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3.1 考点精讲
考点1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主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①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
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个体。个体身心发展到什么程度,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社会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在社会环境中,不仅存在着与个体有着不同性质、不同关联程度的各类群体,而且还存在着人的创造物和各种创造性工具。个体只有将这些创造物与创造工具作为自己的活动对象,与其发生交互作用,人的身心发展才能成为可能。
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人具有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这已经使人超越了动物,另外,人还有认识和改造自己的能力,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
人的能动性能否较好地发挥,是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人的潜在能力的充分信任,对社会实践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发展主体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的清醒认识,是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也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①基本观点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②代表人物
a.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b.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c.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d.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认为,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
(2)外铄论
①基本观点
外铄论者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
②代表人物
a.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持外铄论的观点。
b.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c.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个体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要求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品德的养成,都应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特点要求教育要有针对性,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要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人身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它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即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因此,教育活动首先要分析个体各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对症下药,才会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互补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协调一致,从而为人的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可以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出色的人物。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那么,不很严重的疾病或磨难也会把他击倒。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方面。
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我选择的方向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是非常重要的。
考点2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的概念
遗传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又称遗传素质。
(2)遗传的意义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每个人的先天素质中都有不同于父母的独特因素,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个体的发展便无法实现。个体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具有的先天的心理特征,也会对他后天的学习和社会成功产生很大的影响。但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素质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遗传素质并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态度、道德品质等,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成为现实。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个体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在每个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个体的特点,不管是智力、体形还是特长,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遗传素质的影响。现代遗传学研究证明,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在于核糖核酸排列及其活动的差异。一个先天禀赋优异的儿童,如果后天得到良好的教育,在某些方面发展得更快、更好是完全可能的;一个天生的弱智儿童,对他的发展自然是非常不利的。
③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所以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遗传决定论者把遗传看作是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人的智力、能力和个性都是自然赋予的,是先天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他们否定教育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认为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只在于延迟或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成熟的概念
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成为成人。
(2)成熟的意义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个体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
②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指个体所处的总体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和小环境(与个体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①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
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体现在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很多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规范。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目标和方向,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门人才培养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并有意识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去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是一项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使个体处在一定的学习群体中,尽管个体之间的发展水平有差异,但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学校教育就教育质量与效率而言,是其他环境所不能比的。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作用将更明显、更富有成效。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功用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该领域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在个性发展方面,学校教师和领导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这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尊重和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学生过群体生活也有助于每个人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1)个体能动性的内容
①从过程结构的角度看,包括活动主体的需要与动机、指向的客体对象,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与工具,行为程序、结果及调控机制等基本要素。
②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2)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
①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生理活动是人这一有机体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交换的过程,是为维持人的生命服务的,与人的身体发展直接相关,也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
②第二层次是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也包括人对自己的意识、态度与倾向,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
③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对个体来说,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创造需要的意义,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考点3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1)人的价值的含义
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
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和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让知识反过来奴役人。
2.教育对人的潜力的发掘
(1)人的潜能的含义
人的潜能是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为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2)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
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人的潜能很少能自动表现出来,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掘,必须通过教育和学习才能实现。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当具备了某种条件时,人的潜能会得到超常的发挥。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3.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
(1)人的力量的含义
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
(2)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
人的身体力量的发展有多种途径,教育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人的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教育不仅需要分别培养和发展人的身体之力和精神之力,而且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和谐,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1)个性的含义
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和独特性。
(2)教育对人的个性发展的作用
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就我国学校教育的一般情况来说,是重视共同性有余,而重视差别性不足。
考点4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①生理发展特点
a.体形剧变;
b.身体机能迅速健全;
c.神经系统的发育接近成人;
d.性开始成熟。
②心理发展特点
a.认识特点
第一,注意特点:有意注意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注意的品质有新的发展。
第二,感知特点:观察的自觉性有所提高。
第三,记忆和想象特点:有意识记和意义识记逐渐起主导作用。
第四,思维特点:抽象概括水平提高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显著的提高。
b.情感和意志特点
第一,情感方面:自我意识发展不平衡,容易动感情,常常为一点小事而激动,行为带有冲动性,有事不愿和父母谈。
第二,意志方面: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了,他们活动的自觉性,独立性,坚持性有了一定的发展。
c.自我意识
第一,自我评价能力有所提高;第二,成人感增强。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①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教育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②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③在情意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④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
2.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1)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①生理发展
a.身体的发育已经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缓阶段。
b.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c.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
②心理特点
a.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b.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于成熟。
c.自我意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
d.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e.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的意义。
(2)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①发展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③形成合理的人生理想,重视理想教育和职业指导;
④正确处理异性同学之间关系的教育;
⑤加强品德、法制、政治教育。
3.2 典型题详解
一、选择题
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不同时期属于前者。因此,正确答案选B。
2.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答案】D
【解析】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为人以后的发展准备了物质基础,而后天的教育让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因此,正确答案选D。
3.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答案】C
【解析】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和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在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能系统的引导儿童的发展,是其他形式的教育无法取代的。因此,正确答案选C。
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答案】A
【解析】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着重强调自身的遗传素质在身心发展中起到决定作用。因此,正确答案选A。
5.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答案】B
【解析】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这些个体自身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少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包括与成人的关系。这是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生动形象的世界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变化的转折期。因此,正确答案选B。
二、填空题
1.________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________个高峰期。
【答案】初中
2.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________所决定的。
【答案】内在需要;成熟机制
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内发论、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________、不平衡性、互补性和________。
【答案】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________、________、学校教育和________的影响。
【答案】成熟;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
三、名词解释
1.遗传决定论
答:遗传决定论是一种单一因素决定论,亦称“生物因素决定论”。该观点认为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以及能力和性格的发展及差异的形成都是由遗传决定的。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在1869年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首先提出“天才是遗传”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决定,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影响这些由遗传决定的能力和品质,使之或迟或早的实现,而不能加以改变。奥地利心理学家比勒持同样观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内部素质向自己的目的有节奏地运动的过程。遗传决定论最大的局限是贬低了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2.发展关键期
答:发展关键期又称发展最佳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技能和能量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它是由心理学家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发展关键期的特点是:在这个时期,人对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速度最快,如果在此时施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错过发展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四、简答题
简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
答:教育可以提升人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尊重。教育有责任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教育要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要教会人们怀疑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2)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
人的潜能是人足以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人培养成为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而人的潜能的充分实现,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学习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潜能存在的实际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3)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
人的力量包括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力即体力和心力得到应有的培养与发挥。在当前,我们必须通过教育和谐地发挥人的力量,逐步使每一个人都获得真正的全面发展。教育的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必然有助于不断地提升人的地位。
(4)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个人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而人的个性化的形成和实现依赖于教育的作用。教育具有促进人的个性化的功能,这主要体现在:教育可以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可以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可以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其充分开发内在的潜力并充分发展其特长;同时,教师还要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给其创造生命价值的信心和力量,促使其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五、论述题
联系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谈谈对中学生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答:(1)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①中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表现在:身体外形发育;身体各脏器生理功能的发育,第二性征出现;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生理机能逐步增强。
②中学生主要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智力发展显著但社会阅历较浅。也就是说,这个时期他们的感觉、知觉灵敏,记忆力、思维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来反映事物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并从一般的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地利用理论思维,而且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的提高。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
第二,自我意识增强但不够稳定。注重外表,或沾沾自喜,或烦恼忧愁;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对别人的评价极为敏感;遇事容易走极端。
第三,性意识的觉醒、发展但自控能力较差。所谓的性意识就是对性的理解、体验和态度;觉醒,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同时也带来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如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性征变化感到害羞和不安,对异性的变化感到好奇和关注等。
(2)对中学生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拨、积极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对中学生的教育需注意以下问题:
①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良好的外部条件是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②减轻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指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其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③培养中学生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学生智力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④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制的教育。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宜采取说理、疏导的教导方式,而不应一味强制、批评、惩罚。
⑤重视中学生的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⑥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⑦重视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阶段,在这一敏感时期,学校尤其需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