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新完璧归赵:疯狂的石头
【典故卡】
完璧归赵
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秦国向赵国强要和氏璧,赵国大臣蔺相如奉命携璧入秦,当廷力争,最后终于完璧归赵。后蔺相如随赵王参加渑(miǎn)池(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会,使赵王不受屈辱,因功任为上卿。关于和氏璧的来历,《韩非子·和氏》记载了卞和抱璞三献宝玉之事。据传,后来秦王统一天下,把这块号称天下最珍贵的和氏璧雕琢成玉玺并永传后世,象征皇权与地位,只可惜到了五代十国,玉玺在战乱中永久地遗失了。
***
一
赵国宫殿外,警卫员忽然警觉起来。光天化日之下,他们分明看到一个光着上身的家伙正歪着脖子、扭着屁股朝大门这边走来。
“各方面哨兵注意,有个疯子在裸奔!”警卫员操起家伙,准备上前拦截。
裸男“噗通”一声跪下,用嗲声嗲气的嗓音解释道:“军爷,误会!我是罪臣缪(miào)贤,在此肉袒,请求膝行以见大王,当面请罪!”
“什么,你是缪公公!”警卫员仔细一瞧:果真是宦官令缪大人!听说他最近请病假,多日没来上朝。
这位缪公公可深得大王宠幸,平日里呼风唤雨,怎么忽然……警卫员看到昔日趾高气扬的大内总管,像只被啄伤的斗鸡,脖子歪向一边,脑袋没精打采地耷拉着,一说话口水就往下淌,那样子窝囊至极。
警卫员不敢怠慢,赶紧进殿禀报。赵惠文王正翘着二郎腿歪坐堂中,手中把玩着一个不知什么东西,那表情就像熊孩子捧着存钱罐,眉眼弯成月牙状,嘴角咧到耳朵边,还不时发出“嘿嘿、哈哈、呵呵”不断变化着的怪笑,连警卫员走到跟前都没发觉。
“大王,缪贤大人有事求见。”
“噢,原来是喵喵啊,快喊他进来。”赵王兴许是太高兴了,一秃噜嘴把私底下的昵称喊了出来,警卫员鸡皮疙瘩乱蹦,赶紧退出去通报。
只见缪贤诚惶诚恐地爬到殿中,命下人抬了个狗头铡上来,伏在上面,声泪俱下:“臣有罪,前来请死!”
赵王问:“爱卿有何罪?”
“微臣……微臣将和氏璧私藏于家中,没有献给大王,犯了欺君之罪,当斩!”说罢,缪贤嚎啕大哭起来,这段时间跌宕起伏的遭遇几乎要把他折腾疯了……
半个月前,赵王召见缪贤,问:“听说你花五百两银子买了一块玉璧,是民间盛传的无价之宝和氏璧,可否带来给寡人观赏一二?”
缪贤支支吾吾地回道:“是……是有那么回事。只是我把玉璧藏在了一个没人找得到的地方,待……待微臣亲自去取回来,明日献于大王。”
到了第二天,缪贤却称病不上朝,这一“病”就是半个月。他心想:拖一拖,大王指不定就忘记这事了。因为害怕玉璧失窃,他每晚枕玉待旦,结果睡出个重度落枕,这脖子再也没直起来。
昨日,他以为风声已过,放松了警惕,便出门办了点事,进家时,见仆人慌慌张张跑来报告:“大人,不好了,您前脚刚走,大王就率卫兵赶到,闯进府里大肆搜索,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缪贤一听大惊失色,冲进卧室一看,“枕头”果然不见了,他吓得瘫软在地……
翌日清晨,缪贤便来到宫中向赵王请罪。没想到赵王不但没将他治罪,反而称他献玉有功,赏了五千两银子。
“这玉盒……爱卿可曾打开过?”赵王拿出和氏璧,问缪贤。原来,是一个枕头大小的盒子,黑不溜秋的,也没有光泽,上面刻了三个大字“和氏璧”,还刻得歪歪扭扭的。
“臣……没有打开过。臣是从一个楚国玉工那买到的宝贝。他说只有有缘之人才能打开宝盒。此人必须是金玉贵体,同时德才兼备,不仅要懂识玉,还要会识人。当年卞和抱璞(pú)三献宝璧,前两任楚王聘用的玉工不识货,说只是普通石头,害得卞和被判欺君之罪,两条腿先后被砍去。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恸哭于荆山下,泪水哭尽,两眼流出血水。文王听说后,派人去问原因。卞和说:‘我并非因脚被砍而悲伤,悲伤的是宝玉被当做石头,忠贞之士被当成骗子!’文王于是令人剖璞,果得稀世宝玉,震惊诸侯。此后楚国时运亨通,从被列国轻视的南蛮小国一举成为威震诸侯的一方霸主,于是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之说。”
“嗯……寡人也听说过这个传言。和氏璧是上天降于人间的宝贝,一旦为贤明的君主所有,将为百姓带来福祉,使得国富民强。看来,咱们赵国有福啦。既是稀世之宝,我们就要以最高礼节迎接它,如果贸然撬开盒子,就是对天神的不敬。待寡人沐浴斋戒五日,咱们再办个开盒仪式,迎接宝玉吧!”
“诺。”缪贤应允,心有不甘,也无可奈何。
二
赵王高高兴兴洗了五天澡,吃了五天素,却没想到,欢迎仪式成了送别仪式。
原来,秦国使者找上门来,递了封信,说秦昭襄王愿意“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
“他姥姥的秦国姥,鼻子比狗还灵。”赵王郁闷不已,但转念一想,这笔买卖倒是稳赚的,于是召集亲信开会商讨。
大臣们陆续走入殿中,个个吓了一跳。只见赵王端坐殿中,脖子歪向一边,脑袋没精打采地耷拉着,一说话口水就往下淌。侧侍一旁的缪贤也是这副尊容。远看像两只刚斗了一场恶战已经两败俱伤的歪脖鸡。
会议开了一整天,大家热烈讨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个骗局。
“秦王究竟哪根神经错乱,才会想出这样一笔蚀大本的买卖呢?如果答应他,很可能玉璧给了,城没拿回来,但如果不答应,可能会引发秦国报复性的进攻,赵国难以抵挡。”大将军廉颇发话。
“那,爱卿们有何计策?”
大家面面相觑,大臣李克提议:“何不派一位有勇有谋之人携璧前去,如果得到十五座城,就把璧给他们,否则就带回来。”
“这主意倒是两全其美,哪位愿意去?”赵王问。众臣皆低头不语,赵王把充满期待的目光投向廉颇,廉颇却眼神躲闪闭口不言。
赵王正失望,见缪贤站出来说:“下臣推荐一人,可当此重任。”
“谁?”
“下臣的门客,蔺相如。”
赵王摇摇头,表示没听过这个人,缪贤只得说起了一件事——
原来,那日赵王直闯缪宅,搜走和氏璧后,缪贤自以为罪不可赦,便想逃到燕国去寻求政治避难,蔺相如制止了他,问:“您怎么知道燕王会接纳您?”
缪贤说:“我曾陪同大王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拉着我的手说,愿意与我结为朋友。现在我有难,他应该会庇护我。”
“错!”蔺相如说,“当年赵强燕弱,燕王有求于大王,而您又受大王信任,所以他才希望和您结交。现在您得罪了大王,他只要见到您,就会派刀斧手把您抓起来还给赵王。您还想他庇护您,做梦去吧!不如诚心诚意向大王请罪,他已得到宝璧,怒气已消,再加上平日素来与您亲近,一定会赦免您的。”
缪贤如梦初醒,于是听从蔺相如的建议,肉袒伏斧向赵王请罪……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蔺相如有见识,也有胆识,下臣以为他可以出使秦国,必不辱使命。”缪贤说。
赵王白了缪贤一眼,心想:看不出啊,你小子竟然想过要叛逃!这事且搁一边,那蔺相如有如此见识,倒也不是一般人,不妨试试吧。
就这样,蔺相如顺利通过赵王面试,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
三
秦王在咸阳王宫的偏殿中接见蔺相如。文武官员侧立两旁,文的都是峨冠博带(é guān bó dài)、正笏垂绅(zhèng hù chuí shēn),武的都是顶盔掼(guàn)甲、虎视眈眈,宫外甲士足有三千之众。
蔺相如捧着锦缎包裹的玉盒来到殿中,见秦王一脸傲慢,神色游离,已是胸中窝火,又不便发作,只能恭敬地把盒子递给秦王。
秦王漫不经心地掀开锦缎一看,不就是个黑枕头吗?心中疑惑,却又怕别人嘲笑他不识货,是个土包子,于是故作惊喜状,对宝玉赞不绝口:“不愧是稀世宝玉,真是晶莹剔透巧夺天工精美绝伦!”他的指甲和玉盒轻轻相触,发出金磬(qìng)之余响。这个玉盒,它所封闭着的那个小小空间,就是宇宙啊!秦王派人请来后宫佳丽,把玉盒传给美人们观摩。美人们捧着这个价值连城的黑枕头,发出唏嘘惊叫。左右侍者更是惊呼:“万岁!”
蔺相如冷眼观瞧,见秦王绝口不提割城之事,知道他没有买的诚意,就趋身上前说:“大王,这不是玉,只是装玉的盒子,这盒子一般人打不开,让我教您怎么开吧。”
秦王暗想:敢情这不是玉啊!说句大实话,真是瞎了我这双狗眼!于是想也没想就把黑枕头递还给蔺相如。蔺相如倒退三步,背倚殿柱,然后怒目圆睁,大呵一声:“秦王!你为什么在这不正经的殿里召见我,还传宝玉给女人们看!是戏弄臣下吗?你态度狂傲,礼节简慢,根本无意平等交换!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臣下交出,美玉就和我的脑袋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完,举着玉盒,摆出掷铁饼的姿势。
“别别……当心柱子,那可不便宜!”秦王大惊,后又发觉自己失言,“噢,我是说……当心玉璧,那可是无价之宝!”心里盘算着:得和氏璧者得天下,寡人的天下可不能毁在这个莽夫手里。
秦王赶紧招来有司,从地图上胡乱划拉几处城邑,说给赵国的。蔺相如觉得他还是没有诚意交换,说道:“和氏璧乃天下至宝,赵王迫于大王的威力,才不得不献给大王。赵王为此专门斋戒沐浴五日,才将它交给下臣。为了表示您的诚意,请您也斋戒沐浴五日,然后以九宾之礼相迎,我才会将它献给您。”
秦王只得答应下来,老老实实洗了五天澡,吃了五天素,然后大张迎宾之礼,在正殿接见蔺相如。蔺相如说:“秦国向来言而无信,下臣实在是怕受您欺骗,而有辱于赵国的使命。所以,我已命人怀揣美玉,偷渡回国了。只要您先把十五城割给我们,秦强而赵弱,我们岂敢不把玉按约定乖乖送来。”
群臣一片哗然:好哇,白让我们国君吃了几天素,白让我们穿着大礼服站了半天。大家就拉蔺相如:“相如先生,请跟我们到监狱走一趟!”
秦王叹了口气:“算了。今天就算杀了他,这交易也做不成,反倒和赵国闹掰了,为了个黑枕头犯不上。”于是,照样以宾客之礼接见蔺相如,放他回国了。
秦相魏冉看不下去,问道:“大王就这么便宜了赵王?这可不像您的风格。”
“爱卿不知,我另有打算。咱们不是正筹划南攻楚国吗?万一到时赵国在后面捣乱就不好了。先卖个笑脸给他们,等搞定楚国,咱们再把赵国领土与和氏璧通通抢过来!”
四
数月之后,秦王约赵王来渑池一聚,正为商讨南攻楚国一事。没想到的是,赵王来了,而且和秦王想象中的一样,是个好捏的软柿子,可他身边却跟了个猛人——正是前段时间把自己耍得团团转的蔺相如!秦王气不打一处来,决定羞辱一下他们。
“我们秦国地处西部边陲,艺术文化落后于其他诸国,不如请赵王为我们表演鼓瑟,让我们开开眼界吧!”
酒酣耳热之际,秦王建议道。
赵王没瞧见蔺相如双眼迸出怒火,自己还挺乐,心想终于有机会显摆一下特长,于是调好琴弦,轻轻拨动,双手巧似流水行云,瑟声珠走玉盘,刚柔相济,非常动听,在座无不喝彩。赵王听到喝彩,更来劲了,把瑟弹得铮铮作响,大有北地慷慨悲音,越来越激烈,热辣指数5,尖叫指数8,活脱脱摇滚天王一枚。秦王抚掌大笑:“好!来人,做个记录,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说完与左右相视而笑:赵王中计啦,被寡人蓄为倡优啦,哈哈!
赵王愣在原地,面如土色。蔺相如走上前来,对秦王说:“我们听说秦王音乐脓包也很多,也请秦王给我们击缶(fǒu),以相娱乐。”
秦王很是气恼,假装没听见。蔺相如走近一步:“大王如不肯击缶,五步之内,相如将用这破缶击破您的脑袋!”
秦王气得脸上的肉突突乱颤,像五个老鼠在争夺他的鼻子,问了句:“你疯了吗?”然后目视左右。两旁武士领会了意思,立刻“噌”地拔出寒光闪闪的腰剑。
蔺相如毫不惧怕,歇斯底里,厉声高叱,双眼充血,像一只暴怒的狮子,声震屋瓦,吓得那些高手双腿直颤,迈不开步子。秦王气馁了,虽不乐意,也只好接过一个瓦盆,勉强击了几下。由于秦王忙于治国,不善于打击乐,再加上心情郁闷,把缶敲得唉声叹气,听上去像个没力气的屠夫在锤一只病怏怏的狗,人气指数0。
秦王灰头丧脑击缶完毕,蔺相如招来赵国御史,也在史册中记上一笔:“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闻言,终于满意了:自取其辱了。
为了攻楚大计,秦王还是咽下了这口气。会议在平和的气氛中结束。会上,秦赵媾(gòu)和,秦国准备放手攻楚了。
五
话说赵王得到蔺相如相佐,不但实现了完璧归赵的奇迹,还能从虎狼之秦全身而退,颇觉洋洋自得,心想:传言说,和氏璧寻找的有缘人不仅要能识玉,还要会识人。瞧我这双慧眼,把蔺相如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大海捞针般捞出来了,我不比当年的楚文王更有眼力吗?想必寡人已经通过考验,可以打开玉盒了。于是喜笑颜开地走向卧室,推开那扇仿佛正闪闪发光的门。刚走进去,他先是一愣,然后失声乱嚎:“黑枕头,没了!”
赵王差人四下寻找,仆人发现卧室墙壁不知何时被凿了个狗洞,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一排字:盗圣在此一游!
秦王已正式启动攻楚计划,打算派魏冉前去督战,却被告知:魏相国病了。秦王深为忧虑,亲自去探望,魏冉强撑着身子从病床上坐起。秦王惊讶地看到,昔日趾高气扬的魏大相国,像只被啄伤的斗鸡,脖子歪向一边,脑袋没精打采地耷拉着,一说话口水就往下淌,那样子窝囊至极。
***
【赏析】
中国的潘多拉魔盒
夏旭志
古希腊有一位叫潘多拉的美女,因为好奇打开了一个盒子,结果释放出人世间的各种邪恶——贪婪、嫉妒、疾病、痛苦······各种灾难于是充满了大地、天空和海洋。
在地球另一端古老的华夏大地,竟也上演着类似的“神话”:一个号称稀世之宝的“黑盒子”,只是在几位当权者手里辗转了一圈,盒子还没打开,各种邪恶便通通释放了出来。
盒子喃喃自语:“哥只是个传说!”这些被释放出的灾祸,其实是人性中被激发出的各种邪恶本能。
《新完璧归赵:疯狂的石头》这一章,同时向《希腊神话》和中国经典喜剧电影《疯狂的石头》致敬,借用了“魔盒”这一道具,沿用了《石头》中的套路:几拨人争抢石头,不停上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码。经过一系列明争暗斗的较量及真假玉石的交换之后,这群“石头”的脑残粉被彻底黑色幽默了一把。从宦官缪贤、赵惠文王,到后来派“盗圣”偷走玉盒、居心叵测的秦相魏冉,因为害怕失去玉盒,个个“枕玉待旦”,结果严重落枕,像在打斗中落败受伤的斗鸡一样窝囊不堪,个中讽刺意味极浓。
作者别出心裁地将大名鼎鼎的稀世宝玉——和氏璧,改装成一个其貌不扬的黑盒子(黑枕头),竟然也引得战国权贵们争抢不休,实在令人啼笑皆非。文中的和氏璧,不再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石,而是“权势”的象征。这块石头虽然整了容(而且手术失败),却变得愈发抢手起来。
故事中,赵惠文王“抢”到石头后,竟以十倍的价钱,作为缪贤“献宝”的奖赏;秦昭襄王明明更心疼“柱子”,但为了得到梦寐以求的“天下”,宁可当众丢面子,也要保住玉石的完整……说明他们看中的并非石头的经济价值,而是政治价值——得和氏璧者得天下!这也是对当权者们热衷于争权夺利的讽刺。
历史上,和氏璧也确实可以被称作“一块疯狂的石头”。它的每次出现,必能掀起腥风血雨。
第一次“血案”,发生在和氏璧的发现者卞和身上:偶得稀世宝玉,爱国青年兼强迫症患者卞和“抱璞三献”,却先后两次被无辜扣上欺君的帽子,双腿被砍。荆山脚下,卞和抚玉哀嚎,哭声凄厉,直至泣血……
卞和洞亦名抱璞岩、抱玉岩,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采玉处。苏轼《涂山荆山记所见》诗云:“刖人有余坑,美石肖温瓒”即指此。《中国名胜词典》:怀远县荆山有抱璞岩,传为卞和抱璞泣血之所。
接下来剧情反转。喜欢剁脚的两任楚王归天之后,楚文王即位,卞和终于迎来人生的反转。
《韩非子·和氏》记载:楚文王为卞和“平反”,命人剖开璞石,果得宝玉,遂命曰“和氏璧”。
笑李飞叨补充:楚国从此走上强国之路,迷信的古人将功劳记在和氏璧身上,这块名不见经传的石头自此扬名天下。
第二次“血案”,则发生在著名纵横家张仪身上。《史记·张仪列传》记载:楚相国丢了玉璧,张仪被冤枉成小偷遭毒打。张仪翻身以后,狠狠地报复了楚国,致使其国运走衰。而将楚国打残的秦国,却国运亨通、蒸蒸日上……看来,将君王的“天下”与和氏璧挂钩,还真不是没有依据的。
第三次倒在血泊中的,则不是一个人,而是赵国数十万将士。这场旷世惨案发生在战国最著名的一场战役——长平之战中。
长平之战与和氏璧又有什么关系呢?抽丝剥茧,关系不可谓不密切。“完璧归赵”被奉为外交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其实,蔺相如能够先后两次利用心理战术击败秦王,固然与他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有关,但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深层次原因。当时,秦王正计划攻楚,因此有意与赵国交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向来以狠辣著称的秦王才会对赵国网开一面。笑李飞叨也借魏冉和秦王的对话,对此作了解释。事实上,秦赵两国在“完璧归赵”“渑池会”的表面和平下已悄然结下梁子,此后秦国的一系列报复行动与这块玉璧不能说毫无关系。
那么,和氏璧最后究竟去了哪里?真的被魏冉盗走了吗?当然,那只是笑李飞叨的戏说。按照一些史料的说法,秦王政九年,制造玉玺,用的就是和氏璧。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婴将御玺献给刘邦,御玺成为“汉传国宝”。
到汉末董卓之乱,玉玺在洛阳皇宫的枯井中被眼力奇好的孙坚发现。不多久,孙坚便被乱箭射死,玉玺落入袁术之手。没多久,袁术亦死于非命。“血案”又接连上演了。
传国玉玺再传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隋亡后,玉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直到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玉玺归唐。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玉玺不知所终。
乾隆皇帝对这块充满魔力的玉玺,据说也是心心念念、寻寻觅觅而不可得,气得在《卞和献玉说》中,愤愤地记上几笔,大意是和氏璧本就没有,况且也没有人见过真容,仅是韩非子杜撰的寓言而已。若韩非子泉下有知,估计会和蔺相如一样“怒发冲冠”······
综上,笔者以为,这块神奇的和氏璧,简直就是一位最出色的导演,制造一连串血案后,又不失时机地失踪了,引发后世诸多遐想。这般高超玄妙的技法,恐怕连电影版《疯狂的石头》的宁大导演也难以望其项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