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考研真题详解
一、填空题
亚文化可以分为 、 、 等类别。[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
【答案】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
二、选择题
文化现象总是具有广泛的意义,其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那个窄小的范围。此点突出表明文化的下述哪种特点?(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
A.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B.复合性
C.象征性
D.传递性
E.变迁性
【答案】C
三、概念题
1.文化[华中农大2011年研;中财2008年研]
答:文化是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社会学认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都可以归结为是各种文化现象。
2.文化堕距[人大2006年研;吉林大学2003年研]
答: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了“文化堕距”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一般说来,总是“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迁,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快于非物质文化,两者不同步,于是就产生差距。就非物质文化的变迁看,它的各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也不一致,一般说来总是制度首先变迁,或变迁速度较快,其次是风俗、民德变迁,最后才是价值观念变迁。
3.主文化与亚文化[华中农大2011年研]
相关试题:亚文化[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研;河北大学2010年研]
答:(1)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2)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亚文化的类别有:①民族亚文化;②职业亚文化;③越轨亚文化。
4.文化相对主义[华中农大2010年研;中山大学2007年研]
答:文化相对主义是对文化模式评价的一种倾向,它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如果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它的口号是:好的民德就是适合当时环境的民德。
5.文化震惊[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研;华中农大2010年研;人大2007年研]
答: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文化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文化震惊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地区之间也会发生。这是一种客观现象,无善恶之分,但对文化震惊的处理却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后果。处理不当可能发生盲目排外,得当的话则可以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四、简答题
1.简述文化模式。[中财2010年研]
相关试题:文化模式(概念题,吉林大学2005年研]
答:(1)文化模式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2)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与普遍的文化模式。文化模式研究是将各个层次上的文化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只有研究文化模式,才能认识到一个社会或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才能进行文化比较。
①特殊的文化模式,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的文化结构与文化内容。
各种特殊的文化模式,受到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物质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地理条件、资源、人口的影响等。另外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的特点、意识形态、外来文化等等。
②普遍的文化模式,指各种文化模式虽各具特点,但是就其基本结构看却有着共同的东西。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语言,包括语言、文字、符号等;
b.科学,如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又如社会科学知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
c.习俗,如各种各样的礼仪、礼节等;
d.家庭与社会制度,如婚姻形式、继承制度、社会控制、教育制度等;
e.政府,如政体、司法、法律程序等。
2.亚文化的含义和主要类型。[中财2011年研]
答:(1)亚文化的含义
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亚文化也可以转变为占主导地位的主文化。
(2)亚文化的主要类型
①民族亚文化
它是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例如,我国50多个民族在参加社会整体生活的同时,也都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当然,民族亚文化与主文化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彼此交融的。中华民族文化就是汉、满、蒙、回、维、藏等多种民族亚文化交融的结果。
②职业亚文化
指为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各种专业性较强的职业都有一些专门的训练,有专门的职业术语、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等等,这样,不同职业就形成了不同的职业亚文化。
③越轨亚文化
指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反社会集团的行为规范往往偏离主流文化所规定的行为规范,相对于主流文化来说,反社会集团的群体规范是越轨行为。越轨亚文化反过来又成为犯罪行为产生的重要根源,犯罪团伙成员的犯罪行为虽被主流文化视为违法,但在犯罪团伙内的亚文化中却是被肯定的,受到同伙的赞扬。因此,越轨亚文化为犯罪行为提供了容易滋生的环境。
3.文化所包含的规范体系是怎样的?[华中农大2011年研]
答: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影响、指导、规定着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与行为方式。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范本,告诉社会成员做事情的规矩、规则是什么。有了文化,人们便有了行为标准。而且,文化使一个社会的规范、观念更为系统化,文化集合着、解释着一个社会的全部价值观和规范体系。文化还给一个社会提供了蓝图,人们做事情或多或少都在依据文化的蓝图。文化所包含的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
(1)正式规范
正式规范是以法律、法规形式出现的,违反了会受到惩罚。正式规范主要包括:规章规则,是社会团体和组织中的基本行为规范,通常是正式的、明文规定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约束力最强的正式行为规范,不仅具有引导和制约社会行为的作用,而且对不良社会行为具有威慑作用。
(2)非正式规范
非正式规范主要有社会习俗、民风、民德、乡规民约等。社会习俗是一种无形的规范系统,其引导性或约束力来自大众的压力;民风即民间的风尚或社会风尚,属于倡导型规范,即在社会中流行和倡导的行为模式;民德中还包含禁止型的规范,即对某些行为加以制止;乡规民约是在特定范围的群体或社会中,人们根据默契达成的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的契约或规定。
此外,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以理念的形式出现的文化要素,是指社会成员对人或事物的价值的判断,即对于人或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它也是人们判断是非曲直的基本标准,对社会成员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动选择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文化价值观与社会成员的行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五、论述题
1.试从社会学的文化多样性研究阐述我国社会转型过程对“中国道路”探索的必要性。[中财2008年研]
答:(1)文化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社会学认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都可以归结为是各种文化现象。
(2)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模式。文化模式是指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
②在文化模式的研究中,有特殊的文化模式与普遍的文化模式之分。
a.特殊的文化模式,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的文化结构与文化内容。各种特殊的文化模式,受到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各阶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物质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地理条件、资源、人口的影响等。另外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的特点、意识形态、外来文化等等。
b.普遍的文化模式,指各种文化模式虽各具特点,但是就其基本结构和形式看却有着共同的东西。
(3)文化模式在“中国道路”上体现了其特殊性
中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模式,发展道路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所以,文化模式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表明了探索“中国模式”的必要性。
2.试举例论述文化之功能。[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文化的功能。(简答题,华中农大2011年研]
答:文化主要有4个方面的功能:
(1)文化的认同功能
认同功能是指文化使得社会群体、社会成员有了共同的可以交流的符号基础、心理基础,他们相互认可,认定自己属于同一种文化。文化认同具有很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是一种深层次的认同,甚至可以超越一般的群体归属界限。
例如,中国和美国在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同的文化,美国强调个体主义和个人成就,而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和集体成就。
(2)文化的规范功能
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影响、指导、规定着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与行为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基础,是社会交往的前提条件;
②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范本,告诉社会成员做事情的规矩、规则是什么;
③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最为原始的素材、材料,人们从事任何社会活动,都只能取材于文化;
④文化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使社会运行得以持续。
如中国古代社会,许多人都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3)文化的整合功能
整合功能是指文化使社会形成一个整体,社会要素之所以能形成社会,是靠了文化的联系作用。从文化整合的观点出发,一个社会上的各种文化机构都从不同侧面维持着社会的团结。
典型例子是人类学家对于澳大利亚的亚尤伦特部族文化的研究。亚尤伦特部族对石制工具怀有敬意,尤其对石斧这种加工复杂的石器更是如此。部族通过批准石斧使用的程序建立了行为规范。围绕着石斧,文化的其他部分,如宗教、社会控制、行为规范、权力结构也都相互联系,于是亚尤伦特社会便通过文化而整合起来。
(4)教育和教化功能
文化对于人的教化,即一个人能适应文化、接受文化,可称作“文化涵化”。只有通过“文化涵化”,一个人才能成为社会的人。在人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文化的作用最大。一个人从生物人演变成社会人最主要的就是一步一步地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掌握文化规则,并按这些规则行事,这样才能被他人或社会接纳。
比如,中华文化就是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通过教化功能传承至今。
六、材料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吴老太爷为避战乱而来到上海,进上海城时,“机械的噪音,汽车的臭屁,和女人身上的香气,霓虹电管的赤光——一切梦魇似的都市的精怪,毫无怜悯地压到吴老太爷朽弱的心灵上”。这些都市景象使这个足不出户的老朽惊恐不已,一个劲儿地念《太上感应篇》,不久便一命呜呼。(摘录自茅盾的小说《子夜》)[华中农大2010年研]
请问:《子夜》中吴老太爷的惊恐乃至死亡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在出现这种现象时,人们可能会有哪些不当的反应?在你看来,怎么处理才是得当的?
答:(1)茅盾小说《子夜》中,吴老太爷从农村到上海见到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心中惊恐不已,一个劲儿地念《太上感应篇》,不久便一命呜呼了,这是一种文化震惊。文化震惊就是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2)文化震惊显示的是,有着巨大差异的不同文化,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冲突和碰撞现象。文化震惊现象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地区之间也会发生。农村人到了城市,会对喧闹、快节奏的城市文化不适应。相反,城市人到了农村,也会对农村时间观念不强、做事离不开人情的文化感觉不适应。
在文化震惊出现时,人们可能有以下不当的反应:
①可能发生盲目排外现象,如清朝末年,清政府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
②可能发生盲目崇拜,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信心,以为一切都是外国的好。
如果处理得当,则可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近代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曾出现几次大的文化震惊,它们都促进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3)文化震惊是一种客观现象,并没有善恶之分。
当出现文化震惊的时候需要客观理性的对待:
①把文化震惊作为一种客观现象来对待,消除认识上的偏见;
②积极学习其他文化中的先进部分,避免盲目排外;
③发掘自身文化精髓,避免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
④促进自身文化与异文化的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