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困境与挑战
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体系中,政府投融资平台占据重要地位。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上交财权、下承事权。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地方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足民生短板等领域任务繁重,但其可支配的财力不足以应对城市快速发展和各领域建设的切实需要,因此,逐渐形成了地方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的局面,各地融资需求一时激增。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应运而生,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对接金融机构,可有效地解决财力不足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20年来,各类投融资平台担负着为地方政府“代融资、代建设、代还款”的使命,为各地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活水”,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虽然市场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但地方政府对平台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相对滞后,对相关项目建设进程管理较为粗放,从而导致平台公司对外融资规模愈发巨大、政府隐性债务不断激增、偿债风险日益凸显。近年来,地方债务高企被认为是酝酿系统性风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风险点”,且业界对这一判断已达成“共识”。
在此背景下,自2014年起,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先后发布相关文件,提出剥离政府投融资平台为地方政府融资的职能,并要求投融资平台进行市场化转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防控金融风险是重中之重;在防控金融风险的工作中,地方债务风险的防控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做好对地方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切实推动当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转型发展,成为防范风险的一个有力抓手。
应该看到,推动投融资平台转型是一个“必选项”,但是转型的道路困难重重。当前,政府投融资平台普遍面临存量债务巨大、融资模式单一、资产结构差等问题,同时存在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若想回答好转型“路在何方”这一关键性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厘清政府投融资平台现有的优势条件和现实短板,进一步明确其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统筹规划、步步为营、持续推进,切实化解风险,助力地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