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区块链的应用空间:你能想多远,就能走多远
在互联网2.0时代,那些思维超前的人提出了“互联网+”,中国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由官方认可了这个发展战略。腾讯喊出了“‘互联网+’连接一切”的口号。随着区块链技术逐渐成熟并推广应用,相信很快就会形成“区块链+”取代“互联网+”的趋势。
“区块链+”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实现点与点的互联互通,而且能够在陌生的节点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使得任何两个节点都能高效率完成各种交换,比如商品、资产、信息、服务等,都可以快速、安全、可靠地及时到达对方。这在以前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难以想象的。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需要时间建立的。这是人类社会在大部分时间里的常态。即便所有人和物品都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两个接入网络的陌生人之间,仍然无法快速建立了解和信任关系。而真正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在只有区块链技术。
从目前情况看,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还远远不够成熟。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1.0的一个最成功的应用。所谓区块链技术1.0,其核心技术是实现了点对点交易。各种加密数字币都建立在这种技术之上。这类应用是否有益,目前做出最终判定还为时过早。从加密数字币的炒卖中获得的回报率非常可观,有研究报告称,2017年比特币投资回报率达181%,所有此类加密数字币的合计回报率更高达448%[注]。
这个回报率是不是亮得刺眼?2017年黄金的回报率是10.1%,全球股票的回报率是18.3%,它们与比特币的回报率相比,只能算是一个零头。财富效应足以让普通民众把区块链等同为比特币。有句话说,当你在说区块链时,对方多半想到的却是比特币。金钱的光芒早已盖过了一切。
然而,这种认知过于肤浅了。前面已经说过,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1.0是伴生的,它们其实是两个“人”,而且越长大,区别也就越大。应该说区块链技术1.0实在是很有局限性,因而,它很快就演进到了区块链技术2.0(表2.1)。
表2.1 区块链技术2.0应用实例

区块链技术2.0的核心特征是引入了“智能合约”,可以将一些应用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式执行。这段话可能说得太学术了。我们需要简单解释一下智能合约是什么东西(下一章会有更详细的介绍)。
智能合约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纸质合同,而是把合同规定的事项用计算机语言编程,生成一个可以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一旦约定的条件达成了,计算机会自动执行这个程序,也就是自动履约。
这个功能很酷,对吧?所有活动都变成了数字化的信息。这些信息输入计算机之后,自动进行条件判断,一旦约定的条件被满足,就自动执行下一步工作。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人为干预这个履约过程,而且严格地讲,即便有人想干预合约的执行,除非拔掉计算机的插头,否则也无法干预这个过程(图2.4)。

图2.4 智能合约难以人为干预
在区块链技术2.0的应用中,还必须做一个基本操作,就是给相关各方建立数字身份。在区块链技术2.0中,所有证件都将被数字化。在证明某个人的身份信息时,不需要再翻箱倒柜地找出十多个证件了。你、你爸爸、你妈妈、你的孩子、七大姑、八大姨的信息统统包括在你的一个数字身份证(ID)里了。所有电子政务、民政事务都可以用智能合约的方式,对数字身份信息进行自动匹配处理。证明“你妈是你妈”,只需要点击一两个按键,几秒钟就能得到答案。
智能合约到底能走多远,这个和“去中心化”的理念一样,要看社会能够进化到什么程度。有些比较复杂的人类活动,单靠程序设定的自动执行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显然将那些大量的简单判断和分析,又需要进行海量数据检索、计算和匹配,以及24小时不间断跟踪追溯的各种重复性工作,交给机器去做是一件提高效率、将人从不擅长的繁琐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好事。在这方面,智能合约大有用武之地。
从发币、炒币到金融领域的应用,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区块链技术1.0和区块链技术2.0归入了金融科技(FinTech)范畴。也就是说,人们认可了区块链这种技术在金融领域的重大应用价值。
但是,这个视角仍不够广阔,其实区块链技术正在进入3.0阶段,即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会经济场景之中。有人将其称作泛区块链应用,或者代币(通证)应用,甚至还有“共识经济”的各种说法。我们不妨仿照“互联网+”,将其称为“区块链+”,也就是“‘区块链+’连接一切”。
换言之,区块链技术3.0就是“区块链+”时代的底层技术框架。
本书的主旨是拥抱“区块链+”时代,我们将在后面几章重点介绍一些超出了加密数字币和FinTech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场景。
但是,并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采用区块链技术。真正适用于做“区块链+”的场景,至少要符合以下三点要求:
① 场景中需要一个账本存在(不局限于记录价值);
② 有真实性诉求;
③ 需要形成广泛共识。
截至目前,区块链应用最火的是区块链技术1.0,通常热衷于这类应用的人形成的圈子,被人们称为“币圈”。他们的工作以加密数字币的发行为主或是围绕着发币的应用。而区块链技术2.0和区块链技术3.0都也有零星应用,由于这一类应用有很多并不发币,或者不以发币和炒币为主要模式,所以被称作“链圈”。整体上看,区块链的应用目前主要是在金融和底层技术研发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