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逆旅光阴
读《水浒传》,那么多的故事发生在客栈里,杀人越货、仇人相见,打得掌柜和店小二们鸡飞狗跳,上房厢房房倒屋塌。因为这些英雄或强盗们都是无家之人,满江湖地流窜,道路就是他们的命运,客栈就是他们暂时的家。
本人平生住过最早的旅店,是浙江义乌旁边的一个小镇上,叫廿三里的一个小旅馆,那时我七岁,老妈带我去上海治眼睛,无果。在医院里经人介绍,说浙江乡村有一位老中医如何神奇,就又转至义乌。廿三里小旅馆里住的几乎都是求医病号,老板是一个女的,但那时候不叫老板,叫什么我已经忘记了。她负责给每一个房间送暖水瓶,她还了解一些老中医的八卦。比方说她可以指点你给老中医送点儿什么礼物,老中医可以给你点儿好药。记得妈妈有一次向她请教完,就去买了两盒上海产的蛋糕。蛋糕很惊艳,圆圆的乳白色的,跟我见过的黑不溜秋、方头方脑的东北蛋糕不可同日而语。我那童年的口水啊,飞流直下三千尺。老妈看在眼里也心疼,我们就共谋作案,把蛋糕盒打开,每盒偷出两块,给我先吃了。确定没有毒,我们再送给老中医,结果老中医很高兴,给我们的药里加了熊胆和麝香。
我们的小旅馆前面有一条小河,河水齐膝深。人们可以踩着石头一蹦一跳地走到河对岸。下游还有一座小石桥,桥墩上雕刻着好看的花和奇奇怪怪的动物。我在铁西区根本没见过河,更别说这种漂漂亮亮的桥了。我经常下水玩儿,人们说这河里有血吸虫,但那时也不知道血吸虫是啥东西,只看到水里有鱼,没看到任何长了腿的虫子,所以也无从怕起。沿着河向上游走,水会越来越浅,走到最后,河床里铺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捡石头很有乐趣,我喜欢捡那种手枪造型的,或者圆滚滚的像鸡蛋的,听说捡回去放到鸡窝里可以引得母鸡多下蛋。还有一种火石,撞到一起可以发出火花。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萤火虫也是在这条河边,简直太稀奇了,像见到恐龙一样。晚上去抓萤火虫,把它们放到瓶子里,用纱布蒙住瓶口,捧在手里一亮一亮的,仿佛捧着一堆星星。
因为同病相怜,病友们相处得跟一家人似的,一起过春节、包饺子、放鞭炮。有一个年轻些的阿姨,陪着她丈夫来看病,她丈夫好像是一个退伍军人,那个阿姨估计是那个时代的文学女青年。晚上客栈里所有小孩都坐在她房间里听她讲故事,她讲的都是一些千金小姐、书生、状元情感纠纷之类的故事,估计是看了很多古代评话和戏曲,听得我们这些小小子、小丫头们心跳耳热,似懂非懂。有一次妈妈私下问我,小阿姨又给你们讲了什么故事啊,我说我就记得讲了一个小姐美貌无比,妈妈很不高兴,说以后小孩子家少听这种故事。当然她也会讲一些童话,记忆最深的是讲了马兰花的故事:“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这是呼唤马兰花的咒语,我还为它谱了曲。早晨起来站在河边一遍一遍地唱,那算是我的第一首原创歌曲。还有一位叔叔是我们沈阳的老乡,也是来治眼病的,他的女朋友在老家,每逢月圆他就坐在河边教我唱《敖包相会》,要偷偷地唱,那时这歌也算黄色歌曲。后来有一天他的女朋友千里迢迢来看他,整个旅馆像过年一样,大家一起去长途汽车站迎接。记得那个姑娘围了条纱巾,长什么样、穿啥衣服我都忘记了。客栈里也有婚外恋的,那个时候叫“搞破鞋”。一个甘肃的女子陪丈夫来看病,爱上了我们东北的病友,闹到最后他们眼睛也不看了,丈夫气呼呼带着全家回甘肃了。
看了半年多,熊胆呀,麝香呀,大家用药都差不多,没见谁的病奇迹般好转,老中医先自己撒手人寰了。他的儿子,子承父业,继续开药。但是大家觉得儿子没得到老子的真传,于是纷纷收拾行囊回转家乡,我们也最终回了东北。
少年时离家闯世界,最爱住的是澡堂子,两块钱,大池子里可以泡澡,然后裹上浴巾,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床。等到澡堂子下班了,没有客人了你就可以在里面睡了。那时候我发现有一些长年住在澡堂子里的人,说不清他们从事什么职业,他们晚上会互相搓澡,高谈阔论,讲一些趣闻。所以,到一个地方只要住在澡堂里,就可以从他们那儿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我还睡过那种大通铺,那个也很便宜,一块钱一夜。十几个人挤在一铺大炕上,虱子臭虫共享。每回睡了一身虱子,一路风尘地回家,妈妈总要把换洗的衬衣放在锅里烧开水煮,有时还要加点儿敌敌畏或者消毒水,虱子的生命力实在太强大了。
后来到了北京卖唱挣了钱,街上捡了个女朋友,这时住店开始住单间了,生活质量有了个小小飞跃。记得一次在上海复旦大学旁边的胡同里住宿,好像是个街道委员会开的旅舍。上海大妈用一种警惕审视的目光打量我们:“你们住一起有证件吗?有没有结婚登记证啊?”我们就编啊,说我们是兄妹,后来又加上是表兄妹,所以姓不一样,因为我眼睛不方便需要她照顾,所以住在一起,动机是高尚的。大妈会忽然闯进来换热水瓶或者清洗茶杯,找种种借口进行抽查,就怕我们成为失足青年,犯了错误。
还有一次,女友在杭州失踪了,只留下口信说住在文三路的某个旅馆里。那时候我们身上连BP机也没有。文三路上有近百家旅馆,几公里长,想找到她那简直是西湖捞针。可是呀,爱情的动力拥有十万马力。早晨我坐火车到了杭州,从文三路的路口第一家宾馆开始问起,因为住宿都是有姓名登记的,我想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挨家询问。我的程序是先向路人询问周围是否有招待所、旅舍、宾馆,或者买瓶水向小卖部的老板询问。有时要偏离主街拐进胡同,走进大院,穿过菜市场。有装空调、大厅里充满花露水味儿的高级宾馆,也有充满油烟味儿的家庭小旅馆。横向搜索无果,再回到主街继续向前,从早上搜索到下午,饥饿上火,疲倦但依然兴奋。下午还进入了两所学校,据说学校里有招待所,学生们听说后,煞是敬佩,就像见到了男版的孟姜女一样,热心地帮我寻找。一直找到天黑七八点了,都快绝望了,最终在一个小弄堂的小旅馆里打听到有这么一个姑娘住在这儿,不过出去找工作了,还没回来。当时激动得我坐在前台,端着水杯的手直哆嗦。
一般来说,旅馆的价钱越低,房间的隔音就越差,有时候睡在床上,全楼的各种声音都能听得到,闭目想象就像在观看3D立体电影。我判断一个房间是否合意主要靠鼻子,因为嗅觉方面往往不易掩盖,一个味道不好的房间,别的方面相应也会大打折扣。某次住上海青年旅馆,开门一闻,腥臊扑鼻,我要求换房,服务员不满地进来也闻了闻,解释说,这没啥,是外国人的味道,我们是国际青年旅馆!我还很不习惯住那种没有窗户的房间。某次广州住高层宾馆,大概二十多层,进房间排气扇呼呼响,味道尚可,可是周围全是墙,也有窗台也挂了窗帘,窗帘后面是画出来的窗户。想着自己身处在半空的石棺里,忐忑得一夜做噩梦。有的房间就是会让人做噩梦,尽管味道好光线足,但是睡梦中经常会出现凶杀、肢解尸体这种血淋淋的现场。在你之前,这床上不知睡过多少人,房间里发生过多少不为人知的事情,他们的残余信息储存进墙壁中、抽屉里、衣架上,它们会潜入你的梦境,当然你也可能会潜入未来者的梦境,有无数人还将继续睡上这张床。
某次失恋远遁,住在兰州某医院旁的宾馆里,夜晚总能听见医院里家属的嚎哭声,又有一个人死去了,住得人甚是凄凉。在西宁跟一个姑娘合住一个类似青年旅舍的房间,因是旅游淡季,房间里只有我们两人,晚上有喝醉的人在外面砸门,眼看锁头快断了,姑娘问怎么办,我们就把桌子、暖瓶、脸盆都顶在门上。后来突发奇想把我们住的上下床也推到门后,自己睡到上面,这下安全了,只不过一夜好几次梦见唐山大地震。
在那曲的草原宾馆,有牛粪的香气,有个服务员叫卓玛,昌都人,唱歌唱得特别好。我趁机说服她,咱们一起去拉萨组个乐队找个酒吧,我弹琴来你唱歌,收入保证比干服务员强得多,等锻炼一两年回北京,找个唱片公司签个约,那你就是韩红第二啊!卓玛还真有点动心了,想辞掉工作跟我浪迹天涯。这时,她师范学校的表姐突然杀了出来,这位表姐受过教育,十分了解人的居心叵测,正言厉色地跟卓玛说了一通藏语,卓玛就不跟我走了,只是在送我上长途车的时候,在车窗下唱了一首昌都民歌,歌声如烟,抟扶摇直上,歌声未完,车已开走。
在拉萨罗布林卡汽车总站旁边的某个旅馆,人们听说我是唱歌的,马上把我拉到一个房间开了个小联欢会,在座的还有两位坐台小姐,她们把这儿当家了,长期地住在这里,提供特殊服务。我们又喝酒又唱歌,谈人生谈理想,有点儿像大学里的同学会,以至于后来有一次喝多了,饱暖思淫欲,想找她们开展点儿别的业务都不好意思开口。
去桑耶寺的经历最为神奇,桑耶寺的气场强大,莲花生大师宝像庄严,威慑万物。第一次去那儿时我喜辩论爱怀疑,很狂妄。住宿的宾馆是在桑耶寺内,晚上餐厅里还放着流行音乐,我喝了两杯,借着酒劲向旁边的朋友发牢骚,这个地方太不净土,商业气氛太浓。睡在房间里赌气,大殿也不屑去朝拜,结果我随身带的硬盘录音机突然坏了,一路上录的大量西藏声音资料全部丢失。嘿!这把我气的!不晓得这是冥冥中的警示。过了几年,再去桑耶寺,历经世事,心已宁静许多,先沿着寺外的转经道转了一圈,转经筒的声音如流水洗心,头顶,倦鸟归巢,有节奏的扑打翅膀声清晰可闻。夜里睡不着想起白天喇嘛讲的收脚印故事:人们弥留之际,要把自己一生的脚印都收回到桑耶寺,因为这里是宇宙的中心。这时似乎真的听到一种持久的嗡嗡声,有点儿像六字真言的第一个音阶“嗡……”如风过山林,如地下河在幽暗中跋涉,或者像某种生物在长久的呼唤,神秘、深邃,但并不恐怖。死者的脚印四面八方地聚拢来,百川归海,满天的落叶纷纷扬扬,归于大地。
后来我去了香港、台湾。香港的大街上,人声鼎沸日夜不息,你会错觉,在这里没人会睡觉,时间紧购物忙,发呆打盹睡觉是反人类行为。在旺角,在西洋菜街,在重庆大厦,小宾馆如蜂巢,你躺进一个抽屉,略作休息,再冲向人群。抽屉虽小,五脏俱全,左一步,进卫生间了,前半步,上床了,退一步,撞到对屋的门框了。
台湾生活休闲,旅店要安逸些,它们有个更别致的名字:民宿。我在台东绿岛上住过一个民宿,老板娘晚上请我们吃生鱼片,他们吃这个,就跟我们吃煎饼果子一样,吃饱了,还带我们去黑暗的大海上裸泳。玩了几天,我们要走了,老板娘恋恋不舍,早晨,挎上小包,像个下决心离家出走的少女,要跟我们一路开车去台北。
而到了文青云集的丽江、大理,临时住人的地方叫客栈。坐在街边,你会常听到走过的人高谈阔论:我想拿一块地,开个客栈。丽江的客栈,那真是如火如荼,好几千家,口号都是发呆艳遇晒太阳,满街手鼓咚咚咚,是到了非洲么?一听歌:滴答滴滴答滴,你才恍然,这是丽江。大理的双廊,更是客栈森林,倒了建,建了再倒,千百家客栈拥挤向洱海,挤不上前排的,就见缝插针探头探脑地拥在后面,一年到头都在轰隆隆地建设拆迁,海景房睡梦里惊涛拍岸,房价要上千元,还得预订,拧开自来水管,流出的却是黄河水,泥沙俱下。
在我心里,最好的客栈是能安心的地方,忘了赶路,就想住下去,娶老板的女儿为妻,或者跟你前世的情缘狭路相逢,把客栈住成家。一代人凄凄惶惶,奔走在路上,无家别垂老别二婚别,人人屁股上长出了板凳,后背上长出了折叠床,就是头上长不出能遮风挡雨的屋顶。
我们住过的那些陌生的床,将连接成为踏板,渡我们上船过河。那些日夜赶路的人,晨起留下空床,洁净的肮脏的床今夜会有别人安睡。也许我们行走的意义就是为别人腾空一间房子,腾空十字路口、路边的石凳、树下的阴凉。最后我们死去,认真地扫除自己的异味、污渍,为后来者腾空一小块儿世界。
于大理
附:@周云蓬2015年5月7日07:47分微博
听酒店大堂播放的音乐,大概能知道它的星级。播放电子乐爵士乐,大于等于四星,播放欧美流行金曲,三星左右,播放港台R&B三星以下,播放广场舞旋律的,一百搞定,播放李志的,青旅四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