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突围:如何利用焦虑过好这一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个人的生活,从整理开始

如果说消灭孤独是一个人生活的精神必修课,那会整理则是拥有高质量生活最实在的课程。

表弟有一年暑假来上海玩,那时我还没买房,只能住在我租的房子里。看见我的住房后他大吃一惊,“姐,没想到你住的房子这么整洁啊,太意外了。”在表弟的想象中,他以为一位单身、忙碌的女白领租的房子因为忙、没家人住、懒得打扫,肯定乱糟糟。

其实,我知道不少人在一个人住的时候的确都是这种乱糟糟的状态,被子不叠,反正也没人来;衣服东一件西一件到处都有;外卖饭盒堆到好几个一起扔;洗手台和马桶上也存了不少污垢,实在看不过去再大概清洁一下吧。我曾经租房时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后来一件小事改变了我的住宿习惯。

有一天真的是倒霉到家,工作中出了点差错又刚好撞上上司心情不好,我被批了个狗血淋头,然后准备了两周要见的客户下午被临时“放鸽子”,好不容易加班结束回家结果大脑“停工”搭反了地铁,在地铁上又差点和一位大妈吵起来,下了地铁走了15分钟后到家,被上海的7月热湿了全身,回到家打开门,看见屋里一片狼藉:没丢的垃圾、有灰尘的写字台、堆在床上的衣服……一天的情绪全部爆发了,瞬间大哭。

冷静下来后我开始分析,在这一天的不顺中,有一些是我无法避免的,比如炎热的天气、被客户“放鸽子”、和我“杠”上的大姐,但还有一些是我能避免的,比如更认真地工作、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住所,这些事情不算太难,却能大大安抚我的情绪,至少做到不火上浇油。(如果那天我的房屋很整洁,也许开门后它就会变成我的避风港,而不是让我闹心的地方,我也不至于崩溃。)

所以,从此以后我特别注重对房间的清洁和整理工作,哪怕是租的房子、哪怕再忙再累(其实我们真的不至于忙到抽不出一点时间清洁房间),我都会定期收拾房间。

其实,如果你没有严重的洁癖,其实不必把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只要保持它的整洁就已经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心情了。当然,我做的对房间的整理工作要远多于清洁工作,因为整理是每天随手都会做的,清洁则视心情和时间,短则三天,长则一周。

生活中,当我们整理房间时,不仅仅是在整理空间和环境,更重要的是在整理自己的心情和生活,让它们更顺畅,而这也在无形之中塑造了自己的性格,能够让自己变得更有规划和条理。

说到“整理”,我们首先会想到日本。日本人让“整理”这个行为成为一门艺术——整理术。从著名的“断舍离”概念的创始人山下英子,到凭借“怦然心动”登上《TIMES》评选的“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的近藤麻理惠,还有以超级整理术闻名的广告圈大师佐藤可士和,以及擅长利用整理术处理工作的男性整理家小山龙介……整理术各门各派的掌门人,大部分都是来自日本。

除了这些整理达人,在日本还有许多传授居住智慧的民间组织,比如Housekeeping,心动整理协会,Home&Life研究所等。有些机构会为整理收纳咨询师颁发证书,成为持证会员以后就可以从事上门整理指导工作,把整理发展成为一项职业。

整理最开始源于房间的整理。因为日本的房屋通常都比较狭小,所以日本的主妇们总在琢磨如何能在有效的空间里打造一个整洁、温馨的家,由此便产生了空间整理。

空间整理、收纳的方法有很多,但总结下来主要有三点:

第一,物品要少。

无论是“断舍离”、还是让自己“怦然心动”,抑或经久不衰的简约风,保持物品少都是原则之一。

想一想,如果你的住所本来就不大,还有一大堆东西和你一起挤在这个空间里,心情很难不压抑。而且东西越多我们越难维持秩序,也会让我们把自己真正需要的、最重要的东西淹没掉。

所以,无论你的房间多大,都请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尽最大努力缩减物品,减少累赘。

第二,固定位置。

其实惹怒我们、让情绪崩溃的通常都是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一些小事。比如,快迟到了本来就很着急,临出门时死活找不到钥匙;已经够沮丧了,一不小心还被墙角的花盆绊了一下。在有限的空间里除了维持物品少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给物品固定好位置,尤其是越小、越杂的物品,越应该有自己专属的地方。

钥匙用完随手就放回包里或者放在门廊的架子上,开辟出一个专属位置给它;衣服脱下来就挂在挂钩上,沙发椅子和床都不是它们该待的地方;还有硬币和小额零钱,能放在存钱罐里就不要到处乱撒;书、本、碗、筷、各种杯子和调味品都应该放在专属的位置,不要轻易改变或随便一扔,避免用时找不到。

第三,定期检查。

平时整理得再好,如果不定期检查也很难维持长久的整洁度。越来越多的衣服、文具、书、以及冲动消费购买的小玩物等,总是不知不觉就会侵占你的空间。因此要定一个时间,比如每月一次、每三个月一次,定期检查物品。不常用的、不用的、坏掉的、不喜欢的都可以收起来、送人、捐掉或丢掉,从而让自己的使用空间时刻保持舒适。

整理术虽然针对的重点是空间,但绝不止步于此,由空间整理延伸出来的是对情绪的整理。如果你能把空间打理好,就可以试着去调整自己的情绪了。

我们为什么要整理情绪?为了能够更正常、有节制的生活。

回忆一下当你情绪失控时曾说出的那些伤人、伤己的话、做过的那些让人难堪的事情,等到情绪平复时恐怕大多数时候都是后悔懊恼的吧。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毫无波澜,那这个多彩的世界对他将毫无意义。同样,一个人的情绪如果总是大起大落,那他也会被情绪蒙蔽“心眼”,错过这个有趣的世界。

对情绪的整理并非只是一味控制,虽然这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做法——“控制情绪才能掌控人生”的标题和说法到处充斥,整理情绪还意味着释放,控制与释放兼容。但最重要的是,要时刻、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情绪和心境处于平静的状态。“刺激”很爽,但维持平静才有可能让我们更正常、更有质量地去生活,因为这个时候,理智是占上风的,它能防止我们做错事和蠢事。

我是个急性子的人,这也意味着整理情绪是我终身要学习的课程。美国人最常用也最简单的调整情绪的方法是深呼吸,在美剧和电影里我们经常看到主人公遇到重大变故时会说“First of all, deep breath.(首先,请深呼吸)”现实中的美国人也是如此做的,而且这个方法的确能缓解情绪。除此之外,还有几点我自己的心得,也在此分享给大家。

第一,避免刺激。

我们的情绪被“点燃”——无论是激动还是暴怒——都始于刺激。如果你想维持理性、避免情绪波动,最直接的做法是灭掉源头、躲开刺激。

思考一下让自己情绪失控的雷区通常会有哪些,然后试着去避开或改变。

比如,我的雷区之一是受不了慢,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只要稍微慢一点——行动慢、说话慢、回复慢等等——我心情就会开始变差。了解这点后我采取的做法是把Deadline(最后期限)尽可能运用于所有的事、如果涉及与他人的合作,我也会让对方明确知道我的Deadline或请对方给我一个Deadline。

“这份约稿最迟周五晚上我会给你。”

“合同能否在周一上班的时候发给我?我会在周日的晚上发信息再提醒你一下。”

在Deadline范围内我的急性子就能维持正常,如果超过时间限制还没回复,去追问对方也不会让对方觉得过于Push(逼迫)、不礼貌。

第二,避免混乱。

心境和情绪的混乱很大程度上源于环境的混乱。比如乱七八糟的房间、凌乱的办公桌、打开电脑密密麻麻混乱的文档,这些混乱都会引起我们情绪的波动,所以做好外部的整理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我们情绪的失控。

在《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这本书里他说:“把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清理到最低限度,这是在对人的情绪进行整理。”我非常认同。

做好情绪整理是为了进行最高级的整理——整理思考。

同样还是《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这本书里,佐藤对整理思考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很好用的建议:将自己和对方的思绪置换成语言。

佐藤说:“若是能将模糊不清的思绪置换成语言,就能有条理地向他人解说。语言化能让思绪变成信息。”

另外,信息化时务必建立假说,大胆向对方提问。整理出对方的言论后试着置换成自己的语言,反问对方:“你的意思是这样吗?”

由佐藤的这一点我想到的是当我们整理自己的思绪时也可以借用此招,也许不必去反问自己,而是把想要传达的信息口述出来或写在纸上,反复审视然后反馈给大脑,确认是否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想要的是否是这个结果?如果不是,差别在哪里?

另外,思考时要对于别人的事情视如己出。佐藤认为,这一点是思考整理术非常重要的关键。因为是将模糊不清的事物当成信息,还要从中找出问题点,加以解决,如果不发掘跟自己的接点,不但无法涌现真实感,目标远景亦将变得空洞。

我完全理解一个人生活有诸多不便和困难,但如果这是自己选择的路,还是坚持走走看吧,而好的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行走得更顺畅一些,不仅是生活,还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