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腐病
疫腐病又称黑胫病、干基湿腐病、疫病,在全国各梨产区均有发生,特别在多雨潮湿果区和漫灌果园发生较多。以树干基部受害较多,轻者导致树势衰弱,重者造成树体死亡,尤以幼树果园死亡率较高。
【症状诊断】疫腐病主要为害树干基部和果实。
树干基部受害,病部树皮呈淡褐色至黑褐色腐烂(彩图3-281),水渍状,形状不规则,多为害树皮浅层,严重时可烂至木质部。后期病部失水干缩凹陷,病健处产生裂缝。轻病树生长衰弱(彩图3-282),发芽晚,叶片呈黄绿色或淡紫红色(彩图3-283、彩图3-284),似缺磷状;花期延迟,果实变小,常造成早期落叶、落果。当病斑绕树干一周且使树皮烂透后,导致枝叶萎蔫、焦枯、全树死亡。
彩图3-281 树干基部病斑
彩图3-282 病树生长衰弱
彩图3-283 病树早期显“黄叶”症状
彩图3-284 病树叶片变红
果实受害,多从近成熟期开始发生,首先在果面上产生边缘不明显的淡褐色至褐色病斑(彩图3-285~彩图3-287),后病斑迅速加深扩大成淡褐色至深褐色或黑褐色(彩图3-288、彩图3-289),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从浅层果肉逐渐向深层发展,严重时导致果实大部甚至全果腐烂(彩图3-290),但腐烂病果相对较硬。潮湿时,病斑表面可产生许多白色绵霉状物(彩图3-291)。严重时一个果实上常发生多个病斑(彩图3-292),甚至整串果实受害(彩图3-293)。
彩图3-285 疫腐病初期病斑
彩图3-286 从果柄基部开始发生的疫腐病病斑
彩图3-287 病健交界处多不明显
彩图3-288 有时病斑呈淡褐色
彩图3-289 有时病斑颜色较深,呈黑褐色
彩图3-290 疫腐病导致果实大部分腐烂
彩图3-291 病斑表面产生白色绵霉状物
彩图3-292 一个果实上有多个病斑
彩图3-293 许多果实受害
【病原】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t Cohn.)Schrot.],属于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病部产生的白色绵霉状物即为病菌的菌丝体、孢囊梗及孢囊孢子。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组织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侵害树干,病菌主要通过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从各种伤口侵染为害,如嫁接伤口、机械伤口、冻害伤、日灼伤等。侵害果实,病菌孢子通过雨滴飞溅传播到树冠下部的果实上,从皮孔或伤口侵染为害。果实发病后,在田间可引起多次再侵染。
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树干基部积水是造成树干受害的主要条件,嫁接口接触土壤、树干基部冻伤、日灼伤及遭受机械伤等均可诱发病菌侵害主干。果园郁蔽、通风透光不良、地势低洼、果实近成熟期阴雨潮湿等,是导致果实受害的主要因素,果实距地面越近受病菌侵害的几率越高。
【防控技术】疫腐病防控技术模式如图3-15所示。
图3-15 疫腐病防控技术模式图
1.加强果园管理 育苗时提倡高位嫁接,嫁接口最好高出地面30厘米左右。定植后树干基部培土或高垄栽培等,防止树干基部积水。合理修剪,及时除草,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雨季注意及时排水,降低小气候湿度。尽量实施果实套袋,阻止果实受害。及时摘除树上病果,带到园外销毁(不能就地掩埋)。往年果实受害严重果园,通过修剪适当提高结果部位,或在树冠下铺草或覆盖地膜,防止土壤中病菌向上传播。
2.及时治疗病树 树干基部受害后,及时治疗轻病树。首先找到病部,刮除病组织,将病残体集中销毁,然后涂药保护伤口,如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100~2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溶性粉剂100~200倍液等。也可使用硫酸铜钙300~400倍液、或三乙膦酸铝200~300倍液顺树干向下淋灌,同时消毒树干周围土壤。
3.喷药保护果实 往年果实受害较重的不套袋梨园,从果实采收前1.5个月开始喷药,10~15天1次,连喷2~3次。特别注意喷布树冠中下部及土壤表面。常用有效药剂有:80%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溶性粉剂500~7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5%波尔·霜脲氰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85%波尔·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