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探寻鬼火之谜
当然,有一些活动,可以说是亦雅亦俗。比如探寻鬼火之谜,还有说寻找桃花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时班上的同学中间也有“小圈子”。那些从保育院过来的同学,行为规范,思想正统,衣着整洁,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破衣烂衫,却喜欢怪腔怪调地学他们唱:“我们的妈妈宋美龄,我们的爸爸蒋委员长。”他们比较有教养,对我们充满妒意的取闹总是“犯而不较”。
我曾经属于一个十人组,或可称为“十人帮”。我和其他九个男孩子,常常“泡”在一起,课余或爬山游泳,或抓鱼摸虾,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我们这个“十人帮”,还排有位次。决定位次的办法,是“比武”。我个子小,体力弱,无法斗过那些勇猛有力的大孩子。最后剩下我与一个曾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同学比武,以决定谁是“老九”,谁是“老十”。通过努力,我居然赢了,获得“老九”荣号。
“十人帮”在学习的时候循规蹈矩,听讲也很认真。我们的“集体行动”,都是在课外。我们不干欺负弱小的勾当,抓抓小鱼,找找桃花源,探寻鬼火奥秘,都无伤大雅,甚至还有点风雅。
有一年夏天的一个夜晚,结束自修之后,进入宿舍休息之前,我们在附近稍微游玩一下。忽然看到稍远处的坟地边,有一团一团的绿色光焰,游移不定,或聚或散。以后好几个晚上,都看到同样的现象。我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有限知识,就此展开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尸骨所含磷质的挥发现象,有人则认为是“鬼火”。于是我们决定玩一次考察性的游戏,办法是白天在“鬼火”出没的山头插一块划有记号的木片,晚间轮流去取回木片,并报告考察鬼火的情形。
也许是大孩子们“耍奸”,决定此次行动一反常规,改为由小到大轮流前往。但考虑到“老十”两腿长短有点不一致,晚间行走不便,最后决定由“老九”首先出马。我从未受过“第一”的优先待遇,对此自然受宠若惊,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我去的那个夜晚,月明星稀,微风拂面。我很轻松就到达了目的地,拿起木片,然后去考察“鬼火”。我发现“鬼火”并非从坟墓中散出,而是在附近的池塘边和洼地里漂移,心想这应该是萤火虫吧。我走近了,想抓一个,但未能成功。抓了几下之后,突然一阵风起,我心生恐惧,赶忙回去了。
在那之后,“兄长”们纷纷出动,但大都和我一样,徒劳无功。直到有一天,“老大”或者“老二”终于带回来了一粒“鬼火”,果然是萤火虫!
我把我们考察的结果向化学老师汇报,化学老师很高兴,觉得我们有探索精神,期末考试,我又破天荒得到100分,她居然买了些牛肉,用做实验的烧杯烹煮,叫我去吃红烧牛肉。这是我得到老师的最佳犒赏。老师是独自来江津乡下教书的,远离自己的孩子,就把我们当作怜爱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