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质量强国是内生增长的重要途径

中共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要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要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基础上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但是,我国目前以资源大规模数量化投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已不能完全有效支撑上述目标。为此,国家在顶层设计上提出了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不断强调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然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却没有真正地实现将经济发展建立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质量并没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通过质量实现国家强大,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理念,甚至有沦为空洞口号的风险。质量强国还没有被真正地确立为全社会共同践行的国家发展战略,其原因并不在于人们对这一理念缺乏认同,而在于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战略,还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具体的路径设计。更突出的问题在于,目前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更多的是在强调质量本身,而没有真正论证清楚如何通过质量实现强大国家的目标,没有构建起通过质量实现国家强大的逻辑框架和具体政策,质量和强国之间还是“两张皮”的关系。因而,本章的研究重点就是:建构质量与强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着力探讨实现这一逻辑的若干重大问题,从而在理论和政策上更加充分地证明质量可以强国,并推动质量强国更快地从理念转化为战略。

任何一项战略的确立,最重要的是要在基本理论上证明这一战略的必要性,并对战略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提出战略的目标和重点。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研究战略实施的主要内容、路径方法、具体手段和制度支撑。根据以上战略理论的一般性要求,本章首先需要从基本理论上论证质量强国战略的必要性,特别是要评估我国当前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环境需求,并进而确定质量强国战略的目标和重点;其次,要研究市场对质量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如何使市场成为实现质量强国的根本路径,具体包括市场如何真正实现企业主体的优质、优价,消费者如何成为决定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质量大数据如何减少市场交易中质量信息的不对称等;再次,在具体方法上要研究如何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包括标准组织怎样成为拉动企业质量创新的重要力量,如何构建完善的质量中介服务体系等;最后,还要研究战略实现的制度支撑,包括作为“软制度”的质量诚信和作为“硬制度”的政府质量治理体系等。以上内容构成了质量强国的基本战略框架(见图5-1)。

图5-1 质量强国战略框架

以上战略框架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构成了影响质量强国战略能否真正实现的10个重大问题,这是我国强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质量与强国内在逻辑关系的关键。以下,将主要展开研究质量强国战略的10个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