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大智慧(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建议13:“并喻文化”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本原理

教育就是两代人共同成长。那种单纯以训导、教诲为特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正在迎接一个以人为本的新教育时代。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各领域中的知识技术正在迅速更新。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当年在其著作《文化与承诺》中所描述的“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尤其是“并喻文化”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并喻文化”是相对于“前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而言的。简单地说,“前喻文化”就是新一代人向老一代人学习才能生存;“后喻文化”,即老一代人需要向年轻一代学习,社会才能进步。

在玛格丽特·米德的阐述中,“前喻文化”,即所谓“老年文化”,是数千年以前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工具简陋,自然环境险恶,人们缺乏推动生产与社会变革的必要的物质手段,整个社会发展十分缓慢。人们从未奢望、也根本不可能设想自己的生活能和父辈、祖辈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在他们眼里,生活的意义是既定的,前辈的过去就是他们的未来,“他们的父辈在无拘束的童年飘逝之后所经历的一切,也将是他们成人之后将要经历的一切。”

“后喻文化”,即人们所称的“青年文化”,是一种和“前喻文化”相反的文化传递过程,即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前辈的过程。如果说在“前喻文化”(即传统社会)中,社会化的对象是社会中尚未成年的个人,那么,借用社会学的术语,“后喻文化”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反向社会化”。“在这一文化中,代表着未来的是晚辈,而不再是他们的父辈和祖辈。”

那么,“并喻文化”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并喻文化”就是两代人互相学习才能生存和发展。

玛格丽特认为,“并喻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它肇始于“前喻文化”的崩溃之际。战争失败、移民运动、科学发展等诸多历史原因导致“前喻文化”崩溃、“并喻文化”诞生。先前文化的中断使年轻一代丧失了现成的行为楷模。既然前辈无法再向他们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新的生活模式,他们只能根据自己切身的经历创造,只能以在新的环境中捷足先登的同伴为自己仿效的楷模,这就产生了文化传递的“并喻”方式。

“并喻文化”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它既同亲子两代人各自的身心特点有关,也是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造就的。有人分析具体原因是这样的。

原因之一:社会变迁加剧,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规则,年轻一代顺应自然、运用自如,年长一代却茫然不知所措。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乒乓球比赛中,原本十分优秀甚至拥有世界冠军头衔的球员,因为无法适应新制定的比赛规则名落孙山,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新手此时却脱颖而出。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的较量也是对于新规则的适应力的较量。至此,孩子第一次获得了“指点”父母的机会。

原因之二:面对社会变迁的加剧,孩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吸收能力,父母却常受到传统和经验的束缚。对年长的一代来说,当出现与旧有的经验不一致的新知识时,新知识可能被视为是怪异的;但对脑袋里根本没有旧框框的年轻一代来说,新知识则是天经地义的。很多孩子对父母常常教育子女要好好学习、自己却得过且过的做法甚为不解。

原因之三:与同学、同伴的交往是孩子获取各种新知识和新价值观念的途径之一,同辈群体成了孩子影响或“反哺”父母的知识“蓄水池”或“扩展内存”。与同学的交往是青少年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之一。比如大学宿舍每天晚上睡觉前的“卧谈会”就是一场信息密集的交流会,内容应有尽有。这样,父母看起来是和一个孩子打交道,实际上是在和一群孩子甚至是一代孩子打交道。

原因之四:电脑的普及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泛影响,使孩子第一次能够从父母、老师以外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尽管父母也一样看电视,但实际他们从电视上获取的知识与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如孩子。而电脑操作方面的差异则更为明显,对父母来说,电子计算机是他们人生的“滑铁卢”。很多父母面对家中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升级常常一筹莫展,力不从心;而孩子则占尽了电脑操作和语言使用等方面的各种优势。

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中告诉我们:

“并喻文化”中,孩子们常常是父母生活中的“老师”,父母向孩子学习或孩子“指点”父母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不仅很多父母在许多方面不如孩子,即使作为孩子的教师,在科技知识和文化信息方面不如孩子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有分析认为,孩子对父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涉及事物的好坏、对错判断的价值观方面。尽管子女在价值观方面影响父母很难,很多父母也认为来自孩子的影响一般不会影响到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父母们也承认孩子的影响会触及自己的“灵魂深处”。

二是孩子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对消费和金钱的看法以及审美和生活情趣都开始影响到父母,使后者的生活态度在无形中发生了明显可见的变化。

三是在对新事物的使用和对新潮流的了解上,父母对来自孩子的“指点”的接受几乎是无条件的。

“牛顿花了一生才发明的物理定律,现在的大学生一星期就学会了。”在《文化与承诺》中出现的下面这段话,是引人深思的:

即使在不久以前,老一代仍然可以毫无愧色地训斥年轻一代:“你应该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曾年轻过,而你却未老过。”但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却能够理直气壮地回答:“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是年轻的,而你却不再年轻,并且永远不可能再年轻。”

如何认识“并喻文化”理论并有所行动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 了解“并喻文化”产生的相关文化背景和有关理论。系统的理论是指导我们学习的很好的武器,掌握了这些,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 用欣赏的眼光,认识现代孩子的优点。现在的孩子优点很多,比如独立、创新、富于激情、适应力强,等等。我们不要一眼就看到孩子这样那样的缺点,应该说,这一代孩子是很优秀的,是值得信任并且会大有作为的。现在飞速崛起的信息产业,不正是年轻一代大展宏图的天下吗?
  • 提高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父母在决定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或集体行动时,应该征求子女们的意见,甚至可以干脆由他们去做主。小到买何种饮料、早点、服装,大到电视机的品牌、尺寸、型号,再到孩子自己的专业和前途,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 接受代际冲突。面对代际冲突,父母应该坦然接受,因为每一代的生活经历都将与上一代不同。代际冲突的存在几乎是必然的。
  • 多沟通,多交流。“真正的交流应该是一种对话。”当代世界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决定了在这场对话中,虚心接受教育的应该是年长的一代。父母必须要向孩子学习。