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教育干预
(一)国外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实践
谢明、邓猛(2004)总结了美国和加拿大在智力障碍儿童立法和教育与康复上的做法,美国和加拿大通过层层立法保障,规定特殊儿童享有健全儿童的一切待遇;视融合教育为主流教育思想;美国有等级森严的特殊教育安置体系,强调最少环境限制和逐步走向融合;包括智力障碍在内的中度以下程度的各类障碍儿童就读于普通学校,即使重度障碍,蒙特利尔市和多伦多市的学生也会每周参加普通学校的一些课程。新加坡培智教育学校从学前教育至成人职业教育的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认为新加坡培智学校重视教育教学目标和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支持学生的差异发展,开设各类的兴趣课程;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是值得学习的。
日本世界著名的特殊儿童教育家舁地三郎在对智障儿童教育方面,遵循“活动、原理、宽容、赏识、自信、预见、集中、变化、共处、肌体”的“十大教育原理”。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理念(杨秀平,2010)。我国台湾地区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特殊教育法规体系;大力推进融合教育,采取部分融合策略;注重个体差异的特殊教育观念,对有特殊才能的儿童进行资优教育(含音、体、美等)的鉴定与安置;请各行业专业人员设计高度整合的课程,其内容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如对智能障碍儿童开设资优教育课程和生命教育课程,从特殊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综合应用到多领域的知识技能,有利于特殊儿童将所学内容迁移到实际情景中(沈槿木等,2004)。
一些学者对发达国家就业年龄阶段智力障碍人士的教育与康复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发达国家针对就业年龄段智力障碍人士的教育与康复专门立法给予经费支持。但由于近年来转入竞争性就业场所工作的智障青年的比例小,美国智障人士的就业安置模式已逐渐由日间活动中心和庇护工场的日间工作为主转向支持性就业。其具体做法是由州政府康复部提供经费,通过支持大学的参与与研究来推进该项工作。
(二)我国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实践
(1)普通班级
许多轻度智力障碍和部分中度智力障碍的儿童被安排与正常儿童共同上课。当然,将这些孩子安排在普通班级而无任何额外的帮助是不行的,在普通班级里要设有特殊服务,如辅导阅读、演讲以及交往治疗和心理咨询等。这种模式将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与学习困难、轻度的行为障碍以及交往困难的儿量合并起来,在这一假定下,这些孩子有很多教育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在普通班级中得到解决。分类与标签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适合于每个儿童的教育方案。
(2)资源教室
对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来讲,资源教室为他们提供了与特殊教育教师共同相处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学到在普通班级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参加资源教室的学生人数要远远少于普通班级中的人数,这样,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学生个别相处,以及增加学生之间小团体的交流。在一些学校,资源教室方案也用于其他一些轻度障碍的儿童,允许教师为这些孩子单独设置教育方案。
(3)特殊班级
智力障碍程度越大的儿童,越需要提供专门的环境。特殊班级就是主要为中度智力障碍儿童提供的特殊教育场所。在特殊班级中,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为一小组的儿童(不超过15人)提供专门的课程。这些课程包括自我修饰、安全教育、学龄前阅读技巧或者其他一些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相当合适的科目。
对轻度和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案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技能、交流与语言发展、社会化和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技能。
(1)学前课程
根据早期教育的原则,大多数的技能课开始于学前课程。
开设的课程通常使用任务分析的方法,即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适应智力障碍儿童能力的子任务。举个例子,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包括听觉(听力辨别和听力混合)和视觉(匹配字母以及单词重认)的参与,帮助孩子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就可以教他们阅读了。同样的方法,通过让孩子思考数目并且将数与物体匹配来教他们识数。为准备写作,先教他们简单的动作(让他们模仿并描绘每个字母的轮廓)。这一过程有两个好处,一是通过子任务,学习技能将会提高。第二,给智力障碍儿童很多成功机会,并得到自信。
社会技能的习得是智力障碍儿童学前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技能训练的指导过程也应该是非正式的。孩子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排队、分享、合作。如餐桌上可以教孩子一些社会技能,在这里,孩子可以学会分享食物、帮助别人、按顺序等候以及其他的餐桌礼貌。尽管这里的“教育”是非正式的,但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非常有效、非常重要。
(2)基本技能
阅读和算术技能是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需要掌握的基本学习技能。目前常见的模式定在普通班级中学习基本阅读和算术技能,在资源教室学习基本方法。教师选择一个主题,在主题里穿插阅读、算术、写作以及拼写等任务,题目具有激励性,因为它很实用,并与儿童的经历直接相关。
对中度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主要集中于功能性阅读。尽管他们的阅读不同于理解和娱乐,但他们能够识别简单处方中的关键词,发展保护性词汇(如毛、不要走、停止、男人、女人、进来、出去),能够识别表示有毒物质的有交叉线的头骨。对中度智力障碍学生通常采用整词的教育方法,来帮助他们认识内容中的单词。学生们被要求“读”电视上的时间表和食品盒上的说明,围绕社区学会并寻找关键词。
中度智力障碍的学生不能像普通学生那样学习算术,他们只能掌握简单定量的概念(多与少、大与小,等等)。起初可以教他们数1~10的数字并指出小团体的人数,当他们再大一些,可以要求他们写出1~10的数字,掌握时间概念,尤其是认识一天中行为的先后。总而言之,数学就如同阅读的教法一样,要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3)语言与交流
在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要求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描述一个简单的物体,如桌子(圆的、硬的、可以往上放东西、是褐色的)来帮助他们学习语言,甚至可以要求他们用语言来描绘感觉(高兴、生气以及悲伤)。
为中度智力障碍的儿童安排的语言练习主要包括演讲以及对动词的理解和使用。它们包括交流技能——听故事、讨论图画、讲述最近的经历以及他们熟悉的活动,课堂中使用戏剧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唱歌等。
(4)社会化
智力障碍儿童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的适应很困难。因此,我们要教直接有用的社会技能,提高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批判性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课程的安排围绕生理需要(感官刺激)、心理需要(自尊、熟练度)和社会表现(信任、灵活)。
社会学习课程不仅包括行为目标,还有观念目标,这些课程强调诱发性问题的使用,过程如下。
①标注:从正在学习的材料中引出问题。
②详述:根据事物的详细特征提出问题。
③推断:从已有的特征中做出结论。
④预知:根据推断,提供更多的信息,考虑会有什么反应。
⑤总结:从已有的信息中得出通用的规律。
(5)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
智力障碍儿童的职业教育是指使学生获得某种专门的工作而进行的教育,重点在于教给学生就业的知识与技能,以使学生将来能够就业。职业教育在小学高年级以上才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从劳动市场的需求出发,涉及范围较窄,但内容具体,主要注重学生工作能力的获得,为学生谋业打下基础。
当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到了上中学的年龄,就要安排他们学习职业技能,这些技能可能与特殊职业或者一般的工作技能有关。
根据特殊教育方案,大多数的智力障碍儿童在普通班级中学习普通课程,但有些中学的课程(英语、历史、科学)的内容不适合智力障碍儿童,对他们更应该强调实用的职业技能,将来能够独立生活。
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职业能力的调查。职业能力的调查主要包括:①身体检查:查明学生一般的健康情况,了解身体的基本能力及判断有无疾病伴随等。②心理检查:查明学生智力发展情况及社会适应情况。③教育成就调查:查明学生语文、数学及其他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④职业行为调查:通过各种测量与评估,确定其职业能力和接受生产训练的可能性。根据以上职业能力的调查内容,建立学生较全面的档案,并结合就业的需求情况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一定的职业定向培训。
第二,职业训练。经验表明,智力障碍儿童适合选择的职业范围大体包括:①服务业。如清洁工、商店店员、餐厅服务员、理发工、办公室打字员、传达员、货物运输工等。这些工种的教育内容除按各工种自身要求的内容外,更应注重职业道德或职业修养的内容,如遵守时间、讲信用、热情、礼貌待客等。②农业。如种植粮食、蔬菜、果树林木,饲养家禽、鱼类等。农村的智力障碍儿童经过训练后,大多数能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成为自食其力或半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些职业的教学内容以各种工具的使用、操作及有关知识为重点。③工业。如钳工、木工、缝纫工、纺织工等。这类工作较前二类工作专业性更强,不仅要求学生有好的工作态度和习惯,还要求有一定的专长。
第三,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包括:①职业意向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职业的意愿及有关问题。②对职业性质的认识。这是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活动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明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③工作态度和习惯。这是职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通过指导使学生懂得应具备的工作态度和习惯。④求职就业。教给学生求职就业的基本知识。通过以上内容的指导,使学生获得有关就业的一些基本常识,以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职业生活。
智力障碍儿童职业教育的开展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它能使智力障碍儿获得一技之长,使其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从消极依靠家庭、社会的照顾,变成能够独立生活,体现了特殊教育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