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保卫《新闻理论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价值[兰州大学2016年研;西南大学2016年研;上海交大2015年研;上海大学2015、2013年研;人大2014年研;复旦大学2014年研;南京大学2014年研;厦门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北大2009年研;人大2008年研;华师2007年研;上海交大2007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四川大学2006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研;西安交大2004~2005年研]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真实性、人情味、趣味性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无产阶级新闻学则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知新闻的需求,注重社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是在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璜。1918年,他在《新闻学大意》(发表于《东方杂志》)中,设专章论述“新闻的价值”。

2.新闻选择[复旦大学2015年研;华南理工2012年研;华农2009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人大2004年研]

答:新闻选择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遴选,择定其中能够和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过程。新闻选择通常表现为对稿件的选择,其实质则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二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新闻选择包括三种类型:内迫性选择。即使媒介得到的新闻都是值得发表的,在篇幅超负载的情形下,“把关人”也只能舍弃其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这是一种受制于媒介内部技术条件而进行的选择。需要性选择。新闻传播媒介要根据对受众已知需要的认识和未来需要的预期进行新闻选择。外迫性选择。新闻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它必然受到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制约,这种受外来因素的限制下对新闻事实的取舍,就是外迫性选择。

3.新闻框架[华中师大2015年研;人大2013年研;清华大学2012年研]

答: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新闻框架”(news frame)的学术概念。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一般而言,新闻事件大都具有复杂的多种属性,由于时效性和新闻文本特性的要求,新闻记者不可能在一篇报道中事无巨细地罗列这些属性,而只能抓住事件的若干主要属性,并把它纳入到一定的框架之中。

4.软新闻[华东师大2016年研;上海交大2014年研;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研;华中农业2011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湘潭大学2009年研;华师2005年研]

答: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只是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供人们茶余饭后作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5.Hard news[上海大学2015年研]、硬新闻[山西大学2017研;西南大学2016年研;暨南大学2011年研;上海财大2010年研;北大2008年研]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订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在有些场合,可能失之分秒,差之千里。硬新闻的另一个要求是报道尽可能的准确,信息尽可能的量化。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价值构成要素。[中南财大2010年研;厦门大学2009、2003年研;南开大学2009年研;中南财大200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研;北大2006年研;上海交大2004年研]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种特殊素质就是新闻价值的要素,这些要素都具有能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能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共同特征。

(1)时新性。

指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人们所未知的新鲜事。事情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价值越高;内容越新,包括最新的情况、最新的问题、最新的成就、最新的经验等,新闻价值也越高。

(2)重要性。

指事实所具有的为多数人所关心的社会意义。若事实只对少数人产生影响,为少数人所关注,尽管这一事实对这些人是重要的,但谈不上具有新闻价值意义上的重要性。只有影响到多数人,为多数人所关心,才具有重要性。而且影响到的人越多,其新闻价值越大。凡属多数人所迫切关心的事实,与多数人利害攸关的事实,在实际生活中多数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具有重要性的。

(3)显著性。

指事实所涉及的人物、地点等因素为众人所瞩目,因而也就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显著性也指某些异乎寻常的事实,极好或极坏,这样的事实也会特别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4)接近性。

指事实因在地理上或心理上与接受者十分接近,自然地能够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地理上的接近是指事实发生的地点就在接受者的周围,由于这类事件更容易对接受者的生活产生影响,因而它更为接受者所重视。心理上的接近是指某一事实会引起某类人的共鸣,会在相同“社会类型”的人中引起共同的兴趣。

(5)趣味性(或人情味)。

指事实因为新奇,为人们所未料及;或富有戏剧性,情节曲折跌宕;或极具人情味,能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因而这类事实对受众具有特别的吸引力。一般而言,奇闻趣事、社会新闻、曲折遭遇、感人事迹等都可归入此类。

在上述新闻价值的五个要素中,对于一个能成为新闻的事实来说,时新性是必备的,其他要素可多可少,所具备的要素越多,要素的程度越高(不是一般的重要,而是非常重要;不是一般的显著,而是特别显著;不是有一点趣味,而是十分有趣),新闻价值就越大,就越是一件特别为人们所关注的新闻。

2.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的关系。[上海财经大学2013年研]

答:(1)新闻价值的含义

新闻价值是指一个新闻事实中所具有的能够引起受众共同兴趣的素质的总和。这些素质包括五个要素:时新性,即事件是新近发生的而且是社会大众所不知道的,即时间近、内容新。重要性,即事件要与当前社会生活以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害有密切关系。接近性,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显著性,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往往为世人所瞩目。趣味性,即事件要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

(2)新闻政策的含义

新闻政策是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中国的新闻报道政策是以正面报道为主,符合“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3)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统一关系:两者都是进行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选择,是指新闻机构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进行鉴别和挑选的行为,通过选择,选出新闻机构认为值得传播的事实加以传播。世界上每天发生的各种事件极其广泛、复杂,而传播渠道有限,比如报纸的版面、广播电视的波段及播出时间都是有限的,新闻媒体不可能做到“有闻必录”,因而需要一定的选择标准来确定向受众报道哪些新闻事件,并排除掉另外一些事件。这其中,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规律性标准,新闻政策是新闻选择的规范性标准,两者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选择新闻的作用。

对立关系:两者可能相互压制对方作为新闻选择标准功能的实现。

新闻价值理论从新闻的本质着手指导新闻的传播,具有科学和公认的标准,对新闻选择有着重要意义,是新闻职业工作进行新闻选择的首要标准。但是新闻政策则是新闻事件——无论具有多大的新闻价值——能否通过新闻机构管理者审查而进行入传播程序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尽管新闻政策结合行政权力,从宣传效果的角度决定新闻传播与否,却遭到了具有职业新闻理念的新闻工作者的抵制和反抗,他们将新闻价值的有无作为新闻选择的更高标准,认为一个新闻机构在进行新闻选择的时候,根据新闻的规律,应该把新闻价值放在优先的位置来考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广大受众吸引过来,也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受众,新闻机构才能有生存的基础。

3.为什么说新闻价值是相对的?[华科2006年研]

答:新闻价值是相对的,具体分析如下:

(1)社会环境不同,新闻价值不同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新闻价值的标准不同。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不同,新闻价值的标准也不同。

(2)媒体不同,新闻价值的标准不同

这主要表现在:

媒体性质不同。社会主义媒体和资本主义媒体的新闻价值的判断会不一样;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党报非党报、部分报纸与社会团体报纸之分,也有专业报纸和综合报纸之别,它们对新闻价值取舍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媒体市场定位不同,即是指媒体的受众定位不同。媒体宣传重点不同。在一定阶段,媒体一般有相应的宣传重点,宣传价值在特定条件下往往会影响媒体对新闻价值的判断。

(3)受众对于新闻价值而言是一个变量

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的受众对它的价值判断不一样。同一受传者接受新闻时的情形不同,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也会不同。因为同一受传者在不同时间、状态下的需要不是完全一样的。

新闻价值是相对的,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揉捏,它也有相对固定的判断标准,这是新闻价值规律的核心所在。

4.试述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与“负面新闻报道”的界定与关系。[北大2008年研]

答:(1)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与“负面新闻报道”的界定

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是指新闻报道公开传播后给社会造成的非预期的、不良的结果。根据效果的社会作用划分,新闻传播效果分为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负面效果就是受众接受信息后产生对社会有消极作用甚至阻碍作用的效果。

“负面新闻报道”是对社会负面现象所做的报道,通常聚焦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一切反常现象。犯罪、腐败、丑闻、性攻击、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等一类事件往往是它注重的焦点。它的目的不在于歌颂光明或倡导,而在于暴露社会敏感灰暗的一面,以使公众瞩目、警醒和震惊。与之相对应的是正面报道和一般报道。

(2)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与“负面新闻报道”的关系

前者的“负面”强调的是报道的影响和结果,即传播的效果,后者的“负面”则是指向报道对象和报道内容。“负面新闻报道”并不等于负面影响,对社会的长远发展而言,负面新闻报道能够警醒社会,引起重视和对策的出台和实施,更多的是产生正面影响。

5.如何理解新闻选择对新闻工作的意义。[复旦大学2009年研]

答:新闻选择是指在特定的传播环境下,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新闻事实、新闻作品的衡量与取舍。新闻选择实质上就是对能构成新闻的事实的选择。选择事实是新闻工作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环。

(1)新闻选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从新闻传播的数量看,每时每刻发生的事实的总量远远多于所有新闻媒介能够承载的新闻事实的信息的总量,客观情况要求必须对无穷尽的事实加以比照和取舍。

从新闻传播的质量看,传播者和决策人总要以政治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取向作为选择新闻事实和新闻作品的首要依据,受传者也总是以自己特定的标准取舍新闻,从而使新闻选择成为不可避免。

从新闻媒介的生存发展看,新闻选择是其维护自身机制、安身立命的根本保证。没有正确的新闻选择,新闻媒介既不能满足受传者的需求,又不能完成创办人赋予的使命。

(2)新闻业务的三个主要环节都和新闻选择有着密切关系

新闻采访过程是不断挑选事实的过程。记者获得新闻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新闻现场亲眼目睹,一是听别人介绍。在新闻现场,记者目光所及,可以看到许许多多东西,不可能把一切都记下来,必须有所选择。被采访对象在介绍情况时,滔滔不绝地讲述,可能向记者提供了许许多多事实,记者就得不断地进行筛选,哪些事实无关紧要,哪些事实重要;凡重要的事实,记者就得抓住不放,追问下去,直到全部弄清为止。

新闻写作的过程是重新挑选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是组织事实、描述事实。为此,就必须对采访到的事实作一番梳理、挑选:哪些事实应该淘汰,留下哪些事实写入新闻稿;哪些事实非常重要,在新闻稿中要突出;哪些事实只需一笔带过。“有闻必录”只能是一笔流水账,写作前不挑选事实,那就必然主次不清,轻重不分,同样不合要求。

新闻编辑过程是再一次挑选、审视事实的过程。编辑面对的是新闻稿,一篇新闻稿能不能用,当然要考虑到写作技巧。但取舍一篇新闻稿的标准,首先不是写作技巧,而是新闻稿中的事实。新闻工作有句行话,称“稿件的分量”,即指新闻稿中的事实,“有分量”是指这篇新闻稿所提供的事实重要,可以放在显要的位置上发表。事实有分量,写得也好,这当然是最理想的新闻稿。有些稿子,写作技巧不怎么好,但提供的事实十分重要,编辑经过文字加工,可以公开播发;有些稿子,尽管写得很漂亮,但提供的事实并无多大价值,好比麻袋上绣花——底子太差,也无法被编辑看中。

当一名记者、编辑,仅有生花妙笔是远远不够的,首要的是有挑选事实的过硬本领。通常指的“新闻敏感”是迅速地判断事实的价值的本领,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

三、论述题

1.观点讨论: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素质的总和。[武大2011年研]

答:学术界对于新闻价值的定义不尽相同。题中所述观点实际上是一些学者从新闻传播者的角度对新闻价值做出的定义,因而具有与合理性。

(1)新闻价值概述

从整个新闻传播的过程看,对新闻价值的理解涉及新闻产品制作者与新闻产品接收者两个主体。

对于新闻传播者而言,新闻价值主要涉及新闻产品与新闻事实之间的关系。从这一角度出发的“新闻价值”概念,具体如下:

a.要素说。“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所谓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要的特殊要素的总和。”

b.标准说。“新闻价值是新闻记者衡量和选择事实是否可以成为新闻的标准。”

c.要素标准合一说。“新闻价值是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所含新闻构成要素的总和。它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客观标准。”

对于接收者而言,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产品对于接收者的价值。这一类型的定义有:

a.满足需要说。“新闻价值是一关系范畴,是指新闻事实(客体)的素质对收受者(主体)的需要的满足。”“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与收受者、社会之间的需求关系,表现为对收受者和社会需要的满足。”

b.功能、效应说。“所谓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新闻价值是某些事实所具有的在满足收受者新闻需要方面所具有的显在和潜在的作用。”“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激发出来的适应社会创新需要的能量。”

(2)观点细述

有些事实,由于它本身的某些特殊素质,因而有别于其他的一般事实,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素质使得它能够成为新闻,而新闻价值就是这些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中所包含特殊素质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真实性、人情味、趣味性等。

2.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在报道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的新闻时,新闻工作者要凭三个要素来决定是不是进行报道,即“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请从党报的政治性和新闻纸性相结合的角度,对“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人大2013年研]

答:新闻工作者应按照“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三个要素,来决定是否报道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新闻,原因在于党报具有多重属性。

(1)党报具有政治属性

我国的党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主张,它必须坚定不移而且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各项宣传要求和宣传纪律。

党报的政治属性决定党报须做到以下几点:体现党性原则;担负宣传责任;在新闻报道中体现权威性;将“讲政治”的要求融化到报纸中;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所以党报须从本党的利益出发、按照党委的要求进行报道,其是否报道某个新闻事件的标准之一,是对该事件的报道是否出于党组织的“工作需要”、能否推进党的工作进程。

(2)党报具有媒介属性

党报作为新闻纸,也有媒介属性,媒介属性要求党报在报道时应该做到:新闻报道应该尽量接近事实。以受众为导向,报道新闻时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根据接近性、时效性、重要性等新闻价值,来决定是否报道新闻与新闻在版面的位置。采取灵活的报道方式,尽量让受众接受,不必拘泥与严肃的形式。

换言之,作为新闻媒体,为吸引受众,并实现自身传播信息的功能,党报不可避免要遵循媒体的各种传播特点,在报道时不能忽视“新闻价值”的重要性,否则达不到满意的传播效果。

(3)党报具有文化属性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党报还具有文化属性。首先,作为出版产业的一部分,它是现阶段文化积累的基本载体之一。其次,党报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使党报肩负起宣传、记录、弘扬、延续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使命。

因为担负着文化传承的重大责任,在我国党报尤其注重社会效益的实现,它的出版发行把能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作为重要衡量标准。

综上可知,习近平主席提出,在报道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的新闻时,新闻工作者要凭“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三个要素来决定是不是进行报道的原因在于,党报具有政治属性、媒介属性和文化属性等多重属性,不同的属性要求它在报道中遵循不同的要求。

3.论述新闻从业者在进行新闻事实选择时的影响性因素。[北大2009年研]

答:新闻选择是新闻学全部知识、新闻工作经验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新闻选择是新闻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1)新闻传播者在选择事实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价值取向的制约。

决定传播价值取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新闻价值因素。对于新闻传播者而言,向受传者提供具有足够新闻价值的新闻,是他们最重要的职责。

新闻受传者总是出于特定的社会需求去获知新闻,新闻也只有能够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新闻之所以能够满足受传者的需求,实现自身的价值,按照唯物论的本源观,不是由新闻本身,而是由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具有这种能够满足需求、实现新闻社会价值的素质。

新闻价值是事实内含的客观要素,人们认知和评估这种客观要素是有标准的。在长期的、频繁的新闻传播收受中,新闻传播者与受传者逐渐形成了判断新闻价值的较为稳定的看法,这种个人或团体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观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观,即新闻价值取向。新闻价值观虽说必然受到阶级、集团、文化水准、情趣爱好等影响,但总体而言,主要是受到传播实践的制约、检验和纠正。传播实践的核心是新闻的传播效果,即新闻公开传播之后引起广大受传者的共同兴趣和广泛关注的程度。某一事实为受传者关注的程度越强,关注的面越宽,其构成的新闻的价值也越大。

因此,新闻传播者的责任之一,是识别、判断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并且尽可能广泛、充分、及时地报道这些事实。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新闻工作的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新闻敏感。

(2)在实施新闻选择过程中,传播者要受到传播环境和传播控制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制约。

传播环境包括媒介生态和传播生态两个方面。媒介生态是指媒介生存与运作的外部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环境,如经济的繁荣与贫瘠、政治的民主与专制、文化的进步与落后、社会的开放与保守、国际关系的紧张与缓和等。传播生态是指新闻体制、法制、规章、社会心理等与传播密切相关的社会条件及交通、通讯、物资供应等同信息物化过程相关的物质条件。所有这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与规范着新闻选择的运作。

传播控制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家、政党、社会集团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制裁等手段的控制,也包括社会舆论与行业组织的控制,还包括内部新闻自由体制的控制。

直接影响新闻传播者进行新闻选择、已内化为中国传播者习惯依据的因素有:a.党性原则要求和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纪律;b.法律、法规和有关新闻传播的专门法律文件;c.社会主导价值观;d.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取向;e.行业规范;f.本媒介编辑方针与风格特征;g.社会公德水准与社会心理承载力;h.相关媒介新闻选择惯例的比较把握。

对于新闻传播者而言,新闻选择是一种意识活动,是以传播功利为定夺,政策法律为依据,价值取向为首选的对新闻事实(大量通过新闻作品承载)反复权衡比较、评价分析的过程及其结果。这种选择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动,经常有所改变与调整。一个成熟的把关人,随着他的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对选择依据的娴熟把握,新闻选择也不断地趋于科学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