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 保本(避险策略)基金背后的风险
如果保本基金规模没有疯狂扩张,这两项保本机制一直运行的还不错。但是2015-2016年保本基金规模扩张得实在是太快,导致累积的风险也在加大。
1.针对策略保本机制
先说第一个条件:债券不违约。债券市场在2015年之前,几乎是不需要信用评级的,基本没有违约,全部刚性兑付。偶尔有几只股票出问题,但最后也都足额兑付了。但是到了2015年,这种局面开始被打破,特别是进入2016年,债券违约开始频繁,几乎每周都有出问题的债券,一时间原来不受待见的信评人员,薪资价位都水涨船高。
经济转型期,一些企业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你是国企,即使你曾经被评级为AAA,说违约也就违约了。所以作为保本基金底仓的债券,风险也比原来大了许多,基金到期保本的风险也同样比原来大了,因此证监会的新规定要求保本基金要把绝大多数资金投资到存款和利率债上面,以保证到期时产品的安全性。
再看第二个条件,就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能否给基金产品提供足够大的安全垫。以保本基金成立最为密集的2016年上半年来看,由于经历了两年多的债券牛市,AAA级的企业债收益率已经降到了3.5%左右的水平,利率债则更低。如果以一年3%的收益来计算,三年期的保本基金只能提供不到10%的股票增长空间,两年期的只有6%。这点儿股票仓位能够给保本基金带来的预期超额收益是非常有限的。
不赚钱或者赚得少还是其次,更恐怖的是,一旦债券市场走熊,利率开始上升,债券部分的亏损将直接计入净值。不幸的是,这件事情就在2016年12月份真的发生了,债券市场在2016年底突然暴跌,导致很多保本基金损失惨重,2016年3季度发行的保本基金几乎全盘皆没。
除了债券风险,2015年成立的一些保本基金,在2016年初股市连续出现熔断的情况下,也出现了净值跌破1元的情况。这些净值跌破一元的保本基金,在它未来的运作过程中,想要再有特别出彩的表现,机会已经非常小了,因为安全垫一旦被侵蚀,想要做回来是非常困难的。从历史情况看,一些刚成立安全垫就受损的保本基金,在到期时大概率净值也就是在1元出头的样子。
2.针对担保机制
担保机构真的担得起吗?这个问题是存疑的,这一风险证监会、基金公司、担保机构心里都明白,只有投资者不清楚。虽然保本基金到期亏损会有担保机构出资补偿的情况,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但在2016年前后保本基金规模暴涨以后,这一机制累积的风险却是越来越大了。
根据证监会的说法,保本基金的担保机制分为两种,一种是买断式担保,就是基金公司实实在在付给担保公司一个保费,基金到期一旦亏钱,担保公司要自己掏钱赔付;另一种是连带责任式担保,说白了就是担保公司为基金产品进行担保,而基金公司对担保公司再做一个反担保,如果到时候真要赔钱,最终是由基金公司自己出。
在这个过程中,担保公司只是当了一个通道,为基金产品做了一个增信而已,当然收费也便宜一些,而所有的风险还在基金公司自己身上。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的保本基金,用得都是连带责任式担保,一旦保本基金亏损导致基金公司进行巨额赔偿,从而引发连锁风险,后果也很严重。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证监会目前已经暂停了使用连带责任担保机制保本基金的注册工作,并且发布指导意见,对保本基金的发行条件、投资策略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比如保本基金新规中“明确基金管理人管理的保本基金,合同约定的保本金额乘以相应风险系数后的总金额,不得超过基金管理人最近一年经审计的净资产的5倍”。这比原有规定的30倍规模限制大幅缩水。
如果按照修订后的保本基金规定,已经有不少基金公司存续保本基金规模超百亿,远远超过了2015年底净资产的5倍,意味着保本基金新规一旦实施,这些基金公司将不能再发新的保本基金,而且到期的保本基金将无法继续运作,不得不转型为非保本型基金,或者清盘。从实际情况来看,保本基金的申报和发行基本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