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行政组织(山东师大2017年研;华中师大2013年研;华南理工2011年研;中山大学2008;北理2008年研)
答: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就动态讲,行政组织是指为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就静态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行政组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有行政性职能的机构;狭义行政组织专指为推行政务,依照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公共组织(南京大学2018年研;华侨大学2018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研;武大2013年研;华中师大2013年研;华中农大2011年研;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
答:公共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国家机关组织。公共组织具有明显的政治性,而且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不易测量。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3行政组织结构(山东师大2018年研;中国地大2014年研;中央财大2009年研;首都经贸2007年研)
答:行政组织结构是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它包括行政组织各成员、单位、部门和层级间的分工协作以及联系、沟通方式。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的行政组织是实现行政目标、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组织保证。行政组织结构可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纵向结构即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横向结构即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的行政组织职能制,亦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机关内部各部门间的组合方式。
4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北邮2012年研)
答: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即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的行政组织职能制,亦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机关内部各部门间的组合方式。从现代管理功能看,每级政府内部都由决策、执行、咨询、信息和监督等部门组成。横向结构的优点在于各级领导人设有由其直接管理的职能机构,分工精细,能减轻首长的负担,有利于专业化。其缺点是事权分散,容易出现扯皮和推诿的现象。
5现代组织理论(青岛大学2012年研)
答:20世纪60年代以后,组织理论研究引进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成果,使西方组织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和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共同构成了现代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重视从社会整体联系、环境影响、发展变化等方面研究行政组织,为此项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但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复杂的行政组织,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有待进一步探索。
6编制(上海交大2007年研;东北财大2007年研)
答:狭义的编制是指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及职位的配置。广义的编制则是指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人员结构及职位的配置。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是指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的管理。它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方面。编制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①制订编制方案;②确定各部门的职能范围,进行科学的职能配置;③审批机构和人员;④监督编制执行情况;⑤做好编制统计;⑥制定有关的编制法规。
7非正式组织(山东大学2012年研)
答:(1)非正式组织的含义
非正式组织是指在正式组织中,由于个人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自由结合体,非正式组织是自发形成的,缺乏固定形式和特定目的。
(2)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功能
可以调节、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加强组织内部的意见沟通,增强成员内部的凝聚力,使组织成员遵从团体的文化价值规范,进而增进团结,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改善组织气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功能
当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的目标、利益不一致时,其成员为在非正式组织中寻求满足,往往忽视行政组织目标,造成目标冲突,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非正式组织成员沟通频繁,容易传播谣言,对正式组织及其成员危害极大。
8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
(1)编制管理(广东海大2017年研;华南理工2011年研)
(2)行政编制管理(中国地大2014年研)
答: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是指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进行的管理。它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方面。从实际运作来看,编制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①制订编制方案;②确定各部门的职能范围,进行科学的职能配置;③审批机构与人员;④监督编制执行情况;⑤做好编制统计;⑥制定有关的编制法规。为加强编制管理工作,我国县以上的各级政府都设立了机构编制委员会,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编制工作进行具体的管理。
9行政组织体制(北邮2009年研)
答:行政组织体制是指一级政府内部的领导关系和组织结构方式,是行政组织内部各要素、各单位、各部门乃至各层级之间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各国普遍采纳的行政组织体制主要有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层级制与职能制、集权制与分权制等等。行政组织体制是各国优良行政传统和管理经验的结晶,但没有哪一个国家只单纯地采用某一种组织结构方式,而是根据本国历史传统和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将各种组织结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10派出机关(广西民大2018年研)
答:派出机关是一级政府根据业务管理的需要,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关,如我国省政府下设的行政公署等。派出机关不构成一级国家行政机关,其权力是委派机关的延伸,因而是派出那一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分支机关。我国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主要有三种类型:①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②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③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
11准政府组织(华侨大学2017年研)
答:准政府组织是指那些虽不属于政府系统但却承担着某些公共职能的、半自治非政府组织,他们介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在中国,准政府组织主要是指由国家出资、完全依靠公共财政举办的旨在为社会提供相关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主要包括两类:①属于事业单位性质但又具有某种行政职能的机构,即政府直属事业单位;②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社会事务,即通常所讲的事业单位。
二、辨析题
1以泰勒(F. W. Taylor)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韦伯(M. Weber)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管理理论和以西蒙(H. A. Simon)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是西方早期古典行政组织理论的典范。(电子科大2016年研)
答:该命题错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泰勒(F. W. Taylor)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H. Fayol)、古立克(L. Gulick)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和以韦伯(M. Weber)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科学管理组织理论把组织成员看作机械性组织中的部件,主张对他们的生活机能和工作行为进行分解和合成,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行政管理组织理论研究组织要素和原则,提出分工协作、权责一致、命令统一、指挥统一等组织建设的14项原则和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的管理七职能论。科层组织理论主张依法管理、权责一致、分层定级、专业分工、竞考录用人员、以职定薪等,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理想型”的组织。
古典组织理论的共同特点是从制度规范的角度研究行政组织,提出了一些具有规范性的组织建设原则。但仅侧重对组织内部静态研究,忽视了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和组织的动态变化及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等。
2一个完整的行政组织包括五大基本要素,即组织目标、机构设置、人员构成、法规制度和物质因素。(电子科大2013年研)
答:该命题错误。一个完整的行政组织包括六大基本要素,即组织目标、机构设置、人员构成、法规制度、物质因素和权责体系。具体分析如下:
(1)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建立和存在的前提及基础,也是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行政组织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并由上到下,由宏观到微观地进行目标分解,依次确定各个子目标、分目标,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序列的组织目标体系。
(2)机构设置
机构是行政组织的实体,也是履行行政职能、达成组织目标的载体。设置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行政机构,是行政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
(3)人员构成
组织由人组成,组织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需要组织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行政人员的素质及其组成结构,是行政组织的重要因素。
(4)权责体系
权责体系是指行政组织内部权力分配、权责关系、指挥系统、运行程序、沟通渠道及各种机构、各个岗位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内在联系的具体表现,它直接关系到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运转。
(5)法规制度
法规制度是行政组织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法规制度的完善程度,也是衡量行政组织是否健全的主要标志。因此,建立健全行政组织法、编制法以及组织内部的各项具体法规、制度,是行政组织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
(6)物质因素
物质因素是指行政经费、办公场所、设备、物资、用品等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物质因素是行政组织必不可少的一大要素。
综上所述,行政组织的要素缺一不可,只有具备完整的行政组织要素,才能为建立机构健全、功能完善的组织打好基础。
3总体而言,我国行政组织采用直线职能式结构。纵向上按分权原则划分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四个层次(市管县体制的地方为五个层次);同时每级政府内按业务性质平行划分为若干职能部门,各部门主要对上级对口职能部门负责,同时也接受同级政府和首长领导。(电子科大2014年研)
答:该命题错误。我国基本上采用直线职能式结构。从纵向看,我国行政组织划分为中央(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四个层次(在市管县体制的地方为五个层次,即在省县间设地级市这个层次),每一层次内再作层次划分。同时,每级政府内按业务性质平行划分为若干职能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不同,但管辖范围大体相同,地位平等。它们主要对同级政府和首长负责,同时也接受对口的上级职能部门的领导。
三、简答题
1简述行政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广东海大2016年)
相关试题:
(1)行政组织基本要素。(中国地大2014年研)
(2)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中央财大2008年研;北理2007年研)
答:行政组织是按照一定规则和形式严格建立起来的正式组织。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行政管理活动都是通过行政组织来推行的。行政组织是否精干高效,直接关系到行政职能的实现和行政效率的高低。行政组织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建立和存在的前提及基础,也是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行政组织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并由上到下,由宏观到微观地进行目标分解,依次确定各个子目标、分目标,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序列的组织目标体系。
(2)机构设置
机构是行政组织的实体,也是履行行政职能、达成组织目标的载体。设置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行政机构,是行政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
(3)人员构成
组织由人组成。组织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需要组织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行政人员的素质及其组成结构,是行政组织的重要因素。
(4)权责体系
权责体系是指行政组织内部权力分配、权责关系、指挥系统、运行程序、沟通渠道及各种机构、各个岗位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内在联系的具体表现,它直接关系到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运转。
(5)法规制度
法规制度是行政组织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法规制度的完善程度,也是衡量行政组织是否健全的主要标志。因此,建立健全行政组织法、编制法以及组织内部的各项具体法规、制度,是行政组织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
(6)物质因素
物质因素是指行政经费、办公场所、设备、物资、用品等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物质因素是行政组织必不可少的一大要素。
综上所述,行政组织的要素缺一不可,只有具备完整的行政组织要素,才能为建立机构健全、功能完善的组织打好基础。
2行政组织特征。(中国地大2012年研)
答:行政组织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1)政治性与社会性
行政组织是为推行国家政务而组建起来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统治阶级维护本阶级利益、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工具,这决定了政治性是行政组织的本质特性。同时,与其他各种政治组织、军事组织不同,行政组织承担了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其必须服务于社会,施益于社会公众。这又使行政组织具有社会性的一面,是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法制性与权威性
①行政组织的设立、变更或撤销均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及程序进行;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这是行政组织的法制性特点。
②行政组织是依法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的机构,其以国家法律、权力为后盾,对各社会组织和公民以及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和施加影响,因而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3)系统性与动态性
行政组织是按一定的序列和等级组建起来的规模庞大、结构严密的社会系统。一方面,在这个系统中,其按不同区域、层次、管理功能划分,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纵横交错且具有制约和隶属关系的权责体系。另一方面,这个严密的组织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受到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条件、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依据公共权力标准,可以将公共组织分为哪些类型?(中财2017年研)
答:公共事务管理指向的是多元的利益关系,仅靠说服、动员等手段难于达到目标,事实上更多的公共事务管理是依靠公共权力的强制性来完成的。按照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公共组织可分为三种类型:
(1)强制型公共组织。这类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管理。它对某一事务做出裁决,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遵从,否则将受到惩罚。
(2)半强制型公共组织。这类公共组织实施管理更多的依靠市场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他们的管理行为对当事人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当事人遵守。但这类公共组织的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对抗的,当事人也可拒绝裁决。这类公共组织典型的如各种形式的仲裁委员会。
(3)非强制型公共组织。这类公共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其中多数是非营利的组织,如各种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等。
4行政组织与行政主体(中科大2011年研)
答:(1)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就动态讲,行政组织是指为完成行政管理任务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就静态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行政组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有行政性职能的机构;狭义行政组织专指为推行政务,依照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备一般组织的共同特性之外,行政组织还具有下述特性:①政治性与社会性;②法制性与权威性;③系统性与动态性。
(2)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行政主体的特点包括:①行政主体是享有行政权的特殊的权力主体;②行政主体是建立在合法的、社会的权力基础之上的;③行政主体是一种社会组织,而不是个人;④行政主体可独立行使行政权力并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5怎样理解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关系?(北邮2016年研)
相关试题: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区别。(中山大学2010年研;东北财大2010年研)
答:(1)行政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定义
行政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组织,除政府行政组织外还包括立法、司法、企业、事业等部门及社会团体中有行政职能性质的机构。狭义的行政组织,则专指为推行政务,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国家行政机关体系,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政治性与社会性,法制性与权威性,系统性与动态性的特征。
民间组织是自愿组成,为实现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必须到政府部门申请登记,经核准后方可进行活动。
(2)行政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联系和区别
①行政机关是按宪法和法律程序组建的。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行使国家行政权,对其管辖内的社会团体具有约束力。而在我国境内的民间组织,不具有国家权力的属性,各民间组织必须依照规定到当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经核准登记后,方可进行活动。各民间组织的章程、规定等,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且仅对其组织成员有约束力。
②民间组织是联结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中发挥“调节器”“缓冲器”的作用。它通过提供咨询、信息沟通、发表意见、协商对话等途径和方式反映民意,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协调社会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③对于民间组织的合法活动,行政机关应予支持,使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各自所代表的群体利益,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民间组织作为行政组织的有效补充,在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减轻了行政组织的负担,两者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6简述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东华大学2013年研)
答: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具体阐释如下:
行政组织是法定的正式组织,而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等产生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既无法定地位,也缺乏固定形式和特定目的,对正式组织的目标达成会发生促进、限制或阻碍作用。
①非正式组织的积极功能在于可以调节、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加强组织内部的意见沟通,增强成员内部的凝聚力,使组织成员遵从团体的文化价值规范,进而增进团结,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改善组织气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功能在于当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的目标、利益不一致时,其成员为在非正式组织中寻求满足,往往忽视行政组织目标,造成目标冲突,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非正式组织成员沟通频繁,容易传播谣言,对正式组织及其成员危害极大。
7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上海交大2010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非正式组织的正功能和负功能。(广西民大2018年研)
答:非正式组织是指正式组织内的若干成员由于生活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等产生的交互行为和共同意识,并由此形成自然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既无法定地位,也缺乏固定形式和特定目的,对正式组织的目标达成会发生促进、限制或阻碍作用。
(1)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在于可以调节、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加强组织内部的意见沟通,增强成员内部的凝聚力,使组织成员遵从团体的文化价值规范,进而增进团结,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改善组织气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在于当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的目标、利益不一致时,其成员为在非正式组织中寻求满足,往往忽视行政组织目标,造成目标冲突,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非正式组织成员沟通频繁,容易传播谣言,对正式组织及其成员危害极大。
8行政组织有哪些类型?(华南理工2017年研)
答:(1)行政组织是静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这里主要是指静态的、狭义的行政组织,即政府行政组织。
(2)行政组织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组织体系,其组织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从不同功能、作用的组织机构类型来划分,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类型:
①领导机构。领导机构的职能是对重大行政管理问题进行决策,并指挥督导决策的实施。它统筹全局,是行政组织的中枢、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关键。
②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即职能机构,它是在领导机构的领导下分管专门行政事务的机构。其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领导机构的方针、政策和决策方案,具有执行性、专业性、局部性的特点。
③监督机构。它是对各种行政机构及其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执法性机构。如监察机构、审计机构等。它是建立健全行政组织制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忠于职守的重要保障。
④咨询机构。咨询机构即智囊团或参谋机构,由专家学者和有实际经验的政府官员组成,专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决策方案。它既不是执行机构,也不同于秘书班子,基本职能是调查预测、参谋咨询、协调政策、辅助领导机关做好决策。它是现代决策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⑤信息机构。它负责信息的搜集、加工、传递、贮存,是为领导机构和各部门提供信息、沟通情况的服务机构。信息机构也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组织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⑥辅助机构。它是为协助领导工作而设置,包括两种类型:
a.设置于政府内部的办公厅(室),承担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的职能,具有综合性、执行性、服务性等特点。它对各职能部门无直接指挥的权力,但经授权可代表行政首长。
b.协助首长处理专门或特别事务的办公机构。如国务院侨务办、港澳办等。它可经首长授权,对外发布通知或下达指示等。
⑦派出机构。它是一级政府按管辖区域授权委派的代表机构,但不是一级政府行政机关。其主要职能是承上启下实行管理,既督促检查辖区贯彻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指示、决议、决定的情况,也向委派机关报告辖区内行政机关的情况、意见等。
9行政组织结构及其特点。(武汉科大2015年研)
答:行政组织结构是指构成行政组织各要素的配合和排列组合方式。它包括行政组织各成员、单位、部门和层级间的分工协作以及联系、沟通方式。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的行政组织是实现行政目标、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组织保证。
(1)纵向结构
纵向结构即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其特点在于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垂直方向自上而下传达和贯彻。有利于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但由于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
(2)横向结构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即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的行政组织职能制,亦即同级行政机关和每级机关内部各部门间的组合方式。从现代管理功能看,每级政府内部都由决策、执行、咨询、信息和监督等部门组成。其特点在于各级领导人设有由其直接管理的职能机构,分工精细,能减轻首长的负担,有利于专业化;其缺点是事权分散,容易出现扯皮和推诿的现象。
(3)纵向、横向结构的统一
单纯的纵向型、横向型结构各有优缺点,因此一般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网络型的直线职能式结构。其特点在于领导者的统一指挥同职能专业部门相结合,吸收直线式和职能式结构的优点,扬弃部分缺点,使其互相补充、制约,是前两种结构的发展。
10简述层次管理的原则。(华南理工2016年研)
答:层次管理的原则具体如下:
(1)层次节制原则,下层必须服从上层的领导。这是行政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通过层次节制,才能使行政系统迅速运转。
(2)只管一个层次原则,即上层只管下一层,一般不能越过中间层“一竿子插到底”,而应分层管理,层层负责。否则,中间层次就形同虚设,失去作用,整个系统也将混乱。
所以,精明的领导者应遵循的原则是:“领导做好领导的事,各层做好各层的事。”当然,在遇到紧急、特殊情况时,也允许越级请示或指挥。但为防止行政指挥的随意性与片面性,必须有相应的条件和措施作保证。
11简述层级制与职能制含义及关系。(南航2018年研)
答:(1)层级制与职能制的含义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层次制或系统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职能制是组织内部各管理层次都设有职能机构,各职能机构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发布命令和指挥。各级领导人除了服从上级指挥外,还要服从上级各职能部门的指挥,实行的是多头领导的上下级关系。
(2)层级制与职能制的关系
层级制与职能制正好是一组相对的管理模式,二者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①相同点:都是政府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每个部门的业务性质和管辖范围不都相同,两者需结合使用。
②不同点:
a.层级制是纵向划分,每个部门业务性质相同而管辖范围不同;职能制是横向划分,每个部门业务性质不同而管辖范围相同。
b.层级制,便于事权集中,统一指挥,但各级首长管辖过多,责重事繁,难以胜任;职能制的优点在于合理分工,相互配合,使行政首长不致独任其劳,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但职能制不能离开机关而独立存在。
12简述现代官僚制体系的主要特征,并进行简要评价。(中山大学2009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
相关试题:
(1)如何理解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组织?(华侨大学2017年研)
(2)韦伯主张的官僚制的优越性体现何在?(华南理工2013年研)
答:(1)现代官僚制体系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其主要特征包括:
①在科层组织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依法行使职权。即在科层组织中,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职责;以法令规章严格限制的方法,赋予命令权,以行使固定的职责;行政的责任和权利,都有一定的规范,只有具备一定资格的人,才能受雇用。
②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科层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明确地知道,该从什么人那里取得命令,并将命令传递给什么人。这样,一方面可减少混乱的现象,另一方面对下属也较容易控制。
③人员的工作行为以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须遵循法规的规定,不得掺杂个人好恶情感。也就是说,科层组织内的行为、决策和法规都是正式的,有一定的规格与要求;并且不论任何政党执政或任何人为机关首长,行政人员均要“依法行政”“政治中立”。
④科层组织内的职位。按人员的专长做合理的分工,其工作范围和权责也以法律明文规定,在这种专业分工的原则下,职位的获得主要以技能为主。
⑤职业化倾向。人员加入组织,是根据自由契约的方式,并经过公开的考试合格后加以任用,除非人员犯错,并依法规定加以免职外,否则,行政机关不能随便结束契约关系;相反,人员则有充分的自由,随时可以脱离行政机关。
⑥人员的工作报酬也有明文规定,有固定的薪俸制度。工资的付给主要是依照人员的地位和年资,不能因主管的好恶而有所偏私。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和升迁制度,以鼓励员工努力工作。
(2)官僚制体系一方面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包括:
①官僚制的合理之处
a.严密性。官僚制组织通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按专业化标准,权力分层、职位分等、层层节制、环环相扣、秩序井然,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使一切个人都统一在一个法则系统之内。
b.合理性。由于专业技术知识居于中心地位,任何规定都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显示出精确、迅速、统一、协调、节约和高效等优势。
c.稳定性。非人格化秩序的确立,使管理的任何步骤都源于法规,摆脱了长官意志,保证了体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d.普适性。官僚制组织适用面广,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各种企业甚至私人组织都可以采用。
②官僚制的弊端
a.繁多而又陈旧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使官员失去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实际操作的灵活性;压制和阻隔了内部的交流与沟通,妨碍了个人的成长和个性成熟,鼓励了盲目服从和从众心理;压抑创新和趋向保守,阻碍学习新知识和利用人力资源。
b.政府社会功能的增加和职权范围的扩大,使官僚和官僚机构只注重争取更多的经费和更大的权力,脱离人民大众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机构越来越庞大臃肿;无法有效地解决上下级与部门之间的矛盾,增加了合作和管理成本,实施政策的行动迟缓,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产生严重的腐败浪费。
c.官僚制机构的集权控制,把大量资源和决策集中到中央,使基层组织虚弱,降低了基层组织服务的灵活性、适应性、创造性和速度;官僚机构的全面控制排除了竞争的必要与可能,无法激发人的主观创造性和主动精神。这些都使社会失去了活力,并降低了效率。
d.官僚体制对专门技术知识的崇拜,并依靠条块分割的专业化单位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老问题,导致了专业化单位的无休止扩大,使解决具体问题缺乏总体的思维和方法。
e.官僚在对待其所负责的具体工作上采取得过且过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并导致与其宗旨完全相反的结果的出现,即不可预见性和效率低下。
1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山东大学2016年研)
相关试题:“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级就越少;管理层级越少,则行政成本越低”。对这句话你如何看待,并给出解释。(南航2016年研)
答: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量。管理幅度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过大或过小都影响管理效能。法国早期管理顾问格雷库纳斯的研究表明,当下属人数以数学级数增加时,其影响的总量,将以几何级数增加。管理幅度以多少为宜,有人主张3至9个或4至12个。行政组织的可变因素较多,很难确定标准,只能根据工作性质、领导水平、部属素质、空间距离、信息沟通手段等因素而定。
管理层次是指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应该由工作量来决定。层次过多,公文旅行,手续繁杂,官僚主义滋生,不仅不利于行政机关本身的管理和职能的发挥,不利于信息沟通和传递,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层次过少,事务集中,也可能使行政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因此,层次必须适当。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关系密切。在一般情况下,幅度和层次成反比。加大幅度,层次就减少;相反,缩小幅度则层次增加。管理幅度和层次是影响行政机构形态的决定性因素,两者必须兼顾,做到幅度适当,层次少而精。
14西方行政组织理论演变历程。(中国地大2015年研)
相关试题:试述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武汉科大2014年研)
答:西方行政组织理论演变历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形成了三种理论。
(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①古典行政组织理论是西方国家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古立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②特点:从制度规范的角度研究行政组织,提出了一些具有规范性的组织建设原则;但仅侧重对组织内部的静态研究,忽视了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和组织的动态变化及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等。
(2)新古典组织理论
①新古典组织理论又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起,行政组织理论研究引进行为科学方法,形成新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②特点: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但局限于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只注重社会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而忽视组织结构、法规及环境的作用等。
(3)现代组织理论
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组织理论研究引进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成果,使西方组织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有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和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
③特点:重视从社会整体联系、环境影响、发展变化等方面研究行政组织,为此项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但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复杂的行政组织,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有待进一步探索。
15简述新古典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中山大学2007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新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华南理工2014年研)
答:新古典组织理论又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有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其中,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主张,建立一个“和谐有效率”的组织,注重组织成员行为、动机的研究,用民主方式进行管理,激励成员的积极性;组织平衡理论重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个体与群体的平衡,认为组织是人群间互相影响关系所组成的系统,只有在确保成员贡献与满足平衡的前提下,才能抵消成员对组织的离心力,从而提高组织效率;而决策过程组织理论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组织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有利于做出合理决策的组织结构。
新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是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但局限于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忽视了组织结构、法规及环境的作用等。它们都是从被管理者的内在思想、感情因素出发去研究提高效率的方法。其包括的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关于人性的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研究对不同的人性怎样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关于人性的几种假设:经济人、社会人、管理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
(2)激励理论。这种理论主要研究怎样从人的各种需要和动机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3)群体行为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研究群体的思想和心理因素,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自然进一步影响到效率的提高。
(4)领导行为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研究各种领导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如管理方格理论。
16编制和编制管理的意义。(南开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编制管理的意义。(华南理工2015年研)
(2)简述编制管理的作用。(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编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编制是指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人员结构及职位的配置。狭义的编制是指法定社会组织内人员的数额及职位的配置。行政编制管理,就是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为有效控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人员定额和结构比例所进行的管理。编制管理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1)编制管理是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
一定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是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建立精干合理的行政机构,配备精明的工作人员,使整个行政组织体系高效协调地运转,必须依靠科学的编制管理。这是在行政管理体系中居于较高层次的管理,有人称之为“母管理”。
(2)编制管理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
官僚主义表现形式很多,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实践证明,机构臃肿、层次繁多必然运转不灵、反应迟钝,影响领导与群众间的沟通,使之脱离群众或瞎指挥;人浮于事、职责不清,必然造成互相推诿、拖拉扯皮、办事缓慢等官僚主义作风的产生。科学的编制管理以法律手段,严格按编制设置机构和人员,可以有效地改变上述状况,为改进机关作风、密切政府与群众的联系、防止官僚主义创造良好条件。
(3)编制管理有助于节省财政开支
行政机构的经费由财政拨款。机构和人员过多,势必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用于经济建设和人民消费的资金。科学的编制管理是节省行政经费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把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与行政经费挂钩,超编者不拨款,银行不开支。这对节省经费收到了较好效果。
四、论述题
1如何处理好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中山大学2008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作用。(简答题,南航2013年研)
答: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正式组织中的某些小群体成员,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当、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或者在性格、业余爱好及感情相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被其他成员所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使原来松散、随机形成的群体渐渐成为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感情和融洽为主要标准,有不成文的行为规则;带头人无正式权力,是自然领袖,在团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维系非正式组织的主要是接受与欢迎、孤立与排斥等感情上的因素。
(1)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如果管理者能够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它就具有正式组织无法达到的正面功能,具体表现在:
①作为一个群体组织,能为成员提供满足感,最主要的是满足成员心理上的需求。正式组织强调组织的效率而忽略了个人的感情。事实上,组织中的成员有各种需求,有的是通过工作获得满足,有的是通过团体内成员之间感情上的交流、相互信任、相互谅解、共同奋斗而满足的。非正式组织是以感情为基础的,相互尊重,自由沟通,给组织成员带来归属感、地位感、自尊等。
②非正式组织混合在正式组织中,容易促进工作的完成。当职工属于某一非正式组织时就能够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这样就能给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良好的作用;相反,如果职工不属于任何非正式组织时离心力就相当严重。
③增进信息沟通的作用。利用非正式组织信息沟通已经成为当代组织心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如管理者对某项计划的实施还不确定时,可通过非正式的渠道透露信息,了解人们对该项计划的反映,非正式组织对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反映比较客观,不会因为害怕权威而改变自己的观点。非正式组织往往会传达基层职工的观念、态度以及工作执行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上层领导了解组织内各部分的真实情况,可以获得许多在组织内无法获得的情报、消息。
④正式组织的管理者可以利用非正式组织来弥补成员间的能力与成就的差异。非正式组织具有扩大“无差别圈”的作用,确保管理人员权力的有效性,通过非正式组织的关系与气氛来获得组织的稳定。在一般情况下,非正式组织也会形成自己的规范,如果成员不遵从这些规范,非正式组织的成员就会不赞同他、疏远他或拒绝他,以群体本身的吸引力来促进成员的服从。因此,非正式团体具有控制成员顺从的力量,因而可以获得组织的稳定和发展。可以运用非正式组织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通过非正式组织传递信息的作用,让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有更深刻的理解,产生认同感和协作意愿,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非正式组织的目标如果与正式组织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具体如下:
①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个人发展。有些人虽然有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但非正式组织一致性的要求可能不允许他冒尖,从而使个人才智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对组织的贡献不能增加,这样便会影响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
②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这并不是因为所有非正式组织的成员都不希望改革,而是因为其中大部分人害怕变革会改变非正式组织赖以生存的正式组织的结构,从而威胁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3)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不管承认与否、允许与否、愿意与否,上述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影响总是客观存在的。正式组织目标有效实现,要求积极利用非正式组织的贡献,努力克服和消除它的不利影响。
①利用非正式组织,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比如,正式组织在进行人员配备时,可以考虑把性格相投,有共同语言和兴趣的人安排在同一部门或相邻的工作岗位上,使他们有频繁接触的机会,这样就容易使两种组织的成员基本吻合。在客观上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创造条件。
②促进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有利于正式组织效率的提高。人们通常都有社交的需要。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或工作之后与别人没有接触的机会,则可能心情烦闷,从而影响效率。相反,如果能有机会经常与别人聊天,谈谈自己生活或工作中的障碍,甚至发发牢骚,那么就容易卸掉精神上的包袱,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工作中去。
③通过建立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贡献。非正式组织形成以后,正式组织既不能利用行政方法或其他强硬措施来干涉其活动,也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因为这样有产生消极影响的危险。因此,对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应该加以引导。这种引导可以通过借助组织文化的力量,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来实现。
2论述西方行政组织理论演变的三个时期及其特点。(山东师大2013年研)
答:西方行政组织理论演变历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形成三种理论。
(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①古典行政组织理论是西方国家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古立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②特点:从制度规范的角度研究行政组织,提出了一些具有规范性的组织建设原则;但仅侧重对组织内部的静态研究,忽视了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和组织的动态变化及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等。
(2)新古典组织理论
①新古典组织理论又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起,行政组织理论研究引进行为科学方法,形成新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
②特点: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但局限于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只注重社会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而忽视组织结构、法规及环境的作用等。
(3)现代组织理论
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组织理论研究引进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成果,使西方组织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有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和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
③特点:重视从社会整体联系、环境影响、发展变化等方面研究行政组织,为此项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但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复杂的行政组织,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有待进一步探索。
3试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
答: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建设提出了重要的原则构想,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具体包括:
(1)主张人民参加政府管理,“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人民有权随时撤换和罢免这些代表。
(2)主张建立“廉价政府”,简化机构,“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
(3)在行政组织形式上,主张采取巴黎公社“议行合一”的形式,“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
(4)指出“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必须彻底清除“国家等级制,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以真正的负责制来代替虚伪的负责制”,同时,使这些勤务员经常处于公众监督之下。
这些原则构想,对我国当前的行政组织改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