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量化名词
这些玄妙的名词之间的含义是相互有所交叉的,我们不妨用通俗的语言来解读一下:
(1)阿尔法收益(α):超额收益,指某个策略超过市场平均水平(比如沪深300指数)的收益。
(2)贝塔收益(β):市场收益,也叫系统性收益,通常可以把沪深300指数的收益和波动理解成贝塔收益和贝塔风险。
(3)量化对冲:就是通过量化策略,获得更多的阿尔法收益,同时利用一些对冲手段(比如期货、期权等),把贝塔风险给剔除掉,这样组合的业绩就和大盘的涨跌无关了,只与自身量化策略的优劣有关。比如2014年上半年,很多量化对冲基金都是重仓小股票,然后用股指期货做空沪深300指数(大盘股),由于小票持续跑赢大盘,这些组合获得了非常丰厚的阿尔法收益。可是到了2014年底,大盘股突然暴涨,这些组合的股指期货空头纷纷爆仓,而小股票又“满仓踏空”,导致组合的回撤幅度非常大。
说白了,量化对冲策略的核心还在于你的多头策略部分,能否持续战胜你做空的市场指数。如果有一个组合在2014年底,或者2017年全年,做多大盘股,同时放空中证500股指期货(中小股票),那就能赢利不少。
(4)量化套利:量化套利和之前所说的传统策略无关。它主要关注市场上各种投资标的是否能出现好的套利机会,一旦出现,立马程序化自动操作,获得这部分无风险收益。比如说ETF套利,LOF基金、分级基金套利等,就是当这些基金的交易价格和单位净值出现较大偏离时,通过快速的买卖和申赎操作,获取这部分价差收益,比如可转债套利,就是当可转债的转股价值和对应的正股价格出现偏离时,迅速买入可转债,次日转股并卖掉股票,获得价差收益。这些套利机会都是瞬间出现的,需要你有编写好的程序实时监控,甚至当这些机会出现的时候就可以自动化操作。
(5)算法交易:一般用在优化下单。因为市场冲击成本的存在,对于下单手数庞大的策略,需要通过算法优化下单策略,降低下单的总成本。常见方法比如twap(时间加权均价),vwap(成交量加权均价)。
(6)高频交易:只要是交易频率很高的投资方法都可以这么叫,以前按分钟线来决策交易就叫高频,现在有可能是秒级别,tick级别(每秒两条),但前提有两个:一是你的系统速度跟得上,二是频繁交易的成本你扛得起,通常高频交易策略的手续费佣金等比利润还高,当然,利润本身就有可能是非常惊人的。2015年著名的“伊士顿高频交易案件”中,几个俄罗斯人,注册了一个皮包公司,以700万元的初始资金,通过高频交易,非法获利20多亿元,而据说其平均下单速度达每0.03秒一笔。
(7)程序化交易:字面意思就意味着你利用程序进行交易。具体的交易时机,交易仓位,止损止盈标准可能包含在程序本身,也可能独立于程序之外,程序本身只是执行的方式。与程序交易对应的是人工交易。一般利用程序交易有几大优势,比如说较快的速度,脱离了人为情绪的影响,执行力有保证等。
(8)统计套利:统计套利是套利交易的一种,意味着通过历史数据统计来发现套利机会并试图从中获利。比如历史上玉米与大豆的价格比率(玉米价格除以大豆价格)一直维持在某个区间,假设这个区间为1到5。以往的历史数据显示至今为止只有两次玉米与大豆的价格比率突破了5,而且在突破后迅速回落至正常的区间。现在市场上玉米与大豆的比率突然再次突破了5达到了6,作为统计套利者,你很可能就会想要卖出这个比率(卖玉米买大豆),期待比率迅速回归正常区间。如果比率真的迅速回落到4或3,这时你再平仓(买回玉米卖出大豆)就可以获得可观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