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开沅口述自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九中忆旧

1.日常衣食住

1937年小学毕业之后,我在芜湖上过不到一个月的初中,后因日军来犯中辍。到重庆之后,父亲得知在江津附近的德感坝办有一所专门招收安徽流亡学生的中学,便把二姐、三哥和我送入这一学校。由于入学考试成绩不错,我在1938年秋入学的时候直接读初一下,而二姐、三哥没有考好,只能从初一上开始读。从此,我便在此度过了五年田园牧歌式的中学生活。

九中分为本部和若干分部。本部和女生分部设在德感坝镇上,其他分部都是男生,分布在德感坝周围的村庄里。我先后就读过的初二分部和高一分部,都设在村庄的祠堂里。都是很大的祠堂,我记得有一个祠堂名字叫“云庄祠”。虽然说是设在祠堂里,但祠堂并不作教室,而是作为学校的办公场所和宿舍,吃饭也在这里。教室是在祠堂外面临时盖起来的,虽是竹篱茅舍,地面都是泥巴,但窗明几净,通风条件更是好得很。讲台垒得很正规,黑板也很宽大,还真有点办学的样子。我们白天上课,晚上自修都在教室。

云庄祠

那时村庄里还没有电灯,晚上自修,人手一盏桐油灯。我们用的桐油灯,多是一个小碗,或者一个破碟子,里面倒点桐油,加根灯草。并且,桐油也好,灯草也好,都是计划供应。灯草好说,我们可以自己到山上采集,把皮一撕,晒干就是了,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桐油只能依靠供应。但我们还会想方设法节约一点,用来炒东西吃。那真是胡闹!桐油是不能吃的。但我们不管,觉得自己从山里采来的干果,应该炒一炒吃着才香。结果,炒是炒熟了,但一吃就拉肚子。

桐油燃烧不充分,味道很重,烟也大。坐在灯前看书时没有特别感觉,如果出去上一趟厕所再进来,可以看到整个教室烟雾缭绕,气味也颇不佳。由于烟大,一个晚上下来,鼻孔经常都是黑的。自修完毕,回到祠堂内的宿舍,用的也是桐油灯。宿舍内的床铺,有比较正式的木制双人床,更多的则是比较简陋的用竹子编制的床。初中的时候,每个房间睡十多个人,比较拥挤,没有活动的余地。到了高中的时候,待遇就要好些,每个房间只住几个人。

我们吃饭是在祠堂的大厅里。食堂很壮观。灶往地下挖,锅只高出地面一点点。锅很大,锅铲和瓢也大得吓人,要有很大的力气才能操作自如。早餐多是稀饭,午餐和晚餐是干饭。干饭先煮后蒸。蒸饭用的容器是很大的桶。大灶大锅大饭桶,好像伙食很丰盛,实则不然。之所以要大灶大锅大饭桶,其实是办学规模大,吃饭的人多。分到每个人,能管饱就不错了。干饭先煮后蒸,做法似乎很讲究,其实品质并不高,无非是稻壳、稗子、石沙、米虫、老鼠屎等含量较高的“八宝饭”。

主食如此,菜更可怜。一年到头难得打一回牙祭,平常吃得最多的是蚕豆,多是用盐煮一煮,偶尔炒着吃,就算“花样翻新”了。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炒蚕豆的。把干蚕豆放在锅里翻炒,等到蚕豆焦枯的时候,把加了少许盐和一点点油的水往上一浇,蚕豆就裂开了,咸香可口。

我有一个好友马肇新,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演讲的题目叫《吃蚕豆不吐蚕豆皮》,大讲蚕豆皮可以耐饥,并且营养丰富。虽然只得了二等奖,但由于他的演讲贴近生活,并且题目很特别,我至今记得,一等奖获得者及其演讲题目,反而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大概是马肇新同学演讲得好,我们吃蚕豆的时候,都不吐蚕豆皮。

在餐桌上用蚕豆下饭,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只许骑马,不许抬轿。”“骑马”云者,指用筷子夹蚕豆。“抬轿”云者,指将两根筷子微微张开,轻轻伸入蚕豆碗里,然后轻轻抬起来。若“骑马”,每次只能取走一颗蚕豆。若“抬轿”,则每次可能取走两颗以上的蚕豆。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家在吃饭的时候,都很守规矩,“只骑马,不抬轿”。

我们吃蚕豆,我们还种蚕豆。中学时代的集体劳动,我能记得起来的,就只有种蚕豆了。蚕豆在冬天下种。有一回种蚕豆的时候,我穿着家里带来的棉袍子,背着双手东瞧瞧,西望望,悠然自得。被一个姓吴的语文老师看到了,他说道:“哎呀,章开沅,你小小年纪,一副学者模样。”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被人评价有“学者模样”,因此,连同种蚕豆一事记在脑海中了。我当时懵懵懂懂,也没有想过吴老师究竟是表扬我呢,还是批评我?

教室简易,厕所也简易。厕所也是“竹篱茅舍”型的,坑不少,但人多,排队现象比较严重,味道也比较大。不过,也有“高级别”的厕所。前些年,我的一个门人要在武汉建高级公厕。我和他开玩笑:“你那个四星级、五星级厕所,级别再高,也没有我上中学时的高。”他不解:“您那个有多高?”我说:“有树那么高!”原来,我们有时嫌学校厕所人满为患,加以气味不佳,会跑进大山深处,爬上桐油树大解。不用排队,空气又好,还直接给树木送去养分,那多高!

在穿着方面,在我的记忆里,学校是发过校服的,但似乎没有冬衣,因为我记得自己冬天长期穿的都是从家里带去的棉衣。夏天游泳的时候,还要自制一条三角裤当泳裤。姐姐会用父亲寄来的一点钱买点布,亲手为我缝制三角裤。因为工艺简单,有时我也自己缝。我们还自己做鞋子。说是鞋子,其实是木屐,也叫“呱嗒板”。讲究的木屐我做不来,只能做简易版的。在外面捡到一块牛皮或马皮,便把它当作宝贝。用剪刀一剪,钉两颗钉子,找点帆布做根带子,就可以上脚了。夏天,一双自制呱嗒板,一条自制三角裤,成群结队,呱嗒呱嗒,往长江边而去,多节省,多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