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脐”是什么

1.中医理论

脐为任脉之要穴,名曰“神阙”。脐居大腹中央,内通五脏,外达四旁,且前贯任脉,后应督经,根系于肾、命门,故为人身之重要枢纽。

脐位于腹正中央,为冲脉之所系、元气归藏之根,故有“脐为五脏六腑之本”之说。《厘正按摩要术》载:“脐通五脏,真神往来之门户也,故曰神阙。”《诊病奇侅》曰:“夫脐之凹也,是神气之穴,为保生之根。环中幽深,轮廓平整,徐徐按之有力,其气应手者,内有神气之守也;若软柔如纩,按之其气不应者,其守失常也;突出而凸,气势在外者,其守不固也;至于弱如泥者,其命必不远,何得永保天年乎?”

脐又为生气之源,因脐关乎肾,连及命门。《难经》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源。”肾间动气指两肾之间所藏的生气,即元气。

任脉贯行于脐中,督脉气应于脐后,任、督又各为阴经之海及阳经之海,总统诸经,故脐能通应阴阳、内连人体诸经百脉。脐又为冲脉循行之域,冲乃经脉之海,且任、督、冲一源而三歧,三脉经气相通,皆达于脐,可见脐与冲、任、督的关系甚为密切。

脐又与人体十二经脉攸关。脐处人体中枢,为经络通行之枢要,许多经络皆贯脐或挟脐而行。如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足阳明胃经“其直者,下挟脐”;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阙阴肝经、手阙阴心包经、阴跷脉、阴维脉等经络的循行皆近脐。此外,奇经八脉纵横串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横溢蓄经的作用。可见脐内联于全身经脉,通过各种经气的循行,交通于五脏六腑,外达四旁,前主中州,后应肾、命门,实为人体气血相贯的一大枢纽。

2.现代医学理论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母体通过脐带供给胎儿营养。因此,脐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来的一个结缔组织。

脐为人体内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脐下无脂肪组织的特殊解剖结构,易于药物渗透,是皮肤给药的最佳穴位。

脐部靠近腹腔和盆腔,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神经丛和神经束,具有良好的感受功能和传导功能。脐部用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和传导,调整机体自主神经机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脐窝内温度为(35.0±0.8)℃,比其他部位皮肤高2.0℃左右,比较恒定。药代动力学证明,脐部比其他部位透皮给药渗透力更强、渗透更快,药物更易于穿透和弥散,有效提高药物吸收的效率,生物利用度高。例如,脐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前臂给药的1~6倍。

脐部凹陷成隐窝,最适宜盛药,其药物保持时间长,便于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