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诗歌比较研究(第二版)(人文大讲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英国桂冠诗人

下面是英国宫廷封赐过的桂冠诗人的“花名册”。这些诗人用我们今日的话来说是名和利都受过颁赏的。但在文学历史的滚滚洪流中,这些恩赐和颁赏究竟对他们以及他们的“身后名”起过什么作用呢?若说“大”得怎样,恐怕未必,请看:

英国桂冠诗人名谱

从以上资料看来,这有案可查的十七位诗人中有的仅仅知名,作品不曾流传,有的早已绝少人知,湮没无闻了。但其中的六人以上名谱中人名左上角带“∗”者。,则一直被公认为在文学史上占有较高地位。作家之所以能享有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是要看他的作品能否有幸出版问世,这确实要靠点运气;二是要经历时间的考验,读者的选择,披沙拣金,然后流传。至于作家若希冀借皇恩浩荡、封冠授衔来传世,是注定要失败的。反之,一旦封了桂冠,写过一些应景诗,就被全盘否定,一概被认为是阿谀媚上,恐怕也有欠公允。以中国诗人而论,以叛逆著称的李白,也写过“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第二首)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40页。这样的句子;素以人民性强著称的杜甫,对朝廷一向是感恩图报的,他的“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述怀》)冯至编选:《杜甫诗选》,5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的诗句就是明证;“唯歌生民之苦”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对皇帝和平民之间的爱情在《长恨歌》中也作过颂扬和渲染:“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然而,瑕不掩瑜,我们中国文学的评论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并不曾把这些诗人列入“御用”之列,因此我认为,文学评论,对中外作家作品,当运用一种尺度,统一的度量衡,那就是都用历史唯物主义。

下面,我们不妨就几位英国桂冠诗人来谈谈他们在文学上的造诣和贡献。

为我们所熟知的早期抒情诗人斯宾塞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杰出诗人。他的作品不但量多,而且质高,体裁多样,灵活多变,通俗易懂。他的《牧人月历》使他一举成名。这是一组包括十二首牧歌的田园诗,民间气息浓重。每首的题目就是每年的一个月份,有点像中国的“四季相思”这类诗歌,也以爱情为主题,以大自然之美作为陪衬。斯宾塞的十四行诗是最富有人文主义思想的抒情诗之珍品。他那十四行组诗《爱歌》多达八十九首,把爱情和大自然写得融浑一体,对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最重要的长诗《仙后》十二卷(仅完成六卷),借仙后来颂扬伊丽莎白女王,寓意较强,每篇故事诗都颂扬了一个道德高尚的武士,从而宣扬了冒险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突出了对人的力量和大自然的赞美。他又在意大利的十四行诗的基础上对诗体形式作了创新,称为“斯宾塞诗节”。《仙后》是斯宾塞得到桂冠诗人头衔的诗篇,因而获得五十镑的年金。但这并没有解除斯宾塞贫困的厄运,长诗没有完成,他在四十七岁的壮年去世,死时竟囊空如洗。可见桂冠虽然是终身荣誉,但并不能使诗人跻身青云。斯宾塞的作品,内容与技巧均富特色,音乐性的韵律尤为后人所模拟。他曾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中的诗人”,并不为过分。

再以本·琼生为例。他是莎士比亚之后的重要戏剧家,也写诗歌。他倡导写人物性格,写日常生活,因而他的剧作包括了英国各个阶层的典型,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人文主义思想结合着人民性赋予他的创作以独创性。他性情暴躁,曾因意见不同,与演员和剧作家都发生过争吵;甚至因琐事陷入纠纷,因而引起决斗杀伤别人。他写过讽刺剧,罗马题材的悲剧,攻讦君主政治、专制主义,激怒了当时詹姆士一世政府而坐过牢。无疑,资产阶级人物的财迷心窍和虚假伪善都成了他的讽刺对象。这些都构成了他“人民戏剧”的内容。他是英国王朝奠定桂冠制度后正式授冠的第三个诗人,因而也写过一些为宫廷演出的假面剧。詹姆士一世赐予他桂冠称号,并每年给他津贴和一桶酒,尽管从1615年至1637年享受了这种荣誉达二十二年,但本·琼生也没能避免死于穷困的凄凉命运。

19世纪下半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丁尼生是当时最优秀的诗人,与上半叶的华兹华斯各领风骚五十年,前后辉映。在19世纪诗史中前者被称为华兹华斯时代,后者则被称为丁尼生时代。两人都是桂冠诗人。

丁尼生的诗风在他年轻时与拜伦、济慈的比较接近,有对于美的不倦追求,在诗歌技巧方面,尤胜前人。对于诗歌的音乐性有严格要求,从而倡导诗的严谨格律和精益求精的诗的格式。那是在19世纪初反古典主义的潮流中被忽略了的,所以他在诗歌的传统和创新方面得天独厚,继承了西欧丰富绵长的传统,糅合了自己的哲学思想而成独异的诗风。他的诗具有浪漫主义气质,和古典主义的观念融合得恰到好处。

他作品很多。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活动,有时他写一些哲学意味很深的玄理诗。在形式上,又能刻意寻求能表现自己内心的方式,分寸又运用得恰如其分,故曾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诗艺的大师,又被称为诗人中的艺术家,这是由于他不论用何种体裁写诗,都能风格优美,音调谐和,形式精巧,很少人比得上。有人说他的诗歌绝少散文化和粗糙之作——那是华兹华斯和后来的白朗宁夫人(Mrs.Elizabeth Browning, 1806—1861)所具有的缺点。爱弥尔·勒哥伊斯说,“作为一个艺术家,丁尼生名列在本国的最伟大的人物中间是当之无愧的。”作者译自爱弥尔·勒哥伊斯:《英国文学简史》,338页,牛津大学出版社,1934。《简明剑桥英国文学史》也誉之为:“维多利亚时代最富有代表性,且最受爱戴的诗人。”作者译自乔治·萨普森:《简明剑桥英国文学史》,700页。又说:“自莎士比亚之后,没有一个诗人对英国国土、景物、农民、水手、士兵有如丁尼生那样地倾心热爱。”同上书,7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