难大量生产。他的热情也随之凉了下来。在他转向其他研究项目之前,弗莱明在192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介绍了自己的上述发现,但当时这篇论文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弗莱明在论文中提到青霉素可能是一种抗霉素,仅此而已。他没有开展观察青霉素治疗效果的系统试验。他给健康的兔子和老鼠都注射过细菌培养液的过滤液——进行青霉素的毒性试验,但从未给患病的动物注射过,从而错过了开辟青霉素应用研究领域的机会。

事件解析

1.巴斯德曾说过:“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垂青那个有准备的头脑。”一个普遍被人们认为是菌体污染导致的异常实验结果,弗莱明却给予了重视,他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洞察力,发现了绿色霉菌可以消灭葡萄球菌的现象,他对实验中每一个现象进行细微的观察,并通过验证,才有了青霉素的发现。一次偶然的探索,让弗莱明在科学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人类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实,许多新领域下的重大科学发现,都是偶然的,具有难以预见性。当然,这些心理因素在这里只提供了一个机会,并不是发现的全部,但它毕竟起到了启动的作用。因此,捕捉机遇,要具备三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二是具有缜密的思维和深邃的洞察力;三是对问题锲而不舍的科学探索精神。

2.遗憾的是,因在进一步试验的探究过程中,弗莱明发现这种抗生素作用缓慢,且很难大量生产,导致他放弃了进一步开展青霉素应用研究的工作。如果当时他继续进行这方面的试验,这种“神奇药物”很可能就会提早10年问世。这就是科学,也许真理就在你伸手可及的地方,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把握住它!

3.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钱恩和弗罗里正是在兴趣的指导下,对弗莱明的研究成果做了进一步研究,最终使青霉素能够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并及时抢救了许多的伤病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科学思想与启示

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源于积极求知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是没有一帆风顺的,能否在研究之路上愈挫愈勇,直接关系着科研的成败。正如弗莱明所说的“研究者熟悉失望和失败,但是,如果好好地进行分析,失败往往是有益的。它有助于取得成功”。弗莱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屡屡失败,但是失败会推动成功更早地到来。

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在学习掌握好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善于抓住机会,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和对问题探究到底的科学探索精神,这才是科学研究成功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