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典性肺炎典型病案选介
(一)外感发热——风热犯肺
陈某,女,34岁,教师,2003年5月8日入院。病历号:2003318。
主诉:发热伴咳嗽1天。
患者于昨天上午开始出现发热,四肢酸痛,咳嗽,咯少量白痰,曾到当地医院就诊(具体不详),病症未见改善,遂转来我院门诊,查血分析及胸检查后拟“疑似SARS”收入我科。入院症见发热,体温39.2℃头痛,无恶寒汗出,四肢酸痛,咽痛,咳嗽,咯少量白痰,无腹泻,无气促,无头痛,纳眠可,二便调。否认有SARS患者接触史,家属成员无发热。
体检:T 39.2℃,R 18次/分,HR 118次/分,BP 113/73mm Hg。患者神志清,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未见皮损,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咽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脊柱四肢无畸形。舌红,苔薄黄,脉浮。
辅助检查:WBC 8.5×109/L,淋巴细胞(LYM)1.0×109/L。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5月16日查肝功十二项:正常。生化十二项:轻度低钾。胸片检查:左下肺炎。
中医诊断:外感发热(风热犯肺)。
西医诊断:SARS。
住院予床边隔离,行纯中医治疗:鱼腥草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5%葡萄糖500ml+清开灵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清咽合剂口服,每次30ml,每日3次;小柴胡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中药汤剂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法,处方:柴胡10g,黄芩10g,僵蚕10g,蝉蜕6g,桔梗10g,甘草6g,厚朴10g,玄参20g,马勃6g,岗梅根20g,蒲公英20g,重楼15g,连服5剂(每天1剂)。热退之后,咳嗽未愈,改为清宣肺热,止咳为主,处方:前胡10g,杏仁10g,桔梗12g,甘草3g,芦根30g,浙贝15g,北沙参12g,橘络6g,桃仁10g,薏苡仁30g,连服2剂(每天1剂)。
患者入院后3天,每天反复发热,体温38.4℃左右,伴见咳嗽,时有呛咳,咯少量白痰,腹泻稀便,无胸闷气促,复查血分析已正常。5月11日(入院第4天)起,患者不发热,体温一直正常,仍有咳嗽,咯白黏痰,继续中药治疗。5月15日患者已连续5天不发热,无明显不适,复查胸片:双肺纹理增粗,肺实质未见病变。给予出院。
(二)风温——风热袭肺,邪郁卫气
李某,女,18岁,待业,2003年3月16日入院。病历号:2003173。
主诉:发热3天。
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当时测体温38.5℃,伴恶寒,咽痛,全身疲倦,即到市十二人民医院门诊就医,查血常规WBC 6.2×109/L,RBC 5.65×1012/L,PLT 386×109/L,予静滴先锋6号,口服抗生素及感冒冲剂等治疗,仍反复发热,体温在38.8~39.5℃。今天来我院急诊,胸片检查提示左下肺炎,即收入我科。入院症见高热,伴周身酸痛,神倦乏力,微恶风寒,轻度头痛,咽痛,咳嗽,咯白黏痰,口干苦,纳差,小便黄短,大便正常。
体检:T 38.8℃,R 20次/分,HR 90次/分,BP110/80mm Hg。患者神志清,急性病容,自动体位,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未见皮损,腋下、锁骨上、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咽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胸廓正常,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四肢关节无畸形。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数。
辅助检查:血分析WBC 2.3×109/L,中性粒细胞(GRAN)39.5%,LYM 54.5%,PLT 86×109/L。3月16日查生化十二项:轻度低钾、低钙。胸片检查:入院提示左下肺炎。3月18日复查胸片示左下肺仍可见斑片状模糊阴影,大小、密度较前未见明显改变,右中下肺亦可见小片状模糊阴影。
中医诊断:风温(风热袭肺,邪郁卫气)。
西医诊断:SARS。
住院即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鱼腥草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5%葡萄糖500ml+清开灵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每次20ml,每日3次。西医治疗选用有效抗生素静脉滴注及对症处理。中药汤剂以轻清宣化、解毒透热法拟方,处方:僵蚕10g,蝉蜕6g,桔梗10g,甘草6g,淡竹叶10g,玄参20g,马勃6g,岗梅根20g,重楼20g,蒲公英20g,厚朴10g,槟榔10g,连服9剂(每天1剂),之后随症加减,带药5剂出院。
患者住院仍每天反复高热,体温在39℃上下,伴见头痛,咽痛纳差,偶有咳嗽,咯痰不多。3月19日复查血分析WBC 4.0×109/L,GRAN 61.3%,LYM 31.1%,PLT 146×109/L。3月20日起,患者不发热,体温一直正常,头痛,咽痛,咳嗽症状消失,纳差,疲倦也逐渐好转。3月24日胸片提示:肺部炎症渗出病灶大部分已消失。已热退7天,予出院,嘱继续在家隔离1周。
(三)发热——风热时疫,邪在肺卫
颜某,女,34岁,推销员,2003年5月15日入院。病历号:2003330。
主诉:发热1天,伴乏力。
患者于1周前开始咳嗽,呈干咳无痰。今天上午起发热,伴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头痛,自服中成药未效,至晚上自测体温38.5℃,无明显恶寒,来我院急诊,胸片检查提示右下肺炎,拟“发热查因”收入我科。入院症见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咳嗽,无痰,略有气紧,无咽痛鼻塞,二便正常。否认有SARS患者接触史,家属成员无发热。
体检:T 38.2℃,R 20次/分,HR 96次/分,BP 135/90mm Hg。患者神志清,自动体位,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未见皮损,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咽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胸廓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四肢关节无畸形,唇甲无发绀。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浮滑数。
辅助检查:血分析WBC 7.7×109/L,GRAN 70.3%,LYM 17.9%,PLT 119×109/L。血冠状病毒抗体:IgM、IgG均为阳性。5月16日查肝功十二项、心酶五项、风湿三项:均正常。胸片检查:入院提示右下肺炎。之后每隔1~2天复查胸片提示炎症病灶略有增多。
中医诊断:发热(风热时疫,邪在肺卫)。
西医诊断:SARS。
住院即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鱼腥草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5%葡萄糖500ml+清开灵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清咽合剂口服,每次30ml,每日3次;小柴胡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西医治疗选用阿奇霉素联合阿莫西林静脉滴注抗感染,持续低流量给氧,以及对症处理。中药汤剂以轻清宣化为主,拟方:柴胡10g,黄芩10g,僵蚕10g,蝉蜕6g,桔梗10g,甘草6g,枇杷叶15g,玄参20g,马勃6g,岗梅根20g,蒲公英20g,厚朴10g,连服8剂(每天1剂),之后改为苇茎汤加减以清宣肺热。患者入院后3天,仍每天反复发热,体温在38.6~38.8℃,伴见咳嗽,时有呛咳,咯少量黄白痰,全身乏力,胸闷气促,无腹泻。5月19日起,患者不发热,体温一直正常,复查血常规正常,仍有咳嗽咯少量白黏痰,气促等症状,胸片提示:两中下肺肺炎,以右中下肺为主,病灶较前增多。5月21日省市专家组会诊,回顾诊疗过程,认为从患者症状、热型、血象,结合其胸片病灶进展,具有SARS特征性改变,符合诊断标准2+3+4条。5月26日复查胸片:右下肺片状阴影部分吸收,左下肺已完全吸收。发热已退8天,偶有咳嗽,无气促,可以出院,嘱继续在家隔离1周。
(四)发热——风热犯肺,痰热内结
吕某,男,19岁,工人,2003年4月22日入院。病历号:2003287。
主诉:咳嗽4天,发热3天。
患者于3天前,冲凉后出现头痛,咳嗽等症,1天后发热,自服感冒药无效,反复发热,咳嗽,4月22日查胸片提示:右下肺片状阴影,拟右下肺炎(非典?)收入我科住院。入院症见: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恶寒,头痛,乏力,咽痛,咳嗽,咯少量黏痰,无气促,纳可,大便2天未解。
体检:T 38.2℃,R 20次/分,HR 92次/分,BP 110/60mm Hg。患者神志清,自动体位,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未见皮损,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辅助检查:血分析:WBC 8.6×109/L,GRAN 79.3%,LYM 10.2%,PLT 129×109/L。生化十二项:轻度低钾。肝功十二项:正常。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胸片检查:入院提示右中肺感染(大叶性肺炎与SARS鉴别)。4月26日复查胸片示右下肺炎,病灶有明显吸收,但仍不完全。
中医诊断:发热(风热犯肺,痰热内结)。
西医诊断:SARS。
住院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鱼腥草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5%葡萄糖500ml+清开灵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清咽合剂口服,每次30ml,每日3次;小柴胡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西医治疗以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静脉滴注,配合对症处理。中药汤剂以疏风清肺法拟方,处方:前胡10g,桔梗10g,甘草6g,枇杷叶15g,柴胡10g,黄芩15g,僵蚕10g,蝉蜕6g,玄参15g,岗梅根20g,重楼20g,蒲公英20g,连服9剂(每天1剂),之后随症加减:去岗梅根、重楼,加麦冬15g,厚朴10g,5剂带药出院。
患者住院后2天,每天仍有低热,体温在37.5℃左右,咳嗽,咯白黏痰。4月25日起,患者不发热,体温一直正常,偶有咳嗽,咯白黏痰,二便正常。复查血分析WBC 4.8×109/L,GRAN 69.6%,LYM 20.4%,PLT 138×109/L。4月24日胸片提示:肺部炎症渗出病灶大部分已消失。已热退多天,予出院。5月4日复查胸片:感染灶已基本吸收。
(五)发热——痰热壅肺
孙某,男,69岁,退休工人,2003年5月3日入院。病历号:2003313。
主诉:发热恶寒伴全身乏力半天。
患者于2003年5月3日下午在工作过程中突发疲倦、头晕、乏力,遂由人扶回家休息,当时能自主与人交谈,至傍晚家人见其精神较差,倦怠,恶风寒,即送我院急诊,测体温39.2℃,自诉四肢乏力,即行胸部X线检查及血液分析等处理后收入住院。入院时发热恶寒,疲倦,轻度气促气紧,咳嗽,咯黄色泡沫痰,口干苦,无全身酸痛。近期无SARS患者接触史,家属中近二周无发热者。既往有慢支肺气肿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
体检:T 39.2℃,R 20次/分,HR 110次/分,BP 130/70mm Hg。患者神志清,自动体位,形体消瘦,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廓呈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减弱,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肝脾未触及,肝肾无叩击痛,四肢关节无畸形。舌质偏红,苔微黄而腻,脉浮滑数。
辅助检查:血分析WBC 16.6×109/L,GRAN 89.4%,LYM 6.7%,PLT 152×109/L。5月4日复查血分析WBC 9.5×109/L,GRAN 85.0%,LYM 8.5%,PLT 145×109/L。5月5日查肝功能十二项:正常。5月6日查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胸片检查:入院提示左肺感染,肺气肿。5月5日胸片示左肺病灶较前明显增多,呈大片块状致密影,边界模糊。
中医诊断:发热(痰热壅肺)。
西医诊断:①SARS;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
考虑老年患者,有基础病变合并感染,宜尽早积极治疗,控制疫情,住院即予床边隔离,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以阿奇霉素联合阿莫西林静脉滴注抗感染、补液支持及对症处理;中医治疗:先后予鱼腥草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5%葡萄糖500ml+清开灵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小柴胡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中药汤剂以轻清宣化为主,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桔梗10g,甘草6g,前胡10g,厚朴10g,僵蚕10g,蝉蜕6g,玄参20g,重楼20g,岗梅根20g,蒲公英20g,连服6剂(每天1剂),之后随症加减,每天1剂,直至出院。
患者5月5日仍有发热,下午6点测体温38℃,偶有咳嗽,咯黄白痰,无明显气促,精神一般状况改善。5月7日起患者不发热,体温正常,但仍有咳嗽,痰多,动则气促,双肺可闻啰音,肺部渗出病灶未见吸收,兼及肺基础疾病治疗,之后患者不发热,2周后复查血分析正常,胸片渗出病灶逐渐吸收,5月26日复查胸片渗出病灶基本吸收,予出院转门诊治疗。
(六)发热——湿热蕴蒸
吴某,男,43岁,2003年5月7日入院。病历号:2003316。
主诉:反复发热2周,加重2天。
患者近2周来反复出现寒战,发热,初起时有咽痛,轻度咳嗽,曾在外院静滴头孢菌素等治疗,症状好转,但2~3天后又反复发热,体温最高时达40℃以上。今天来我院就诊,拟“发热查因”收入本病区。入院时患者发热恶寒,疲倦,轻度咳嗽,痰少,纳差,口干苦,无鼻塞流涕,尿黄赤。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体检:T 40.6℃,R 22次/分,HR 100次/分,BP 105/60mm Hg。患者神志清,自动体位,营养中等,巩膜及全身肌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肝脾未触及,无压痛,肝肾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辅助检查:血分析WBC 4.9×109/L,GRAN 79.2%,LYM 16.2%,PLT 31×109/L。5月9日血分析WBC 5.9×109/L,GRAN 86.5%,LYM 9.4%,PLT 21×109/L。5月11日血分析WBC 6.4×109/L,GRAN 83.2%,LYM 10.3%,PLT 58×109/L。5月14日血分析WBC 12.6×109/L,GRAN 68.2%,LYM 26.6%,PLT 136×109/L。5月15日血分析WBC 20.6×109/L,GRAN 71.2%,LYM 23.9%,PLT 176×109/L。
肝功能十二项:ALP 50U/L,AST 50U/L,ALT 44U/L,DB 6.5μmol/L,IB 9.9μmol/L,TP 65.5g/L,ALB 30.8g/L,A/G 0.9,TBA 24μmol/L。5月13日 复 查:ALP 317U/L,AST 369U/L,ALT 91U/L,GGT 76U/L,DB 4.2μmol/L,IB 5.3μmol/L,TP 61.3g/L,ALB 26.8g/L,A/G 0.8,TBA 52μmol/L。乙肝两对半:均为阴性。
免疫组合:CH 5062.7IU/ml,C3、C4、CIC、ANA、ds-DNA、抗Sm抗体、抗UIRNP抗体、抗ss A抗体、抗ssB抗体、抗SCL-70抗体、抗J0-1抗体、抗r RNP抗体均为阴性。
肥达反应:均为阴性。外斐试验:均为阴性。抗-HIV:阴性。
动脉血气分析:5月12日PH 7.47,PO2 50mm Hg,PCO 2 29mm Hg,HCO 20.3mmol/L。5月13日PH 7.45,PO2 88mm Hg,PCO2 32mm Hg,HCO 21.9mmol/L。5月15日PH 7.51,PO 2 55mm Hg,PCO 2 29mm Hg,HCO 22.6mmol/L。
B超示:肝脾未见明显异常,胆囊结石(填满型)伴胆囊炎。
胸片检查:入院胸片:心肺未见异常。5月9日胸片示:双肺野见弥漫性分布粟粒状、云絮状模糊阴影,同前比较病灶增多。5月10日胸片示:双肺野见弥漫性分布,大量云絮状、粟粒状模糊阴影,双下肺局部病灶融合成片状阴影,比前日(5月9日)病灶明显增多发展。5月11日胸片示:双肺野呈磨玻璃样改变,满布模糊斑片状阴影。
中医诊断:发热(湿热蕴蒸)。
西医诊断:①SARS;②Ⅰ型呼吸衰竭。
住院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先后予鱼腥草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5%葡萄糖500ml+清开灵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中药汤剂以清热利湿为主,处方:柴胡15g,黄芩15g,大黄8g(后下),甘草6g,银花20g,连翘20g,青蒿10g,栀子12g,茵陈20g,鸡骨草20g,3剂(每天1剂)。5月12日患者气促明显,改为清肺平喘法治疗,处方:桑白皮15g,黄芩15g,鱼腥草20g,甘草5g,银花20g,重楼15g,败酱草15g,咸竹蜂3g,蝉蜕6g,橘红10g,款冬花15g,苏子12g,杏仁10g,3剂(每天1剂)。西医治疗先后选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静脉滴注积极控制感染,以及支持对症处理。5月9日胸片示:双肺阴影迅速增多,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每日1次。5月12日自觉气促,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给予BiPAP鼻罩通气治疗。
患者入院后每天仍反复发热,呈弛张热,体温高达39℃,伴恶寒,体倦,偶有咳嗽,咯白痰,纳差,大便稀溏,每日4~5次,血象及胸片检查提示病情日益加重,5月12日起患者自感气促,需鼻导管给氧维持,且气促症状有迅速加重之势,查体双肺未闻干湿啰音,考虑为重症SARS,合并呼吸衰竭,报请省市专家组会诊,认为从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可以排除心衰、心源性肺水肿,病情发展迅速,符合SARS诊断标准中2+3+4+5条,可以诊断为SARS,属于重症病例,同意目前治疗方案,必要时给予有创通气支持。患者于5月15日转定点医院治疗。
(叶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