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树根的变种——基座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唐)李白

原始人从地坑里爬出来,对下雨泡澡这个惨痛的教训记忆深刻并传于后代,于是基座便诞生了。基座对于建筑物,如同树根对于大树,脚对于人类。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脚,人都没法站立,更不用说行走了。同样,没有基座,建筑物也是无法站立生根的。
这是达芬奇画的人体素描图。即使是一丝不挂,脚还是有的(图1-1)。
单层木结构建筑虽然跟人的比例不一样(横宽),但也少不了脚——基座。
基座,在古代典籍里被称作“堂”。《墨子》里说:“尧堂,高三尺,土阶三等”(图1-2)。
《礼记·礼器篇》说:“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图1-1 维特鲁威人

图1-2 单层单檐庑殿顶木构建筑立面
早期基座很简单,就是一个土台子,上面整齐地放着石头的方块,大约是柱础。后来有用石头台子的,也是方方正正的。
有点图案的是汉代的石阙。其中有价值的台基要算是山东嘉祥县武氏祠堂石阙的基座。这个基座为方正的石块,上一层有45 °的斜面,轮廓十分简单(图1-3),花纹是磨光的细线和波纹线条。

图1-3 山东嘉祥武氏祠堂石阙基座(东汉147年)
后来,从印度传来了佛教。佛教的文化艺术,包括佛像、塔、壁画等同时被带到了中国。人们一看,呀!佛祖坐在一个很复杂,虽然许多花纹不是雕刻而是彩画,但也很漂亮的台子上。他们于是也学着给佛爷弄个台子,并给这种台子起名叫须弥座(图1-4,图1-5)。

图1-4 须弥座

图1-5 浙江宁波溪口镇雪窦寺新建弥勒佛坐像
渐渐地,在高级的建筑物,主要是皇家建筑物和一些庙宇中,人们把方墩子改成了须弥座。
须弥座其实也是石头台基,不过上下有几道水平的线,当中的平面上做点雕刻。在阳光下,凹凸不平的台基有了深浅不一的阴影,很是引人注目。
南京栖霞寺的舍利塔是中国五代时期的佛教石塔,是中国最大的舍利塔。此舍利塔的整体结构紧凑,雕饰华美,塔八角五檐,高15米,是研究南唐建筑的重要实物(图1-6),是中国佛塔艺术的精品之作,是南方非常少见的密檐式塔。现存石塔系五代南唐(公元937—975年)重建。它的基座构造虽不复杂,但各层都布满了草叶和花朵的浮雕。
在唐代,须弥座的凹凸还不是很大,平面上做浅浮雕的较多。到了五代十国,随着佛教大举传来,开山凿洞、立柱建庙都少不了石匠。大批的石匠于是应运而生了。匠人们喜欢玩新鲜东西,但建筑物是木匠的活儿,他们插不上手,于是就在可以发挥作用的须弥座上比着赛地使劲儿。这一来,须弥座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把唐、宋、元三代的须弥座做一对比,可以看出石匠们的审美观点和技术是怎样一代比一代强的,其细部尺寸的规定也逐渐出台了。这就好比鞋子,从蹲在帐篷前用手编的草鞋,摇身一变成了讲究的绣花鞋,还是大量制作的绣花鞋(图1-7~图1-9)。

图1-6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基座

图1-7 唐代须弥座

图1-8 宋代须弥座。跟唐代的相差无几
这里要提一下比较特殊的一个基座,即河北赵州的陀罗尼经幢的基座。这里原是唐代开元寺的旧址,经幢为开元寺的建筑物,后寺废而经幢仍存。因幢体刻有陀罗尼经文,故称“陀罗尼经幢”。石头的经幢本身高16.44米,而基座就有3米多高,顶上一层楼了,它从屋檐到底座,有九层之多,全部用花岗石雕琢叠砌而成。其雕刻很复杂,除了常见的莲花瓣外,有一层都是佛龛。可惜因年代久远,腐蚀得比较严重,看不大清楚了(图1-10)。

图1-9 河北曲阳北岳庙,元代须弥座
幢的本意就是旌幡,原本是我国古代作仪仗用的以羽毛为饰的一种类似旗子的东西。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教徒有时把经文写在长筒圆形绸伞上,这叫经幢。后来发现一下雨把辛辛苦苦写的经文给冲模糊了。为了保持耐久,又将经文刻在一种短小的石柱上,称为经幢。
跟皇帝有关的物件总是要规规矩矩的,民间的就生动多了(图1-11,图1-12)。图1-13是北京智化寺如来殿的须弥座。智化寺是明英宗时代大太监王振的家庙。在须弥座的各个转角处都增加了保安—过去叫力士的雕像。看着有点不着调,也算是一个特点吧。
图1-14是北京五塔寺须弥座基座的部分浮雕,在上、下莲花瓣之间有很细致的金刚们的形象,也挺热闹的。

图1-10 河北赵州的唐代陀罗尼经幢基座

图1-11 明代,南京明孝陵的琉璃须弥座座身浮雕

图1-12 南京明故宫午门须弥座

图1-13 智化寺如来殿须弥座的力士

图1-14 北京五塔寺须弥座基座(明代)
从以上的几个例子可以发现,明代的须弥座形式还是比较自由的,尤其在京城以外的地区,山高皇帝远的,工匠们可以比较自由地发挥。比如河北正定开元寺塔的基座,四个角都雕刻有很生动的力士形象的深浮雕(图1-15)。
到了清代,尤其是顺治进关以后,渐渐地没什么仗可打了,皇帝关心的事就转向基本建设,而且越管越宽,制定了很多规范。在宋代的《营造法式》里关于须弥座就有很严格的规定(图1-16)。

图1-15 开元寺塔基座

图1-16 清代须弥座
在沈阳的昭陵(努尔哈赤陵)的正殿下,我看见了我所见过最花哨热闹的须弥座(图1-17)。那简直是浮雕大展哪!
北京的须弥座是不是都得按规定做呢?故宫里肯定都是按规范做的,但到了公园,就有例外了(图1-18)。

图1-17 沈阳昭陵正殿的须弥座

图1-18 北京北海万佛阁碑座之须弥座
万佛阁不是很严肃的皇家殿堂,因此刻上一些快乐的力士,给原本严肃的主题增加了一丝活泼。
木头的基座极少,图1-19是北京智化寺经橱的须弥座。木刻十分细腻精致。

图1-19 北京智化寺经橱须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