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理论的深湛探索——《成保良经济文选》评介(代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成保良教授,在长期的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生涯中,致力于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马克思《资本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与其他同志合著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史》《马克思经济体系的继承和创新》《〈资本论〉续篇探索》等专著,均具较高理论学术水平,获得国家级奖励。同时,他撰写了大量经济学论文,本书所选辑的论文,是他潜心从事经济学科学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综观本书所汇集的经济学论文,具有以下显著特色。
一、对马克思的经济思想进行系统连贯的理论探索,深入挖掘和研究马克思经济学遗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本框架结构,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成果和总结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深刻研究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的规律,特别是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包括它的各个理论观点、内在结构、科学方法,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逐步建立、不断发展乃至修正自身不足之处的完善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也是马克思以及恩格斯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逐渐转变的过程。成保良在《马克思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恩格斯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两文中,深刻分析了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参与现实政治斗争的实践和艰苦深入的理论研究,从而在世界观上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在政治立场上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内在原因。成保良在《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发展阶段》《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等论文中,依据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结构的演变发展过程,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深入说明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即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剩余价值理论的逐步发展和成熟,相应地分析了马克思的科学方法论的逐步完善进程,提示了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批判继承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成保良对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两大科学发展,进行了精辟剖析和研究,指出这两大科学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产阶级社会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变革。
二、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理论的研究,突出表现在他对马克思的经济学巨著《资本论》及其创作史的研究方面。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马克思天才智慧和毕生心血的结晶,它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为主线,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指明了革命前景,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过程所揭示的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资本论》所提供的正确观察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成保良在《研究〈资本论〉创作史的现实意义》一文中,明确提出研究《资本论》及其创作史,一是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发展的科学这一本质特点的认识,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是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三是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成保良所撰写的《论〈资本论〉结构的形成过程》《马克思〈资本论〉“四卷结构”的形成》,以及《也谈〈资本论〉的研究起点》等论文,反映了他在《资本论》创作史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对《资本论》创作史的研究,他深入剖析了《资本论》的体系结构、理论观点、基本内容。他还提出了“《资本论》学”这一概念,认为“《资本论》学”是一门范围广阔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学科,是我们研究当代经济问题的金钥匙,对于学习、研究、传播、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马克思的诸多重要经济理论观点深入剖析,进行专题性的探讨和研究。
成保良善于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深入探析马克思的许多重要经济理论观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经过翔实的论证,指明这些理论观点的本质特征,从而大大加强了理论上的认识深度。他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劳动从属于资本理论(《马克思关于劳动从属于资本的理论》)、市场的含义和形态(《马克思市场范畴研究》)、市场竞争的含义和作用(《竞争范畴的含义和竞争学说的地位》)、社会总劳动分配及其调节机制(《论马克思的社会经济调节理论》),以及马克思的人口理论、资本流通理论、借贷资本理论、级差地租理论等,都进行了专门深入的研究,并针对有的人在有关理论观点上的错误认识予以辨析,提出正确的理解,特别是批判了资产阶级学者在有关问题上的曲解。他还运用一般和特殊相结合的辩证分析方法,结合当今世界各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分析资本、剩余价值、利润等经济范畴,认为这些范畴在不同基本经济制度下具有特殊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和剩余价值体现资产者和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关系,但是,这些范畴又是发达市场经济一般性的基本范畴,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也可以运用现代发达市场经济通行的理论和范畴。
四、把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延伸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立史领域,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肇始于19世纪40年代,成熟于60年代至70年代,直到20世纪初,它才逐渐传播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就是它同中国社会经济愈益结合,理论上不断发展创新,并在实践中取得辉煌成果的历史过程。成保良在1999年所写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2000年所写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中国实际愈益结合的一百年》两文中,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开头的20年,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是它在中国传播的初始阶段;20世纪中期50多年是它在中国发展的第二阶段,即毛泽东经济理论创立和实践阶段;20世纪最后20多年是它在中国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邓小平经济理论创立和实践阶段。
成保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李大钊、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张闻天的经济思想理论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在他所撰写的《论李大钊的经济思想》《毛泽东经济理论的创立和实践》《论毛泽东商品经济思想》《毛泽东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论毛泽东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刘少奇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及其意义》《邓小平经济理论创立和实践》《张闻天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思想的理论地位和现实意义》《张闻天的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及其理论贡献》《张闻天在〈资本论〉研究方面的贡献及其现实意义》等文中,从多重视角分析了上述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经济理论方面的探索和贡献,他们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同时,分别结合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提出了一系列有重要先导意义和指导意义的经济思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思想理论同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密切联系,推动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理论在中国划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五、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探讨和研究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某些现实经济问题。
成保良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划分依据的理论述评》《现代资本所有制形式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等文中,考察了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以及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各种探索,归纳出他们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各种依据和各种划分方法。他在对这些观点和划分方法进行归纳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主张以“资本关系和资本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作为主要依据来划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为此划分为两个阶段:(1)从16世纪到19世纪后期是个人资本占统治地位,可称为个人资本主义(或私人资本主义)阶段;(2)从19世纪后期到现在,是股份资本或社会资本占统治地位,可称为股份资本主义(或社会资本主义)阶段。同时他还提出,如果按照传统的以自由竞争和垄断这两种经济特征作为依据来划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则不如划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竞争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竞争资本主义”三个阶段较为合理和符合实际。
他在《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用语含义的演变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概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位之我见》等文中,考察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用语的起源和演变,指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用语和含义一般是相一致的。应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科学预见的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同20世纪出现的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加以区别,前者的标准要远高于后者,其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后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大低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所应该达到的远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更高水平。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是列宁第一次把共产主义两个阶段分别称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它科学地指明了我国现阶段的历史定位。
此外,他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发达市场经济是当代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共同形式》等文中,对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成保良教授已经离世五年了。这部《成保良经济文选》,汇集了他多年持之以恒的重要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出他所研究的经济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些论文在着力于研究和探索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过程中,注重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的视域入手进行分析,从深层次上探析各种经济问题的形成和发展的思想脉络及理论演进过程,并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以及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维度,进行实事求是和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了理论说服力,具有卓异的见解和理论深度。这是成保良教授所做出的颇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贡献。他深厚的经济学理论素养和孜孜不倦的理论探索精神,是值得我们敬重和学习的。
顾学荣
2017年4月写于北京增光佳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