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8 避免表现出“不良目的”
一个人必须知道应该如何表达意图,也必须知道该在什么时候表达,以何种方式才能实现最佳效果。就像本节标题所讲,我们所欲传达的一切意图都应经过合适的包装,避免让员工察觉或主观感受到你有任何的“不良目的”。
为了确保组织内的沟通目标得以实现,IBM公司在内部管理中制定了“沟通十诫”:
一、沟通之前先澄清概念;
二、探讨沟通的真正目的;
三、检讨沟通的环境;
四、尽量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五、语调和内容一样重要;
六、传递的资料尽可能有用;
七、应有追踪、检讨;
八、兼顾现在和未来;
九、言行必须一致;
十、做好听众。
IBM公司的做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在公司的管理和沟通中实现了一些创新。当公司成长到2千万美元、5家分公司和124名雇员时,我向管理团队发布了一项和沟通有关的集体契约。我们称之为“阳光契约”:
◆在达到目的的基础上,避免刺激员工。
◆在为员工着想的基础上,实现管理目标。
◆在员工有所质疑时,及时澄清自己的意图。
制定这三条原则的目的是为了祛除管理沟通中的功利性,在达到目的的同时也要给予员工一定的“情感温度”。当然,这三条原则实现起来很难。员工有时比上司还要精明。他们洞察世事,深诣人心,对于上司在玩什么把戏心知肚明。但最起码管理者可以用一种柔性的方式让他们不那么生硬地接受自己的要求。“阳光契约”起到了沟通润滑剂的作用。
哈佛大学教授柯利斯·阿格利斯说:“善于沟通的管理者,他们擅长掩饰真正的问题。”目的性太强也是一种“不良目的”的体现。你太直接了,不给对方思想缓冲的空间,也可能把事情搞糟。例如,你跟一名漂亮的女孩约会,吃完饭,喝完咖啡,想把她带回家。你直接说:“走,去我家坐坐吧?”这就是目的性太强。换个说法:“嘿,我家的猫会后空翻,要不要去看一下?”这就是掩盖了你的真实目的,至少听起来好接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