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李登峰日记作品是20世纪末咸阳文化界最惊人的发现,1990年,咸阳市文化局、咸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李登峰“农民诗人、民间歌谣家”称号,同年,李登峰也被陕西电视台评为陕西省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在李登峰作品研究中,我们形成了以下观点:
一、李登峰作品在形式上是顺口溜或快板。虽然在文学生存状态中,存在着既有散文特征,又有诗歌特征的“散文诗”,既有顺口溜特点,又有诗歌特色的“顺口溜诗”,既有快板特色,又有诗歌特征的“快板诗”,但诗的确与散文、与顺口溜、与快板有着严格的区别,我们不能把诗的形式抽象为一切分行排列的总形式。
二、李登峰的身份是劳动人民。新中国成立前李登峰以钉锅为生,四处流浪,这一阶段其身份是手工劳动者;新中国成立后以种地为生,在家务农,这一阶段其身份为农民。若将两个阶段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分析,李登峰身份统称劳动人民较为恰当。
三、李登峰是劳动人民的艺术家。诗歌是艺术,歌谣是艺术,顺口溜及快板也是艺术,艺术形式之间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李登峰创作了大量的顺口溜或快板作品,按通常把诗作者叫诗人,其他艺术形式创作者都叫某某家,把李登峰叫“艺术家”,前头冠以“劳动人民”也应该合情合理。
四、李登峰作品的价值在于它以整体的形式,承载了现当代关中地区社会市井风俗、民俗活动事象、手工业发展状况、手工业行规、社会大事件及对社会下层的心理感应等信息资料。就是把每则日记按顺序排列,以每天标明的天气状况为点连起来59年的天气变化总图,对于研究关中现当代气候状态其价值都是难以估量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说李登峰作品是“史诗般作品”也是有一定根据的。
五、李登峰的作品可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量大,风格直来直去,文人作品追求朴素僵硬;第二阶段量少,相对含蓄典雅,文人作品追求已内化为一种文人精神。我们认为量的多少与时代特点、年龄有关,但风格上的差异应为手工业劳动者与农民阶级对社会的不同责任意识有关。
六、李登峰作品的艺术特点是“真”的情感、“土”的特色、“美”的个性。这里的“真”是指感情表达的直接性和坦诚性,就像目光与目光的对视交流;这里的“土”是指叙述思维和语言的地域化、风俗化,就像只闻其声,便知其人一样;这里的“美”,是指人物形象的无修饰性,即赤裸裸的逼真感染性。
七、劳动人民(民间)艺术家必须扎根生活,其作品才有生命力,其作品关注社会命运才有影响力,主体只有保持自己人格的独立思考品质,其作品才有永恒力,创作方法与其统一的创作精神才是作品跨越时代,能够流传的魅力所在。
八、从事艺术创作就等于选择了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为祖国发展输送正能量,特别是祖国身陷苦难、迷乱时,能为祖国忧虑,甚或牺牲自己,虽死犹荣;反之,一味地迎合时尚搞献媚式的创作,甚或在危难关头苟且偷生,不敢担当,虽生犹死。
九、对劳动人民(民间)艺术家的最好爱护方式是尊重。按需要异化性地拔高他们的作品无异于“捧杀”,对他们尊重的最佳途径是从作品中挖掘深藏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